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明代教育家朱舜水在《劝兴》中说道:“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深刻指出教育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先念主政湖北期间,就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主持研究并出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及意见,促进了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城县人民银行办公室主任张龙安在南阳地区金融战线是个有名气的人物,要问他的名气来自何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迷上了新闻这一行。”这位“新闻迷”只有3年多的“新闻史”,1987年元月他由一个部队少校转业到地方,干上了银行工作,毫无疑问,这得与文字打交道,可在这方面,他几乎是个门外汉。还是一次“新闻通讯培训班”,启开了他智慧的闸门。当年春季,县人武部、总工会联合举办了为期7天的新闻通讯员培训  相似文献   

3.
“骑马句”是一句俗语,它是指文句模棱两可,用词含糊不清,读后易生歧义。先说一个实例吧。有个在湖北黄州工作的人接到他爱人从上海发来的电报:“二月十五日二点到黄盼接  相似文献   

4.
<正>你可知道,国家主席李先念早年曾在湖北黄陂木兰乡叶家田以木匠学徒身份参加革命,创建了第一个团支部并任书记;他一手拿斧头、一手握枪杆,组织农民自卫军参加了黄麻起义;后历任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县委书记……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并在老区寻访遗址与知情人士,在此记述李先念在木兰乡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吴华 《湖北档案》2023,(12):7-12
<正>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有一个地方令他格外钟情,那便是湖北。从青年时代到晚年岁月,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毛泽东曾经多次来到湖北,仅新中国成立后来湖北视察就多达44次,给湖北人民留下了极其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北是毛泽东一生除北京外所到次数最多、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毛泽东思想创立和实践的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木东 《今传媒》2006,(9):55-57
方政军,湖北罗田人,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新闻与传播学兼职教授。现任新华社湖北分社党组成员、纪委书记、高级记者,当选为湖北省记协、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他曾做过新华分社政文部主任、副总编辑兼《武汉证券报》、《湖北经济报》总编辑及分社总编辑等职务。曾随同李先念、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鄂考察采访,在北京多次采访全国“两会”,不少作品获得新闻奖。著有《百年记者风》、《现代新闻写作学》、《方政军新闻作品选》等。他当过农民、教师,也担任过厂长、干部,最后却选择了做记者。同时,他有着村、乡、县、…  相似文献   

7.
李先念调中央工作以后,曾先后5次到襄樊视察,回忆他视察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李先念,湖北黄安(今红安1人,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曾领导家乡人民参加黄麻起义.1931年后,李先念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中国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创建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工作中,对待“改”还是“不改”,唯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该改的地方改得正确。喜欢改,习惯改,或改得多,并不表明就是一个称职的编辑;相反地,“慎改”、“不滥改”,才是一个成熟编辑应有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安福县广播电视局60多号干部职工中,有一位资格最老、年龄最大、技术最好、工作最忙的“老广播”。他是谁?他就是原安福县广播站站长、现已退居二线的谢洪裘。老谢从部队到地方,一直在广播电视局工作,一干就是38年。春去秋来,不管是在广播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还是当今广播被称为“广老三”的年月,他都是矢志不移,对党的广播事业有一种诚挚的爱、几十年来,他把自己壮美的青春、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广播事业。“此生无他求,只为广播忙”是对他一生热爱广播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安福乃至吉安地区广电系统中,熟…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市烟草二公司的工作,既得改革之天时,又有“专卖”之地利,但在他们取得的成绩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和”。 ——题记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从I951年到1984年,33年的军旅生活,造就了褚进海对事业不倦的追求的秉性与爱心。褚进海告别军营,从部队到地方,走向一个全新的岗位,到如今,他在烟草业中已辛勤地工作10年了。以他强者的风范驾驭着企业,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烟草系统的先进单位,他自己也用真诚和热心赢得了大同市烟草专卖局、省烟草公司大同市二分局公司全体同志们的信赖。在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之际,褚进海带领他的全局(公司)同仁,借改革之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后,被毛泽东称赞为“不下马的将军”李先念,抖缰中原,南下四望山,建立根据地.在李先念的指挥下,鄂豫边区军民驰骋在大别山的沟沟壑壑,同日伪军展开殊死的战斗,歼灭了大量日伪军,迅速扩大了根据地. 四望山下播火种 湖北随县、应山(现广水)、桐柏与河南信阳交汇处,山峰迭连.身处此地,可以听到四地鸡鸣犬吠,清晰看到四周袅袅炊烟,因此,得名“四望山”.  相似文献   

13.
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曾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他回答说:“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回首已过去的人生,我自豪地认为,我的人生选择没有错。我们奉献给敦煌的应该是许许多多代人的努力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笔者前不久借开会之机到成都军区的一个主题教育试点单位调研,遇到一位善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很想知道他有什么秘诀。最后,还是一位战士的话让我恍然:“他知道我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5.
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的诞辰纪念日,都有大量海内外华人华侨到随州市寻根谒祖。1992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节名。自2009到2013年,湖北省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16.
最近,偶尔在旧报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这是对“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魏青刚的颁奖词,成语“沧海横流”用在此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另外,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有的人在说到抗震救灾时多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也是把“沧海横流”用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17.
由挖煤炼焦当“煤老板”,到栽树播绿做“农老板”,再到挖掘地方文化、开发特色旅游试水“水老板”——这是一个农民企业家勇尝转型“螃蟹”;完成华丽转向,实现成功飞跃的多彩轨迹。他就是乡宁县隆水集团董事长张连水。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无论是写作鸿篇巨著,还是发表一篇短文,都要反复推敲。对文稿的校对工作,也不马虎从事。他认为,看校样“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每一印张都要校对三次”。从标题的字体到行文中的数字号码,从每一个字词到每一个标点符号,他都要过细的校阅。在校对《反杜林论》和《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的时候,他说:“为了找出错误,我就得钻到通常的排印差错中去!”恩格斯对待校对工作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值得  相似文献   

19.
说起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六支队战士陈万金对新闻的痴迷,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当新兵时,他分到了兵团指挥部六支队六中队。这里是支队是最偏远、最艰苦的执勤点。当他看到官兵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脑海里萌发这样一个念头:要写写这大漠、戈壁,写写战友们的战斗生活,写写这平凡中的奇迹。从此,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别的战友写家信、打扑克,他却躲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写呀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采写的处女作《六支队注重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一稿终于在《兵团日报》上发表了。初次的成功,使他激动得整夜没睡。从此.他更加…  相似文献   

20.
文成于思     
记得我在读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深夜,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来到他的实验室,发现他的学生还没有休息,便问他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卢瑟福又问:“白天呢?”学生还是回答:“在工作。”卢瑟福说;“那么你早晨也是在工作了?”学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