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应警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调查指出 :“刚入学的五六岁学童 ,约有80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 ,而当他们16岁时 ,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 %。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据北京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形象又如何呢?调查显示 ,学生中有46 8 %承认“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 ;37 4 %“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 ;52 5 %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 ;29 2 %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 ;18 2 %觉得班主任“…  相似文献   

2.
所谓师源性障碍,是指教师的思想观念、社会形象、专业素质、教育行为、职业态度等,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甚至是阻碍作用。其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我们在对贺州市学校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42%的学生承认在学校有害怕的老师,49%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人们不禁要问:从事着“…  相似文献   

3.
上学期,我们对初二200住学生进行了“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做班主任”的调查。为了不给学生画框框,我们没有指定内容,全由学生自己写。其数据和内容如下:1.“喜欢博学、知识丰富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84人,占42%;2、“喜欢教主科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98人,占49%;3.“喜欢有特长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72人,占36%;4.“喜欢性格随和,但又能管好班级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65人,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文 ?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作过这样的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色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指没有生活的积累,“形容不出来”是指缺乏语言积累。笔者曾对我市 139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过一次作文心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 139名学生中,“觉得没有材料写”的占 45.3%,“感到有材料写不出来”的占 41.7%,这充分说明学生“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抓生…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谈。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这项调查显示,32%的孩子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其余68%的学生是因其他原因没与老师主动交流。这些原因包括“怕同学们说我拍马屁”等等。该项调查还显示,学生最怕和老师交谈以下几个话题:一是学生最怕老师对自己说“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这一比例达46%;其次是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占14%;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占13%;怕“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自己的家长来学校”分别占11%和10%…  相似文献   

6.
许红 《江西教育》2006,(12):31-32
《中国教育报》发表的《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在问答“你觉得自已有心里话时最想找谁说”时,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教师的仅占4.8%。在同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去找谁”时.答找班主任或找某个教师的仅12.3%。而对你是否愿“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时,61.3%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  相似文献   

7.
缪舜 《教学与管理》2002,(10):34-36
长久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权威性,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位置,教育孩子时,不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灵施暴(羞辱、威胁、恐吓),心灵伤害(偏心、支配),甚至采用各种惩罚手段罚他们,致使学生害怕老师;使学校对他们来说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学习成了他们没有兴趣的活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教育工作已逐步认识到:学生害怕老师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8.
为何中学生喜欢青年班主任福建省福州二中彭在羹上学期,我们对初二200位学生进行“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做班主任”的调查。为了不给学生画框框,我们没有指定内容,全由学生自己写。调查结果如下:1.“喜欢知识丰富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84人,占42%;2.“喜欢...  相似文献   

9.
秦旭芳 《家庭教育》2007,(4X):28-29
有些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10岁小学生刘某因不满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当场跳楼,有个学生自杀.因为“活着没意思”;还有一名小学生给老师投毒.只为“可以好好地玩几天”。这些行为虽然是个别的.但表明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和对生命的不尊重。[编按]  相似文献   

10.
“言传”是教师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语言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的学生学习不好,老师骂他们“绣花枕头(包草),聪明面孔笨肚肠”。他们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看到老师就害怕,不想去读书了。类似这种用语言来奚落、讥讽学生,并当众羞辱学生的情况,在学校中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习惯即命运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孙老师说一位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几个学校的老师各自带着自己学校的优秀学生外出参加活动,某校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自豪,赞扬他们学习好,组织能力强,能言善讲.在整个活动中,这些学生也确实如老师所说,具多种才能.但在就餐时,恰恰是这些学生不等不让,在其他老师和同学尚未入座时,就风卷残云,大吃起来.这让其他学校的老师很不以为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使“优秀学生”形象大打折扣。类似的例子很多,有许多成绩好、能力也突出的学生在他们SUNLAOSHIHUATI升学或是就业面试的时候常因一些不良习惯而被…  相似文献   

12.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由教师教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而预习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但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处于“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就目前师生关系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调查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老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昵?同样在调查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职高生的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其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面对这样一些学生组成的新集体,我在犯愁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万事开头难",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每当带起始年级的时候都要注意五点内容。一、抓契机,把学生当朋友起始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很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身心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技校阶段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对我校三个班级共152名学生就“你是否乐于学习?”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回答“经常是”的学生仅有29人,占总人数的19.1%;回答“有时是”的学生有106人,占69.7%,这类学生怀有程度不等的厌学心理;回答“从来不是”的学生共有17人,占11.2%,这类学生厌学心理严重,他们完全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检查督促下被动地进行学习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人检查督促就不学习。调查同时表明厌学学生的队伍随年级增…  相似文献   

16.
“学生雇人开家长会”这是我从某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据了解其原因有的是考试成绩差,怕父母知道后“修理”,有的是因父母忙,还有的是因父母文化水平低,形象差.怕到时给自己丢脸。这则报道反映了社会上两个很普遍的问题。一是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成绩在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心中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二  相似文献   

17.
王成蛟 《班主任》2013,(5):31-32
【案例陈述】小琪,学习成绩在上高中前都名列前茅,高中伊始也还不错,但她因病休息一个月再回到学校后,成绩就下滑得厉害。小琪很害怕老师和同学的看法,觉得很没面子,一想到这事就心焦,认为班里同学在背后议论她,要求父母给她调班。然而,调班后,她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成绩,于是再次要求调班。班主任建议她过来找我聊聊。【诊断分析】小琪的问题很明显,她不能接受考试成绩下滑的事实,认为这让她很没面子,同学也会因此看不起自己,议论自己,以致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下降,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再次下降又加重了她“没面子,被同学议论”的认知,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近日教育部基教司透露一组调查数据:86%的学生不喜欢以老师教授为主的讲课方式;69%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基本知识及创新能力;62%的学生从没学沙选修课;72%的学生没有机会或从没参加实践活动课;84%的学生作业都为练习性书面作业;97.5%的校长及75%的教师都认为纸笔测验是最主要的学生评价方式;85%的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自己的发展状况;69.4%的学生对学校公布成绩感到紧张害怕。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们学校发生了一件“怪事”:高三有一名学生经常迟到,有时还无故旷课。班主任采取了一些帮教措施,如写检讨、个别谈话等都没奏效。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求该生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试图与家长沟通。达到配合教育的目的。第二天,该生带着一位中年妇女找班主任谈话,称是自己的母亲。没想到,当这位“母亲”谈到该生情况时,却露了馅,她什么也不知道。班主任感到很意外。经多方面调查才得知,该生并没有回家找家长,而是在大街上花20元钱雇了一位临时母亲,来学校走一遭的。一时,花钱雇“母亲”的怪事成了师生们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近几年离婚率呈递增趋势,致使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班几乎都有2—3名单亲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比例接近3%,在老师的眼中,他们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合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而对这些特殊的学生,老师需要运用更多的引导和教育手段,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笔者作为初二级班主任,围绕单亲家庭学生的转化提高从加强沟通交流,适时鼓励引导;营造“爱”的班级氛围;团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