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义和团运动中,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义和团组织中,曾经留传着一种义和团《团规》。这种《团规》,并不是义和团的组织自己制定的,而是被清政府钦命统率义和团王大臣的载勋、刚毅强加给义和团一些组织的,是清政府利用、控制和破坏义和团运动的手段之一,它实际上也起了这种作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坚持镇压的态度,想“一举荡平”。不料,义和团运动竟如火如荼地迅猛扩展开来,1900年夏又控制了京津。  相似文献   

2.
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想就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以及“扶清灭洋”口号等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请同志们指正。一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又名梅花拳,后来改称义和团。关于义和拳名称改变的时间,一些同志认为是在1899年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期间将义和拳改称义和团的。这种说法与《清史稿·毓贤传》的记载“毓贤为更名曰‘团’,团建旗帜,皆署‘毓’字”,相吻合。另外,像刘孟扬的《天津拳匪变乱纪事》、鹿完天的《庚子北京事变纪略》等书也是这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现择要评介如下: 一、义和团源流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源于白莲教。如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它是白莲教的一个派别。”另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是源自咸丰、同治年间直隶、山东交界的乡团,或与白莲教并立的民间宗教、秘密结社等。方诗铭在《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四期中甚至提出“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我们认为,义和团实际是中国人民反帝力量的大汇总。它成份复杂,源流繁多,有来源于白莲教各支派的,也有来自乡团及一些秘密结社和拳会团体等。二、义和团起因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相似文献   

4.
路遥教授     
《中国研究生》2010,(5):1-1
路遥,1927年出生,福建人。著名历史学家,义和团运动史、民间宗教史研究专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顾问。在义和团研究领域,发表过《义和拳教钩沉》《近代史研究》1991.2)、《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中的民间秘密教门》《历史研究》2002.5)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过《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相似文献   

5.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有关这场运动的资料,数量极大,卷帙繁多。现仅就所知者分为综合资料、义和团文献、清方档案和外文资料四类加以叙述。凡近年来出版的新资料的内容则多介绍一些,对大家熟知的资料内容则少介绍一些。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综合资料义和团运动的资料散见于各地,搜集不易。为介绍有关义和团运动发生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以及有关义和团思想,源流以及组织结构等情况,1951年,中国史学会主编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这是有关义和团运动的第一部综合资料。本书选辑资料四十八种,除编者自辑的《有关义和团上谕》、《有关义和团的舆论》、《有关东南互保资料》三种外,有三十一种是当时人记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梅花拳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着变迁,也遭遇到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给它带来的巨大冲击。河北广宗县核桃园乡杨庄是梅花拳的一个重要传承地,杨庄村民长久以来一直习练梅花拳,形成了一种悠久的武术文化传统。本文以实地调查所获资料为基础,描述了杨庄梅花拳文化传统的形成、传承方式及其历史变迁,同时着重关注了梅花拳在当下所遭遇到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诗。原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亦是唐代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8.
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午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一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选自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9.
华俊红 《辅导员》2009,(13):68-68
《我会打电话》这一主题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苏教版二年级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下面就笔者在组织这一活动中的一些思考、收获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miss A     
《音乐世界》2010,(23):64-65
泰民 被哥哥为难 老幺泰民在队里就是以萌人著称,在上同有辈金希澈的Radio节目时,连金希澈都忍不住要逗逗可爱的泰民。上张专辑《Lucifer》有点像X战警,非常强烈,是首具有男性美的歌曲,这次的《Hello》则是一首甜蜜的歌曲,像巧克力一样BLING BLING。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杨天宇《仪礼译注》和彭林《仪礼全译》为参考,运用归纳文献用例、内部求证等方法,对郑玄《仪礼注》与王引之《经义述闻》存在分歧的地方,择取“孝友时格”(《士冠礼》)、“某得以为外昏姻之数”(《士昏礼》)、“布席于奥”(《士昏礼》)三则,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2.
南宋知名士大夫、江西籍文学家黄人杰,《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黄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特予辑补:人杰字叔万,自号鲁斋居士,又号可轩。约生于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曾任州(府、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江陵府公安县(今属湖北)。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夏,疑在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绍熙四年夏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七月前,疑曾通判某州(府、军)。庆元五年七月后至嘉泰二年(1202)秋前,曾知隆州(今四川仁寿)。宁宗嘉泰二年(1202)秋,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尚著有《可轩集》。  相似文献   

13.
楼锷,南宋知名士大夫文人,而《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楼锷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补正。要点如下:楼锷初为太学生;孝宗乾道元年,已任太学录;六年,已任婺州州学教授;六、七年间,曾任宗正寺主簿,玉牒所检讨官;七年,已任枢密院编修官,非"淳熙元年"始任;淳熙七至九年,朝奉郎、知江阴军,非"淳熙元年";九至十一年,知江州;十一年,移知鄂州,非"知武昌府";以疾奉祠,卒;有《求定斋诗馀》。  相似文献   

14.
贾谊散文对西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后世曹植、陆机、魏徵、陆贽、杜牧、王安石、苏洵、苏辙、胡铨、辛弃疾和陈亮等人的政论和史论充分说明它们不同程度地从西汉文章特别是贾谊散文里有所受益,又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和变化。韩愈和苏轼等人的创作和评论既显示出它们与贾谊散文在精神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又给古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注入了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演练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鲜明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独特的韵味。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从头到尾有快有慢、有高潮有舒缓、波浪式前进。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组合、每个段落都是由刚柔相济的动作相互衬托、鲜明对比构成的。在研究动作的基础上,对如何准确掌握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演练过程的动作节奏变化规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汉书新注》是自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来的第一个《汉书》全注本,《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是目前唯一的《汉书》全译本,两书对今人阅读理解《汉书》有莫大助益。但由于卷帙浩繁,其中少数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列《汉书》卷六六、六七数例,以期对两书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我国目录学史上重要著作进行介绍对比,以此理清汉代以来我国目录学在内容、体例、分类、结构上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权德舆是中唐贞元、元和间文坛上十分活跃的人物,也是较早提倡革正文体的作家之一。其文学成绩主要在碑志文这类应用文体,其碑志散文不只是单纯用应用文的笔法去写,在取材、组织、构思、语言等方面更接近于文学散文的写法,大都写得温润弘博,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9.
《汉书新注》是自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来的第一个《汉书》全注本,《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是目前唯一的《汉书》全译本。两书对今人阅读理解《汉书》有莫大裨益,但由于卷帙浩繁,其中少数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列数例,以期对两书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家支是彝族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彝族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组织.一个家支有其发展的历史,通过家支的迁徙、祭祀、盟誓等家支活动来完善家支的自我管理.一个家支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