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情感教育关键期.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是低年级品德教育的关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笔者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三方面策略:以儿童生活层面为依托,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活动为载体,由外化向内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2.
姚国安 《文教资料》2008,(31):122-12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如何加强中学历史学科的道德教育,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对学生加强道德知识的教育,第二要对学生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三要对学生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道德情感生成结构理论,历史学教师应将情感教育的思想贯穿始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历史持有丰富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在教学准备阶段,应将情感教育置于显著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既应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情感,又应让其有充分地思考和过滤;课后应努力帮助学生将历史情感运用于实践,从而让其内化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道德情感生成结构理论,历史学教师应将情感教育的思想贯穿始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历史持有丰富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在教学准备阶段,应将情感教育置于显著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既应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情感,又应让其有充分地思考和过滤;课后应努力帮助学生将历史情感运用于实践,从而让其内化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试论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功能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本质的功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做到: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的首位;二、整合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三、教学过程运作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四、建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的多文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讲 ,就是通过对过去的客观史实的了解去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 ,从而确立正确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观点 ,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历史教师要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 ,撷取史料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的培养。1.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远主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从远古时代 ,我们的祖先经过一百多万年的艰辛劳动 ,开辟建设中华文明的史实 ,激起学生缅怀先辈 ,继承祖业 ,维系华夏团结和统一 ,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从中华文…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丰富史料,在史料分析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情感教育,在情感升华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所呈现的课程目标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二是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三是在知识传授中,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扭转了以往思想教育中的泛政治教育化倾向,力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道德品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历史教育要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的,这已经成为今天史学界和教育界的共识。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带来了生机和动力,使中学历史教学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三、道德情感教育原则及实施 以正确的教育原则作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总结了情感教育要注意体现的几条教学原则。 1.贯彻知情互动原理。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品德结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同时,情感目标可作为认知目的的手段,也可把认知目标作为情感目的的手段,纯粹孤立的情感教育是不存在的。在思品课教学中同时实现认知目的与情感目的是常有的情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理交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德建 《考试周刊》2011,(65):166-167
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情感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认真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通过情感引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和情感投射等有效情感教育方法实施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可能加剧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入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情感成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本文将主要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法,以期能够体现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从培养兴趣,激活情感;以情传情,感染情感;激励评价,体验成功;创设情境,加深情感四个方面,研究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就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作为教育目标,并使之产生较好的心理体验,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教育去培养情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情感教育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李彩霞 《考试周刊》2012,(74):139-139
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学基本功能之一。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汤蓉 《考试周刊》2011,(59):151-152
在中学历史道德和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健康人格培养方法和存在问题来论述现代教育中中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得出如下结论:重视道德和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重视学生人格建塑,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宋筠 《科学教育》2010,(1):88-89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初中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的个体。在现代历史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顺畅表现,已为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和知识,并不断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教育的基本任务。通过对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的提炼、课堂情感教育的渗透、以及调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情操,关注社会现实、关怀人类命运的道德意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最终实现基础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肩负着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生存发展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情感、意志、品质、成就等方面阐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历史学科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