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古老的文化。汉字文化故事微课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去引领儿童触摸汉字。从课程架构到课程实施、课程展示,始终围绕"故事",让故事说话,让汉字说话,通过一个个"汉字故事",探寻汉字的起源,走进汉字文化,感受汉字世界的丰富、神奇。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识字教学应该以汉字学习为切入点,创造让儿童触摸汉语言文化的机会,引发儿童对汉字奇妙世界的兴趣。"科学认读"识字项目是以儿童自主交流和学习为主线而设计的识字活动课程。此课程通过多重目标的融合,促进儿童观察、辨别、比较、联想等积极学习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南京市小营小学建于1952年,前身为华东军区空军干部子弟学校。学校秉承"呵护童真、激活童趣、滋养童心,用智慧启迪儿童、用爱心成就儿童"的教育理念,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为校训,围绕"创新时代名校,启小营新篇章"的发展愿景,努力建设"童心"文化,实现高质量的办学目标。为了让教育回归儿童本真,学校着力打造"暖记忆"课程体系,开设童心国防、娃娃足球、童馨民乐三大特色课程:童心国  相似文献   

4.
蕴藏在汉字中的汉字思维,让汉字的识读更多地需要儿童思维参与,学习汉字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也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本文提出融通汉字思维,在汉字学习中引导儿童理解与发现,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在大空间的汉字学习场域中,引导儿童以积极的姿态走向汉字、发现汉字、玩转汉字、推广汉字,做汉字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5.
我校是一所有着120余年历史的老校,在新时期,如何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这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形成特色发展的关键。经过不断思考实践,学校选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汉字文化,为特色发展的切入点。由此,学校确立了依托汉字文化,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传承中华古老文明的思路,并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6.
"爱的教育"是南师大附小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爱的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为了儿童"一生"的课程. 我们找出了南师大附小课程规划、推进与实施的两个主题词:"爱"和"儿童",这是对学校"爱的教育"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思想的坚守与发展,实现了课程"命脉"、历史"根脉"和文化"血脉"的一脉相承与无缝对接.据此,我们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即"基于童心,行于爱心",并做出了自己的诠释."基于童心",就是面向儿童、走向儿童、发展儿童;"行于爱心",就是回归自然、唤醒自觉、放飞自由、引导自律.  相似文献   

7.
传统汉字教学为随文识字,以记住字音、字形为主。但汉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每一个汉字背后都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以介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文将以"術"字为例,揭示其发展演变过程,谈谈汉字本义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期对汉字教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与汉字文化相依相伴共同演变成长。笔者所在的灌南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开展悦纳教育特色办学的学校。本文基于悦纳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书法教学研究,以"悦动汉字"书法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为主题,探讨"悦动汉字"书法课程内涵与追求、"悦动汉字"书法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力求依托"悦动汉字"书法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助推师生书法文化素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回到事物的本源,带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字成万象"主题课程群从一个个汉字出发(以"石"字为例),探究汉字的演变脉络,构筑立体动态的汉字文化,多学科协作,在项目学习中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相似文献   

10.
汉字教学不仅要提高儿童识字的效率.且要担负起传承汉字文化.实现通过汉字文化透视中华整体文化的功能.然而汉字与汉字教学的现实境遇令人担忧,从汉字文化的本体角度进行教学,不仅与汉字文化相适应,且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和多元发展目标.这也是文化本体论提出的理论基础.其意义在于使汉字教学得以"返璞归真";华夏复兴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最后以本论为依据,认为新课程改革也需要寻根;缺失已久之"师道"需要复归.  相似文献   

11.
中央路小学的学生,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新儿童",为何会爱上"书法"这项传统的、沉静的学习活动?或许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以培育儿童"书法核心素养"为旨归,创意建构了"立体、多元、整合"的独特课程范式,初步形成了中华书法文化融入课程的实现方式:融于课程设计,为儿童建构"汉字魔方"课程;融于课程实施,让儿童期待"笔尖上的旅行";融于课程文化,领儿童走向"诗与远方的田野"。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教学汉字,不仅要教给技能,更要从中渗透文化。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一课为例,浅析借助拓展学习,推促识字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具体策略为察汉字之形,勾勒汉字画面;析汉字之理,演绎汉字故事;拓汉字之蕴,丰富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语学习是个体发展和民族发展的基础,认读汉字是语学习需要跨越的一道关隘。有了学习化的外部环境,儿童认读汉字就会化难为易,要利用、开发和优化儿童认读汉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儿童对汉字的学习是呈阶段性发展的。学龄前儿童通过观察字型的特征来认字,往往只注意字的局部而忽略字的整个结构,也不理解字型与音节的对应关系,同音字概念模糊。从6岁开始,一部分儿童可以运用声旁或类比的方法来阅读汉字。教师应针对儿童认字的阶段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儿童综合利用词义和上下文中的信息来弥补汉字表音的不规则性。具体方法有:以音带字法、绕口令法、同音串认法以及加强课外阅读等。  相似文献   

15.
刘小文  魏雅帆 《教师》2023,(2):15-17
汉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语文教学联系密切,能够为专题微课的开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基于此,文章在探讨初中语文汉字文化专题微课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提出了具体的汉字文化专题微课的开发策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性质、特点的学习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根植儿童文化激发其艺术灵性的校本课程研究"是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D/2006/02/073。本课题以激发儿童艺术灵性为目标,通过对儿童文化的调查与分析,挖掘儿童文化中的艺术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特点、满足儿童需求的课程内容,由学校自主开发出综合性、艺术性、体验性的课程。以改进儿童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探索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与路径,优化课程评价,努力让儿童在自主开放、轻松愉悦的审美活动中,迸发艺术灵性,提升艺术素养,追寻心理的栖息之地。同时借助该课题研究,打造了一支阅读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丰富了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的内涵。目前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制定了《海师附小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分年级分学科开展研究,累积了80多个案例,《巧借"窗报"文化,提升儿童素养》等多篇论文在省市报刊发表,"关心儿童支持儿童发展儿童快乐儿童"已成为学校和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7.
国内蒙台梭利早期教育课程在引进时,语言课程方面存在很大缺失。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中国汉字特有的形义功能对婴幼儿语言及大脑发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尝试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设计一套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及文字学的幼儿汉字学习教具,通过具体感知、形象记忆汉字的造字理据及音形义关系,使汉字及"六书"成为孩子心目中可触摸、有温度且亲切可爱的伙伴,不再是枯燥的点划工具,达到对汉字文化的真正传承。  相似文献   

18.
"汉字作为中国社会文化的载体,其表意构形记录了创造文字的那个时代社会中的多重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细观其形,深究其理,不难发现,汉字的字形与字理之间藏满道德呼吁和召唤。本文以汉字的字形和字理为切入点,挖掘蕴藏其间的德育价值,浅析汉字在小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试图探索一条以汉字文化为基点的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马路小学在教学中根据汉字造字原理.追溯汉字的本源,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汉字文化教育,使得学生更有智慧。2010年10月.桥西区教研室组织全区语文教师在南马路小学成功召开字理教学现场会,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此项研究填补了河北省字理教学项目的空白,把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相结合.与祖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起源于科学教育中求本求真教育思想.又为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让每一个乡村儿童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和滋养,追求美好志向,润泽美丽人生,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教育人共同的梦想。作为苏州市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学校、"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实验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全美教育"实践探索。近年来,学校进行了"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建设,打造"伙伴式学习"生长课堂,开发了"创意刻纸""高雅艺术"等校本课程,开创了农耕乡土文化项目拓展课程。学校还主动与少年宫合作,开设管弦乐、芭蕾、刻纸、陶艺、威风锣鼓、合唱等精品社团,丙烯画、书法、速写等普及社团,让乡村儿童与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