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提升竞争优势的西部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环境和资源优势,决定了西部农业要走特色农业道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决定了西部特色农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西部特色农业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甘肃农业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的分析,提出了四大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聚合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够推动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是区域农业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河南省农业特色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农业企业发展层次较低,农民对特色农业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不强。促进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首先应深化对特色农业发展规律和原则的认知,理顺政府职能,加强观念引导和政策扶持;其次坚持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战略;另外,要通过完善农地制度、加大财政支持、鼓励和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积极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纵观国际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模式,实际上走的就是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国际现代化农业中产业化经营的成功以验,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纵向联合;围绕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围绕出口产品,发展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还很落后,改变这一状况的现实出路就是要建设生态农业,实施产业化经营,走“特色-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笔者分析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舟山依托特有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民营经济主导的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下一步,要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坚持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区域经济;大力推进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渔农业,逐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放宽政策,鼓励民营经济投资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空间、产业和企业模式选择,即在五大农村经济区内发展特色农业,并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组织模式的产业化经营道路。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就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基于我们现有资源的实际状况,即我们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舟山依托特有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民营经济主导的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民营经济通过产业带动、村企互动、直接参与、合作开发、经济顾问、公益捐助等多种形式在新渔农村建设方面体现了巨大优势。下一步,要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坚持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区域经济;大力推进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渔农业,逐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放宽政策,鼓励民营经济投资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特色农业的内涵与特点,分析漳台合作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即漳州对台湾土地资源比较的优势、漳州对台湾劳动力资源比较的优势、台湾对漳州农业技术比较的优势,以及漳台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并就漳台特色农业发展布局的目标、原则、规划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近些年来,从人均GDP水平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将会影响到我区整体的经济运行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笔者从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入手,提出了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加大退耕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减轻土地压力。  相似文献   

12.
蒙古人名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折射。它蕴涵着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名文化的组成部分。笔者简要论述了蒙古人取名的主要习俗、蒙古人名的主要特点、类型以及结构等,揭示了蒙古人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极理论与内蒙古经济增长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往往以不同的程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向外扩散,对经济全局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以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软环境因素为主确定增长极的三个阶段,实践证明是高效率的,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不可能采取全面铺开、齐头并进的模式,而是要从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增长极两个方面选择和确定经济开发战略,发挥地区优势,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便带动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笔者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贡献率等分析方法就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内蒙古产业结构也存在着升级速度缓慢、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需采取一定对策如实施主导产业选择发展的调整战略、调整投资结构方向等对策使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特色产业是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和发展竞争优势的结果。笔者从比较优势出发分析了内蒙古以畜牧经济为基础的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从保护和建设草原、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和引导特色产业、树立特色品牌、构建特色产业链和产业群落、推进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特色产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为例,总结了我国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文化底蕴、参与性与体验性不足等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在借鉴国外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深度开发多元化、特色化、文化性强、体验元素丰富的高品质农业旅游产品,科学推进我国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蒙作家敖德斯尔的儿童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有了新的发展,作者在其作品中借鉴、汲取民族文化资源,揭示和渲染蒙古民族心理状态的新发展,并对之进行了如指掌的富有情致和情韵的艺术表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儿童文学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莱青”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类似于巫师的宗教中介人称谓。其主要职能为驱魔医病,基本活动方式与蒙古博相仿。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科尔沁及周边地区。“莱青”有蒙古博、“喇嘛博”、衰退的“古尔塔木”等不同解释。笔者释其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在与原有蒙古博教作斗争过程中,为取代其功能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喇嘛”,是藏传佛教与蒙古博教整合形成的复合文化体。其乐舞也就具备了两种文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应遵循分阶段、多元化与综合发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城镇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针对内蒙各地区的经济特色与发展潜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工矿主导型、加工主导型、农业基础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城郊服务型及综合发展型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区农业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概述内蒙古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农业保险需求相对有限、农业保险供给相对短缺、缺乏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撑。并提出了内蒙古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农民保险意识、采取以互助合作保险组织为基础的农村保险组织制度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