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古文是以"古文"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一种概念,最先由李振村先生提出,目的是降低古文学习难度,便于学生阅读与理解古文.小古文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基因,既有文言文的文化内涵与韵味,又有其独特的语言趣味性.在教学小古文时,教师必须法古推新,以诵读为要,让学生读通文本知节奏、读深文本明本意、读透文本学语用,让学生在读中提升文...  相似文献   

2.
<正>小古文是文言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来朗朗上口,适宜诵读。小古文内容大多活泼生动,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在小学阶段开展小古文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正如提倡小古文教学的朱文君老师所言:"第一,文言,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第二,文言能让白话的表达更有节奏和音韵。第三,文言,是我们不能拒领的文化遗产。第四,为了初中和高中的文言学习能够有个台阶,有个预备,小学也应该学一点浅易的文言,积累一定的语汇,培养文言的语感。"而反观教  相似文献   

3.
小古文是古代以文言文写作的短篇,篇幅简单短小。易于理解是小古文的特点。与古诗词不同的是,小古文以叙事文字表述,更具故事性,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材中的《两小儿辩日》《自相矛盾》,已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但局限于课内有限的阅读还远远不够,教师需要将目光投射到"小古文课外阅读"这块沃土上,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眼于未来,不只让学生学习,更要在学习中模仿、创作,为小古文学习带来全新体验。在这个思路的触发下,于是有了小古文创作课堂实践探索的着手之处。  相似文献   

4.
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学生在小学阶段,诵读小古文,不仅可以积累文言词汇和语言,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更能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意趣、情怀化作学生的精神血肉,滋养其生命,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小古文教学要符合小学中年段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要适度理解,引导学生学思结合;要有效链接,发掘小古文有"趣"之处。  相似文献   

5.
相较人教版语文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提前近两年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如何上好第一堂古文课?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深思。笔者结合《司马光》一文的相关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文本与学生""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三个维度进行解构,力求做到更有据、更有趣的古文启蒙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小古文历来是小学生学习的痛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我们都希望通过小古文的媒介,让学生思接先贤,神游千古,然而现实却是令不少学生闻之色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如今却为大多学生所不喜,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唏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实现小古文教学的突围?小古文是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中精选而出的经典篇章或片段,篇幅短小,浅俗易懂,文质兼美。笔者以为,从客观上而言,小古文的学习难度虽然稍高于现代文,  相似文献   

7.
在古文教学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三种方法:把"翻译"换成"讲述",以消除学生对语言的障碍心理;把"翻译"换成"画图",让枯燥无味的古文课堂有了一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把"翻译"换成"蜻蜓点水"式的阅读,索然无味的使古文教学有了一些趣味。  相似文献   

8.
近读《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1第12期中一文——《是"画蛇添足"还是"锦上添花"》后,就沈虹霞老师对《伯牙绝弦》课堂小练笔的评析,笔者颇有同感。然对其中一则小练笔,即让学生用古文的表达句式,代钟子期赞扬伯牙的琴声——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沈老师认为学生  相似文献   

9.
小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小学高年级的小古文教学存在关注不足、教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引入小古文,或以小古文点睛,或以小古文写作,或让学生朗诵、表演、画画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属于"晚现课型",学生平日接触颇少,对古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好读、有趣的小古文,以好玩、轻松的方式引领儿童学习,凸显一个"趣"字,让儿童趣读、乐读小古文,从小获得古文的启蒙,让儿童言语的根与母语的源头对接。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小古文,就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穿越时空,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小古文与当代白话文之间差异较大,以及小古文本身晦涩难懂,学生接触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在时空上有很大的差距,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古文教学起来难度较大,学生兴趣也不高。那么要解决小古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下面我以《刑天舞干戚》为例谈谈低年级小古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古文教学内容《司马光》,这是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古文,需引起重视。结合古文特别的表达方式,教师教学时应考虑学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小古文的特点,学习诵读小古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图画不仅是形象的,也是形式的,它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指示性符号、结构图、图表等抽象化的存在。当我们把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图画"出来,言说有了对象,言说有了目标,言说有了方向,学生的习作就不至于言之无物、枯燥乏味了,就会变得丰富起来。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画观风景,让美景在有序中栩栩如生;利用图画写人物,让特点在生活中彰显本色;利用图画讲故事,让情节在想象中跌宕起伏;利用图画介绍实物,让实物在比拼中竞相争荣;利用结构图叙事,让体验在结构图中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4.
小古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篇幅小的特点,是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可以让小学生在小古文的阅读中初步地接触并感知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对学生今后的古诗文以及文言文学习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优化小古文教学方式,更新小古文教学方法,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小古文教学研究的意义,并重点围绕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优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旨在提升教师对小古文教学的重视度,以小古文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真正落实小古文教学,善于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的行文特点及历史背景,深入地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还能丰厚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语言魅力,为了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小古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A3):27-28
对比人教版语文教材,会发现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统编版教材在三上就大胆地出现了一篇小古文(第24课《司马光》),而人教版的小古文只在第三学段一共出现了四篇。由于统编版教材首次出现小古文,再加上面世时间不长,所以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成为很多教师想要"啃一啃"的硬骨头。笔者有幸聆听了徐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本文将循着徐老师小古文教学的思路从古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等方面略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肖丽姬 《新教师》2020,(2):49-50
小古文,指的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情趣、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易文言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相较以往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小古文"的编排大幅提前,在三年级上册就开始编排了。如何领会编者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如何让学生品味其语言之精妙、意蕴之丰富,从而爱上小古文?本文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统编教材的改革,大量古诗文的增加,学好小古文与我们教学息息相关,如何依托教材,在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构建好桥梁,让学生乐于进行小古文学习,是我们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语文古文教学承载中华文明的精髓,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文教学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更能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古文教学诵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华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于传统文化和古文教学的认识,提高古文教学诵读的比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古文教学诵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古文简短凝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积淀,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小古文进入小学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古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然而小学生刚刚接触小古文,由于对文言的语法特点和实词、虚词完全不了解,妨碍了学生比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采用小古文和课文整合阅读的方式教学小古文,也是学习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