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思想到现在,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经历了单一、多元化发展的阶段。本文拟就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发展进行了分阶段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已实行几十年了。由于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不得不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按劳分配原则。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笔者以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按劳分配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两者有明显区别,不能等同;同时两者又存在有机联系,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统一共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一谈起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总是归结为按劳分配,并把它作为唯一的原则。但是,社会主义经济毕竟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就不能不具有与马克思设想的“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所不同的特点;而且,按劳分配也并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按经营收益分配和按资金分配,在我国现阶段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和按劳分配并不矛盾、同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实行等劳等酬原则,即按劳分配原则,同时还强调生产的结构决定分配的结构,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和交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和应用由片面到全面,由生硬照搬到创新发展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劳”有三种形态,并不是仅依据劳动能力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与资本家所得并不是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的差别,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与以资本收入为主的区别,其分配中存在贵较严重的剥削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且分配中的剥削性逐步消除,逐步走向劳动作为单一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6.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3.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___。4.在生产关系中,__________决定分配形式。5.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_________。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劳”有三种形态,并不是仅依据劳动能力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与资本家所得并不是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的差别,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与以资本收入为主的区别,其分配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剥削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且分配中的剥削性逐步消除,逐步走向劳动作为单一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又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按劳分配”方面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连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其它方面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都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因此,弄清“按劳分配”的性质,正确实行这一原则,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对于削弱资本主义因素的滋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指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依然存在。只有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生产的一切产品的价值,都内含有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当然具有商品性质。从我国的劳动分配原则来看,货币工资制度的按劳付酬,指的也是劳动力的价值,主要在劳动之前确定。有人认为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会动摇工人主人翁的政治地位,这是没有分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整体公有,而不是主人翁个人的实际拥有。劳动者只有以劳动力商品的形式与企业发生联系,才体现出主人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充分认识劳动力商品的意义,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说,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的事实存在着。关键词##4劳动力;;商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个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以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说明了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但人们对此有某种疑虑,需要作出理论的回答。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价值和资本主义劳动力价值虽然存在着本质区别,但是只要承认劳动力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那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必然的和可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马克思设想的分配模式是以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为前提,全部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全民所有制成为社会的唯一形式,商品 货币关系已经消失,劳动不呈现为价值而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直接构成部分,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然而,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并不象马克思所设想的那样.它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所有制并  相似文献   

12.
以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说明了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但人们对此有某种疑虑,需要作出理论的回答。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价值和资本主义劳动力价值虽然存在着本质区别,但是只要承认劳动力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那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必然的和可行的形态。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 1、劳动者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量的计算困难和按劳分配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二者共同决定了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形态分配是必要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者体力和智力差别决定了劳动者个人实际支出的劳动的内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依据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理,结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以及其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理论,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思想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以及社会主义分配的经济特征之一,似乎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固定下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存在分配不公的情况下,很多人对于什么是按劳分配尤其是对于按什么分配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准确地理解。收入少者觉得按劳分配原则没有得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条件,多年来我国也并未真正实行过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原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分配原则,是统摄现阶段一切分配形式的分配原则;区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具有充分的根据和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度还不成熟。因此,在分配领域,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而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说除了按劳分配这个主体分配形式外,还有按资分配 (包括按资金和资本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以及利息、股息、风险补偿等非按劳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而是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关于它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商品论与劳动力非商品论是经济学界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力图证明劳动力商品论不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是可行的,而且在理论上也是能够成立的。但它与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着本质区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主要是通过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一形式来实现,而这一分配方式同样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方式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因为,在现阶段,劳动者个人同生产物质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分离,国家与劳动者个人交换,只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现阶段,劳动者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国家的“雇员”,其收入分配,既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又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并不否认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也是合理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按要素分配方式。因此,既要看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同一性,又要看到两者的对立性,搞好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内涵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在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其实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劳动成果的占有现象.它是人类分配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