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中间层学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抓优秀生可以提高优秀率或升学率,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或毕业率。所以,如何抓好“两头”是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而对于夹在“两头”之间的中间生,因为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所以在管理上往往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中间层学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优秀生的后备军。因此,认真研究中间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对他们加以强化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个不是等式的等式:抓“优秀生”可以提高优秀率或升学率,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或毕业率。所以,如何抓好“两头”是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必须解决好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在我们教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但是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含义,使自己的行为走进了误区。他们认为:“抓优秀生”可以提高班级优秀率或升学率;“抓后进生”可以维持好班级纪律,提高及格率或毕业率,而对于“中间生”,因为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所以没必要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4.
“抓两头,带中间”是我国现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关注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因其突出,可以拿名次、获奖,为教师、班级乃至学校增光添彩而受到青睐;后进生因其突出,易闯祸,惹乱子,给教师、班级乃至学校脸上抹黑而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些既不出类拔萃,又不惹是生非的中等生,则往往被班主任“囫囵”视之,造成集体性疏忽,实质上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成了班级教育的盲点。  相似文献   

5.
“抓两头,带中间”是我国现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关注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因其突出,可以拿名次、获奖,为教师、班级乃至学校增光添彩而倍受青睐;后进生因其突出,易闯祸,惹乱子,给教师、班  相似文献   

6.
一枝独秀不是春,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优秀生和后进生都在少数,而中等生所占比例最大,但教师们却对他们的关注最少。许多班主任试图用“依靠抓两头来带动中间”的方法搞好班级工作,结果却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往往把鲜花样的微笑、阳光班的温暖给了尖子生,把个别辅导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带班通常都是“抓两头、带中间”。在带班之初,我也曾以此为工作准则,重点扶持优秀生,严格管理后进生,教育中间生“择其善者而从之”。然而,半个学期下来,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封学生来信,使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尊敬的班主任: 我很能想象您看到这封信时的心情,就像  相似文献   

8.
谈“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方法秦皇岛景玉华在学校教育工咋中,有些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后进生身上,忽略了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还有些教师觉得后进生难管,随其自然,任其发展,竟放弃了这部分学生,将心。都倾注在优秀生身上。这两种方法都有其片面性。笔者在多年的...  相似文献   

9.
王雪芬 《课外阅读》2011,(7):132-132
所谓“中等生”,即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优劣是以平时的学习成绩和纪律好坏作为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给优秀生“锦上添花”,给后进生“雪中送炭”,而往往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情况下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优秀生和后进生占的比例小,而中等生占的比例却比较大。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班级的重组成部分,那种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对学生本人及集体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抓两头,促中间”是中学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实质就是以抓尖子生和差生来影响和促进中等生成绩的提高。这无疑是符合抓点带面原则的。但我认为:“抓中间带两头”与前者相比,效果则更好。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名字的,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且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学生有尖子生,中间生,学困生,中间生占大部分,一般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弊大于利,根据中间生的心理特点,必须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法,强化对中间生的培养教育,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作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事实证明,抓两头并不能促中间,只会害中间,甚至毁了整个班级,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老师、班主任更应该关注中等生。首先,“抓两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任何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即“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常常是采用“抓两头,带中间”这一常规作法,即班主任工作主要放在优秀生、问题生身上,这就忽视了占大多数的中等生。班主任只满足于他们基本听话,不惹事就行,而事实上,他们也需要“阳光”、“营养”和“水分”,只有多给中等生一些关注,加强他们的“营养”补给,他们中的一大批人会迅速进步,成为优等生。同时,他们的进步会带动一部分问题生。相反,如果中等生长期不受重视,他们就容易灰心丧气,放松自我要求,走进问题生行列。曾有一个学生,在班上学业、表现原来都处中等,但有一段突然变得上课讲小话、不听课、不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6.
职校管理要抓“中间”促“两头”□章梓贶所谓抓“中间”,是指端正办学思想,狠抓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两头”指的是建设生源市场和拓展就业门路。这提法似乎无甚新意。因为生源市场和就业门路以及教育质量对一所职业中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而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加管教。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事实证明,抓两头并不能促中间,只会害中间,甚至毁了整个班级,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老师、班主任更应该关注中等生。首先“,抓两头促中…  相似文献   

18.
每个班级里中游生的比例都最大,这些学生可挖的潜力也最大。近些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往往“抓两头,促中间”,导致班级中人数最多的中游生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帮助,他们未能从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甚至失去了许多机会,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慢慢地,个别学生可能会潜在性地滑入后进生的行列,笔者称之为“中游生潜性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9.
自有学校教育以来,每个班级里都存在着优、中、差三类学生。“抓两头,带中间”是许多教师为改善这种状况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掩盖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弊端——淡化或削弱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在许多教师眼中,所谓“带”就是跟着走,往往是抓“两头”精心,带“中间”随意。  相似文献   

20.
每个班级里中游生的比例都最大,这些学生可挖的潜力也最大。近些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往往“抓两头,促中间”,导致班级中人数最多的中游生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帮助,他们未能从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甚至失去了许多机会,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慢慢地,个别学生可能会潜在性地滑入后进生的行列,笔者称之为“中游生潜性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