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需要,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培养幼儿独立个性的需要。幼儿园应激发幼儿生活自理兴趣,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提高幼儿自理能力,让幼儿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还应加强宣传,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育儿方法,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劳动。  相似文献   

2.
学生劳动素质的低下严重影响了其他素质的提高,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劳动素质培养,树立和巩固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已是当务之急。否则,我们的学生便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曾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五自”能力,可以为提高民族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因此,培养学生“五自”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谈谈自理能力的培养。所谓自理能力,就是自已会料理生活,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当前,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倍受几代人的呵护,一些日常生  相似文献   

4.
陈莎 《辽宁教育》2000,(5):39-40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 ,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 ,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正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重、情商和智商并举、基础知识和人文素质齐抓的 ,从人的生存的基本能力走向创造的良好开端。实践证明 ,中学劳动技术课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实现劳动技术课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轻度智残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它对于培养随班就读轻度智残学生适应社会,获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可以培养轻度智残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生活起居的良好习惯。在轻度智残学生的成长阶段,不恰当的生活与教育条件阻碍着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活与劳动是一门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与简单劳动常识技能、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课程。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劳技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我认为劳技教育的途径可选  相似文献   

7.
一、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初步基础.劳动技术课中选择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为此,选择了生活中必须的、生产中最基本的、使用率最高而适应性广的生产劳动项目作为技术载体,进行技术…  相似文献   

8.
劳动技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技课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劳动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强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劳动习惯为目的,为他们今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参加生产劳动打下基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这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临许多困境。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劳技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劳技课应“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但在劳技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劳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培养,偏离了劳技课“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础”的教学宗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加强值周劳动教育通辽一中政教处白立珠加强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甘一世纪接班人的需要。我校针对学生中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于1987...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良好的保障,精神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在无形的退化,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幼儿园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生活自理方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良好的保障,精神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在无形的退化,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幼儿园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生活自理方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曹亚琴 《成才之路》2014,(29):87-87
劳技课是国家教委规定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需要,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理简单而言就是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照顾的生存技能。因为孩子的自理能力可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但是如今的社会中教师和家长的过多保护和帮助却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可以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因此,就幼儿园学生自理技能的有效培养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34):15-16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许多孩子只知道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付出什么,没有明确的责任感,这就导致自理能力的严重缺乏。长此以往,"高分低能"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劳动课教学六环节拜泉县星耀小学校王佩瑛小学阶段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劳动课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劳动课的认识,逐步培养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并...  相似文献   

18.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的教育和实践,可以提高他们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初步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9.
我校围绕德育如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一主题,把劳动科技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了如下实践:一、通过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学生独立生存意识。调查表明,如今的家长们对子女宠爱有加,70%的学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而且意志薄弱,对学习没有责任感,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怎样才能让今天的雏鹰成为明天的雄鹰,在下个世纪激烈竞争的风云中翱翔、搏击呢?我们认为,学生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外,还要让他们经风雨,受磨练,加强自理能力的教育和训练。1.学校通过…  相似文献   

20.
霍丽娟 《考试周刊》2012,(83):186-186
培智教育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必须从生活适应课程入手,满足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