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某项未完成的工作不忍丢下而表现出更大热情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者齐加尼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一个叫贝士的人连续去做一些工作,其中有些工作一次完成,而另一些工作则在中途强迫停止.实验结束后,齐加尼克让贝士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工作名称,结果发现,贝士首先回忆到的并不是那些已经完成的工作名称,而是那些被中止未完成的工作名称,贝士不仅回忆得快,而且回忆得又多又准.  相似文献   

2.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某项未完成的工作不忍丢下而表现出更大热情的现象.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一个叫贝士的人连续去做一些工作,其中有些工作一次完成,而另一些工作则在中途强迫停止.实验结束后,齐加尼克让贝士回  相似文献   

3.
齐加尼克是法国心理学家,他曾做过这样一种实验:将一批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二十项工作,其中一组顺利完成了全部工作,而另一组却未完成任务,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其中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逐渐消失;未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想总是被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所困扰,结果影响了以后任务的完成。这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相似文献   

4.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同去完成20项工作,其中一组顺利完成,而另一组未完成任务.虽然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出现紧张状态,但其中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逐渐消失,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被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所困扰,结果影响了以后任务的完成.这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相似文献   

5.
魏强 《班主任》2011,(4):59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学生分成两个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试验表明,虽然受训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后一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相似文献   

6.
齐加尼克是法国心理学家,他曾做过这样一种实验:将一批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其中一组顺利完成了全部工作,而另一组却未完成任务。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其中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逐渐消失;未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想总是被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所困扰,结果影响了以后任务的完成。这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教育教学中也容易出现与之类似的情况。学生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造成学生紧张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庭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  相似文献   

7.
1什么叫齐加尼克效应 齐加尼克是法国心理学家、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群受试者在不了解实验目的的状况下,分成两组,均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等的20件工作。其中一组让其自然顺利地完成任务,另一组则给以人为的干预,使其无法如期完成任务。他发现:两组受试者在接受工作任务时,心情都处于紧张状态;事后,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组,受试者的紧张状态随之很快消失;而未完成任务的一组,受试者的紧张状态依然持续存在,仍有继续完成任务的欲望。后人又重复齐加尼克的实验,虽改变部分实验条件,让没有完成任务一组的受试者在规定时…  相似文献   

8.
自圆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次妙趣横生的实验。他给一百三十八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对此,兹格尼克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未完成  相似文献   

9.
自圆心理又叫“紫格尼克效应”,最初由一位叫紫格尼克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他做了一个实验: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得出结论: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动起来     
<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体运动学教授摩尔豪斯博士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个学生先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读书,过一段时间,又改坐很不舒服的硬椅子。结果发现,那些学生坐硬椅子时,因为不舒服而不断调整坐姿,看起来好像毛躁不安,学习成绩却比坐沙发时好得多。摩尔豪斯说:"一个坐沙发得B的学生,坐硬椅子往往可以得A,因为后者使脑部氧  相似文献   

11.
张婷婷  杨子珺 《考试周刊》2011,(76):205-206
蔡加尼克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效应,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经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本文对蔡加尼克效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课堂讲授中要营造"心理张力"氛围、课堂结束时制造"未完成任务"、鼓励学生课下给自己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复习方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蔡加尼克效应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圆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中的一部分完成其作业,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  相似文献   

13.
自圆其说     
胡玉龙 《音乐世界》2010,(6):151-151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个妙趣横生的实验。他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在中途停下来.一小时后他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下来的作业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笔者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工作十多年了,其中教过好几届毕业班.每次批改作业或试卷,都会发现一些错题,也因此而揪心:一些题目做了又做,讲了又讲,学生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让我烦恼的是学生的在校时间有限,农村学生家长的辅导能力有限,学生在家里最多只能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要想学习效果有更大提升,很难!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忆逝     
望着你慢慢的擦肩而去 眼神中透露着丝丝感伤当回忆已过,却只能以泪眼观望 我的过错无可原谅已往在过的每个地方 都变成回忆的悲伤我无法不想,也无法遗忘 这一幕幕又如何遗忘我忆忆忆忆得如此悲伤 却又无泪流淌 每一次次的回忆总如此伤感我忆忆忆忆得如此荒唐 却又忆得原模原样该如何才能让回忆不再复返 就算从此失去记忆也何尝不好为什么任何一个逝去的镜头都忆得如此悲伤忆逝@龚保庆~~  相似文献   

16.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又一年,细细算来我们相识已经十二载.小时候盼望长大,真正到了十八岁这个门槛,却莫名感伤.那些下河摸虾、捏泥巴、躺在楼顶数星星的日子已成回忆.  相似文献   

17.
高考化学实验题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检测既有有效性,又有局限性,其局限性在这里暂不讨论.其有效性是因为有这样一些试题(以下称为A类)能够把"平时做实验与平时不做实验"的考生较好地区分开来;另一类试题(以下称为B类)则是那些通过"听实验、画实验而不做实验"的考生也能得高分的.广大化学教师所称道的高考试题也正是A类试题,再从各地历年高考之后对考生的答题情况分析来看,结果也表明:考生对化学实验题的失分率最高的恰恰也是A类试题.这一情况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说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然是薄弱环节;二是A类试题理应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颖颖: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你就要上初三了。你爸爸去世时你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那些不能回忆的世界末日般的日子,已经渐渐远去。当年那个失去父爱小得让人落泪让人心酸的小小孩儿,如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颇有怀旧的意味。物资匮乏的年代,交通阻隔的乡村,人们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单调。那些外乡来的货郎大受欢迎,他们带来了生产资料、日常用品,让枯燥的乡村生活有了一种别样的滋味。一些简单的商品,竟能使人那样兴奋和快乐。凡事只需注入情感,展开想象,细腻描写,  相似文献   

20.
涂鸦大师     
李真耀 《小学生》2007,(6):42-43
怀旧剧场:总有一些电影让我们看了还想再看,似乎从那些影片里,我们可队找回再小些时候的一丝单纯而甜美的回忆。谁说儿童没有怀旧的权利?在这个"六一"里,我们要在怀旧剧场找回些许细碎的儿时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