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人类生命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意识缺失的现实,教师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点亮天真而幼稚的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生命与环境保护之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与环境的意识;拓展延伸教育资源,促成学生尊重生命与保护环境的觉悟;努力搭建实践舞台,提升学生尊重生命与珍爱环境的行为.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学会敬畏生命和爱护环境,奏响生命与环境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 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人与自我”范畴里的重要话题。本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美感,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活动体验,唤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感受经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 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人与自我”范畴里的重要话题。本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美感,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活动体验,唤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感受经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理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于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意识水平,帮助他们形成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2.让学生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3.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积极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生命树"、便利贴。【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抚触生命  相似文献   

5.
孙建锋 《湖南教育》2005,(22):36-38
【教学实录】师:“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始”。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的意愿是生存,是好好地活。当灭顶之灾袭来的时候,生命进发的智慧,值得我们敬畏。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朗读课文——《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6.
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通过打造"多元课程渗透、学生自我管理、师生和谐共进、生活技能培养、家校社会协同"五种生命教育共同体,合力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滋养生命、绽放生命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本身是“有缺憾的艺术”。它的缺憾,主要是因为细节的处理不完美:“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后感悟到要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薛丽华 《考试周刊》2015,(9):145-146
生物教师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了解生命、敬畏生命的顽强、欣赏生命的美丽及感悟生命的价值等方面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理解个体存在的价值,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有"四策略",即深挖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之美;结合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的生命,语文是富有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创设情境、作文训练、拓展教学内容等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目标,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历程,让学生懂得生命既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理论真正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一定会让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那么怎样才能把生命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呢?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课时安排1课时。本课内容围绕如何珍爱生命展开,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意在让学生明白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弃生,强调要学会承受挫折、勇敢坚强。第二个环节:"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端正对待生命的态度,做到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第三个环节:"延伸生命的价值",阐述了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是不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绽放生命之花”一课,如何让生命意识薄弱的初中生敬畏、珍爱生命,创造、拓展、延伸生命价值,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姜夏艳老师执教“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的推行使之在久被遮蔽中得以澄明。教师应当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开掘生命和体验生命,养成一种丰沛恒久的生命情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尊重生命、节约生命、让生命开花三个递升的层面彰显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尊重学生是其必然。因为生命的个体是有尊严的存在。老师们都很清楚应当尊重学生,也在努力地这样做。事实上,有时候因为方式的不恰当,不经意间就会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案例】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片断课堂由一段气垫船快速在水面行驶的视频引入,让学生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气垫船的速度快;有的说气垫船使用方便;有的说气垫船比普通轮船平滑;也有的说气垫船没有摩擦……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培养儿童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造就高尚的道德情操,培植阳光的心态,让儿童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做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应以德育为主渠道,大力实施阳光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充满阳光的心灵;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宽容开朗的心理状态,重塑阳光少年形象;让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教学设计】一、导语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1.让学生深切感受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2.通过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坦然对待生命,并思考珍惜生命和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活动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