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一、引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传播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转变。中国的对外报道从以往的宣传风格转变为注重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在形式上也变得更加活泼多样,一系列领导人漫画头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严格限制。这些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开始出现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要做好我国的对外传播,就要了解国外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是如何报道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并针对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传播中,主流媒体对于他国主题的报道与主要受众群体态度相互交织影响,形成舆论场。中韩虽为友好近邻,但因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国际政治等种种原因,韩国媒体中的涉华负面报道常在新媒体舆论场中成为热点话题。准确了解韩国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进一步研究和剖析韩国媒体对韩国大众认知中国的影响等问题,将为我国对外传播、特别是对韩国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从对韩国三大主要媒体《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2021年4月至6月期间各100条涉华报道研究发现,其涉华的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科技、卫生、社会生活、文化和体育等领域;涉华负面报道更多地集中在政治领域,特别是涉港、涉疆、涉台、涉美、人权等问题上。因此,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扩大与韩国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同时加强新媒体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抗战胜利70周年的对外报道,是当下外宣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时报》和新华社有关中国慰安妇的文章,对如何将历史事件写出新意,让外国读者了解并为之所动,给出了启发。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已经在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生活、工作多年.今年3月11日,他在日本东京亲历了地震,同时也很关注中日两国媒体有关此次震灾的报道。他分析了我国媒体在此次震灾报道中的整体表现,并对如何改善今后我国的对日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列居全球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经济状况、发展与走向对世界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又译《经济学家》)是一份被西方世界认为较为专业和高端、以时评和新闻分析为主的周刊。分析《经济学人》的对华报道,可以管窥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探寻西方主流媒体的对华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雾霾"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热词",雾霾天气频发,不仅牵动着国内民众的神经,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媒体争相对其进行报道。当代社会,国际新闻媒介的报道,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和言论中所呈现出的虚拟形象,对于一国国际形象的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西方媒体如何反映和解读中国雾霾问题,对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雾霾等话题的对外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外媒所呈现的中国雾  相似文献   

7.
曾平 《对外大传播》2013,(4):30-31,47
如何增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话语权,对我国新闻媒体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笔者曾以驻外媒体记者身份在拉美的墨西哥工作两年,并参与对秘鲁、古巴等国的报道,回国以后继续从事对外宣传工作。因此,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在拉美地区,大的媒体主要掌握在所在国利益集团手中,中国在当地的形象,基本上由西方媒体打造而成,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新年俗,而"科幻电影"出乎意料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的关键词,尤其是一部现象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更是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笔者选取《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外媒和国内主流媒体关于这一话题的报道,对比分析中西方媒体呈现的多元化视角和报道策略,希望对中国电影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向欧美研究倾斜,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和评论也常常以欧美资源见长,我们关注的国际话题深受欧美主流媒体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渗透是不自觉的。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心态,对与中国联系越发紧密的周边缺乏长期、绵密的关注。随着中国崛起,周边报道和评论应该成为中国媒体,尤其是对外传播媒体的拳头产品,如今这已是中国媒体人的共识。有鉴于此,《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于2012年7月创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日报》是境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也是国际受众解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涉外项目,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日报》2013年至2019年"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探讨媒体参与国家战略传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受到各国媒体关注。虽然目前最早的确诊病例在中国,但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其他国家现存确诊病例早已超过中国。国际媒体的报道重心也由中国转向世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之一,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保守派媒体之一。自疫情萌发初始,该媒体就对中国疫情持续发表了多篇报道。其中一篇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的评论文章,明显反映出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媒体人的傲慢与偏见,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愤慨.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形象即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各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对其他国家在该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和韩国不仅地理位置上邻近,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交等多方面也互有影响,韩国主流媒体如何向其国民展示中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韩国三大报纸②之一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工具,检索了《中央日报》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上半年有关"中国"的所有报道,借此研究韩国主流媒体《中央日报》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并依据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纽约时报》是继《泰晤士报》后产生的又一个世界性的著名媒体,有档案记录报的美誉。由于报道内容严肃,版面庄重,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一直是平面媒体的先锋,对美国及世界舆论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一场大规模作战行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热点时刻。对比分析中国《人民日报》与美国《纽约时报》在过去40年里的相关报道后发现,中国媒体侧重于建构"英雄记忆",而美国媒体则侧重于渲染所谓"红色中国的扩张"。中国集体记忆建构策略是基于多变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考量;美国的建构策略则大多依据美国与中国的国家关系,并最终旨在建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美国媒体通过对国际议题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美国媒体的态度几乎不受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对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也从未有过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创刊于1981年的《中国日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目前,《中国日报》日均发行量30万份,读者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报以权威、客观、迅捷的报道,向国内外读者介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是目前我国被境外各大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转载最多的媒体之一,被公认为中国最具权威的英文报刊。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作为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地,重庆和新加坡互动日益频繁。重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是否投射到新加坡媒体的报道中,新加坡媒体涉渝报道展现的城市形象又是如何?本文选择2007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作为研究时段。十年间中国GDP总量由世界第四升至世界第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同时,国际媒体对于中国也越发关注。与此同时,该时段是重庆直辖后第二个十年,重庆GDP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率先抗击疫情,为世界各国赢得了两个月的时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携手抗疫,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但在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污名化中国现象沉渣泛起,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对于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中国将如何应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报半年来在疫情报道中建构的中国形象,并针对其报道特点,探索未来中国外宣的话语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总领馆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巴西民众的来信,提出关于中国的各种问题,但是使馆无法给予每一个人详细的回复,因此在巴西出版一本对外解读中国发展现状的杂志非常有必要。"这是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陈曦6月18日在《今日中国》葡萄牙文版杂志首发式上一段发自肺腑的讲话。这本葡萄牙文版的《今日中国》,由中国外文局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以8.44亿英镑(约合13亿美元)全资并购《金融时报》(FT),曾让日经新闻集团登上当天各大媒体的头条。该次并购是日本媒体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海外收购,也让日经新闻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类媒体。2016年4月,日经新闻在墨西哥的新墨西哥城开设记者站,1继续其海外拓展战略。至此,日经新闻已在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印度、埃及、马来西亚、瑞士、巴西等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7家记者站。在全球纸媒面临生  相似文献   

20.
陈博渊  李倩 《对外大传播》2014,(3):F0002-F0002
正2月21日,《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发布会在中国外文局召开。该调查报告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同时发布中英文版和微信新媒体版,国内2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是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的自主调查成果,自2012年起已连续两年发布,成为重要的研究品牌项目。2013年调查涵盖美国、英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巴西、中国等7个国家,受访者样本量3017个。调查报告以一手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