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在一切都世俗化的当今,时值网络文化走红、“网”罗天下之际,于是,虚拟的网络涵容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又被概括为五彩缤纷的网络俗语。始则流行于数亿网民,现在部分跳出网络而进入大众传媒,成为时兴语汇。怍为网民的领头羊,高校学子的网络语可算是此类俗语的代表。此类俗语属语言民俗范畴,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汉语词、字母语、数码语和混合语四类。这是新兴民俗,及时整理、研究,有利于当代文化发展,也有利于拓展当代民俗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语讳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语言避忌现象。同时,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民俗内容。从避凶趋吉和避俗求雅两个方面对梅县话语讳进行分门别类的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及民俗的角度,对各语讳形成原因及避讳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由此,不仅能引出梅县话语讳的许多特征,而且可展现梅县地域文化和民俗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3.
吴含 《英语辅导》2014,(4):172-176
基于翻译全球本土化的考量,具有文化特色的公示语的译写应该跟其他类型公示语有所区别,以彰显公示语的文化承载功能与效用,实现目标受众与翻译文本之间的深层互动与文化交流。岭南特色公示语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曲艺、民俗、建筑、手工艺及饮食文化等方面,这些文本的英译分析展示了此类特色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及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语域理论中,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旨、语式,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话语发生的情景。网络交流中的语域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网络交流中,语场是广大网民共同兴趣的集合;语旨包含参与者的角色、关系和情感因素等;由于传播媒介与渠道相对特殊,语式也不同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网语是网络虚拟交际环境下的特殊符号系统,它能够超越时空、民族与国界的限制,将其所指称的概念与意义传递于网民的大脑之间,进而影响到网下人们的生活语言和文化意识。网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既具任意性又具可论证性。网语得以进化并广泛流行,模因的力量功不可没。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通过模仿而传播,网语本身也是模因。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结合模因论的相关理论,探析网语符号及网语模因的共通之处。以期为网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语言被称作记录文化的"活化石",俗语则可视为"活化石"中的上品"黄金"。汉韩两语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得汉韩两语中的俗语有着历时的同质性;汉韩两语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使得两语中的俗语又有着共时的异质性。以文化语义学的研究范式,勾勒汉韩两语俗语文化语义具象化的逻辑进路,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两语俗语背后的文化始源。  相似文献   

7.
人名称呼语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的符号,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反映了我国当代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今天人名称呼语中大量的重名现象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网络称呼语以其独特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网络称呼语不仅被广泛使用,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的交际。用语言顺应理论为基本框架来研究人们在网络交际情境下使用称呼语的现象,分析网络称呼语的几种顺应情况。  相似文献   

9.
汉语俗语作为民俗语言,尤为鲜明地反映着汉民族的民俗文化风貌。从烟台、威海一带广泛运用的主题鲜明、内容简练、通俗易懂的俗语中,可以透视出胶东民俗所独具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不仅是一种在各民族间都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及文化现象。在委婉语的运用中充分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英汉语族中死亡方面的委婉语各自蕴涵着其自射特定的文化意旨,特别是在等级观念、宗教信仰、民俗丧葬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都在这一委婉语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问题-即作文语言匮乏、甚至出现语言低级庸俗的现象进行论述,探究产生这种表象的本质原因,并试图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还原学生作文语言的文明与美感.  相似文献   

12.
从日常话语新方式说到汉语言共时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革牵动语言的变革 ,人们的日常话语方式发生变化 ,一批新词语充实到现代汉语中来。这些新的语式 ,将诸多稳定的词语解构重组 ,改变词素的原始意义 ,形成新的词义 ,成为新时代新人类的汉语表达形式 ,由此向汉语言提出了共时性发展的理论问题。新的汉语话语形式 ,在共时发展中应从汉语言文字的资质出发 ,注重个性和内涵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语言类型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学派,采取跨语言比较研究模式来发掘人类语言共性揭示表面千差万别的人类语言背后所隐藏的共性和规则。本文以类型学角度通过比较同属突厥语族的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以类型差异为视角,突出哈萨克语在语法范畴方面的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舞蹈语言分为专业性语言、感觉性语言、形象性语言。舞蹈语言充满节奏感,通过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节奏和舞蹈风格拓展学生的舞蹈动作、用美感训练去强化学生的舞姿美,有可能使“二度创作”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本文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及数学语言的操作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诞生于网络的语言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现实生活,给规范的语言文字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语言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带来的影响,论证了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经验是个人从学习到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体验和积累。语文教育过程是语言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仅是知识的记忆,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以较高的效率促进这一过程。然而现代语文教育在材料上脱离学生的语言经验和社会生活,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脱离了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本意。  相似文献   

18.
学科语言在实现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学科语言获得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教学对于自然语言到经济语言转化的切入作用,注重数学语言在经济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交际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又需要模糊的语言,而在一些政治性或应用委婉语的场合,适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是委婉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以英汉语的塔布现象-禁忌和委婉语词为例阐明语言模糊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