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客商”的教育情结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商"是一个跨地域跨国界的客籍实业家群体。"客商"传承儒家崇文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很深的教育情结。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一批"客商"领袖不仅对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奠基和推动而且对客家地区的教育发展,乃至新中国的教育事业,都做出极大的贡献。"客商"为"文化之乡"地位的确立和客家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起到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客商"是延续到当代的两大传统商帮之一,是目前华商网络的主要成员。"客商"在近现当代史中有着不可抹灭的影响和作用。"客商"实业救国,资助民主革命,是一支热心公益、崇文重教的爱国商帮。在"客商"起家、创业、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共性,这些共性的形成跟"客商"所属的客家文化影响有关。从一个民系的文化角度出发,寻找客家文化对"客商"精神、"客商"人格的影响,更有利于拓宽客家文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客商”的社会责任及其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商"崇尚诚信,热心公益慈善,是近现代中国"实业救国"、支持民主革命和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客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承担起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追求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给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物质本身。"客商"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从文化、环境和时代三个方面追溯:客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生存法则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社会责任意识为"客商"构建了和谐的经营环境、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为"客商"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体现了"客商"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客家民系"的概念是由罗香林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对客家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族群"的概念进入学术视野后,很快被学者运用到客家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了"客家族群"的概念。近年,在客家研究领域,"客家族群"的使用频次已经超过"客家民系"。对"客家民系"与"客家族群"两者进行概念上的辨析,再从田野与历史的视角中寻求学术界接受"客家族群"的理由,并通过这一概念的转变来反观概念变化背后所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7,(4):10-15
槟城开埠之后,吸引了不少客商,他们不仅在这里大展商业宏图,也重视整合和壮大客家人在槟城的政经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弼士号召客商一同在槟城的"莲花河"街购地建宅,打造一条集富贵和权势于一体的"客家百万富翁街"。在此,探讨客商在此条街一同建宅的背景和缘由,还原一代华人在马来亚的丰功业绩,以纪念客家先贤过去的荣光。  相似文献   

6.
"客家"族群在香港新界和台湾六堆有不同的历史形成背景。两地在19世纪末期以后分别受到不同殖民政府的统治;在不同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客家"身份建构呈现出差异;由于两地历史经验的不同,"客家"身份形成的时间与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藉由比较新界与六堆两地客家族群与认同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差异与联系,有助于更进一步思考近代殖民经验对于族群身份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宁化石壁地处赣南闽西交界之要冲,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历史上客家先民最重要的聚居地与再迁出发地,见证了客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是客家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地域性标志。客家文化应由"前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和"后客家文化"三部分组成。作为"客家祖地",石壁集中体现了"前客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漂泊中的宗法文化、家族文化、血缘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客家"论者否认血缘文化在客家形成过程中之重要作用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8.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春红 《考试周刊》2012,(67):72-73
"双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从21世纪开始,"双基"教学在发展过程中被异化,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四基"教育应运而生,日渐丰富并发展起来。"四基"的出现是对"双基"教育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处闽粤赣边区的客家大本营临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建设区域,处于"一带一路"的辐射区域内。要弘扬客家文化,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中去;树立"天下客家是一家"新理念,大力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同时,要增强保护意识,提升客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水平,取得客家文化产业的新突破,实现客家大本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1.
客家商人研究作为客家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近十年来客家商人研究逐渐兴起,成果日渐丰富,这丰富了客家文化和商人群体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对象不均匀、研究水平整体不高、低水平重复等不足,应该从研究资料、视角和方法等方面努力,进一步拓展和推进客家商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四川的洛带古镇自1999年开发客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通过对游客、商家、居民、官员的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等方法,对洛带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洛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熟语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语文文本。客家熟语作为客家方言词汇系统中的一类特殊成员,不仅记载了客家民系的许多民俗事象,体现了客家人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和思维方式,而且包含了客家人的教育思想体系,反映了客家人传统的大教育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内涵是:崇文尚学;修身立人;勤勉务实;以巧求效。对这一教育思想体系的呈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客家人文化人格的形成过程,还有助于我们解读客家教育的现状与特色,为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客商"由传统商帮发展成为今天跨国界的实业家组织,在近现代为国家复兴与建设作为了杰出贡献。"客商"不仅是"实业救国"和"实业兴国"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客商"为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杰出贡献,是现代"儒商"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客商"也是近现代"华商"网络的倡建者和积极推动者。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要求当代"客商"同所有华商一起,共同弘扬优秀儒商文化,团结合作,树立爱国济世、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儒商情怀,提高竞争与发展素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自强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5.
黄茜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0):17-21
客家妇女历来以勤劳俭朴、刚健能干闻名于世,她们在教育方面也颇有特色:内容上凸显生活劳动教育,表现了客家女子的"劳作"、"精明"和务实;形式上,独特的山歌戏剧和生活教育折射出客家民系的精神内涵,宗族和家庭教育则是儒家教育的精神传承;方法上又反映出浓厚的生活色彩。  相似文献   

16.
概述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利用客家文献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客家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由此着重阐述了客家文献对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因客家文化以及客家菜名有其特殊之处,所以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与翻译其他菜系的不同方法。客家菜中有注明原料和烹调方法的常规菜名;也有非常规菜名,例如使用客家方言、菜品的形状以及附加寓意命名,翻译时可采用音译,直译,注释等技巧。另外,向外宾推荐客家菜应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狗肉的菜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通过田野考察实证的基础上 ,提出改进客家研究方法 ,拓展客家研究空间的一些观点。内容包括族谱与客家研究的思考、田野调查与比较方法在客家研究中的运用、拓展客家研究的空间。并简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在与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教授合作项目“客家传统社会结构与原动力”(1994-1999)研究的基础上策划实施的新轮一计划 :“梅江流域 (韩江上游 )客家传统社会与生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