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长奎 《高中生》2009,(22):26-27
一、通过"遗传特例",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例1(全国卷一第5题)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_1自交,播种所有的F_2,假定所有F_2植株都能成活,在F_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_2收获的种子数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高考理综考试生物卷的难度虽然比以前降低了,但是如果不能掌握简单巧妙的解题方法,还是会浪费许多时间,影响高考成绩。文中就用一繁一简两种解法来做两道高考试题。考题1(2009年高考全国卷第5题)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_1自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8,(14)
亲本杂交组合1.给出亲本基因型,判断子代基因型、表现型例1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4.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中师《生物学》中的遗传三大规律。本文略谈三大规律题解归类。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用分离规律: 1、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例:有芒水稻(A A)与无芒水稻(aa)杂交,其F1的基因型?F2的纯合有芒水稻占全部个体的多少?解:由题意知:纯合的有芒(AA)与无芒(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杂合有芒(A a)。F1自交分别产生2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雌雄配子结合,F2的基因型为:A A 2 A a as,纯合  相似文献   

5.
丁加军 《中学理科》2003,(10):45-46
例题 :(2 0 0 3年高考试题江苏卷 ,第 1 5题 )豌豆灰种皮 (G)对白种皮 (g)为显性 ,黄子叶(Y)对绿子叶 (y)为显性 .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 (F2 )均表现 3∶1的性状分离比 .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 F1植株和F1植株 B F2 植株和F2 植株C F1植株和F2 植株D F2 植株和F1植株解析 :此题看似一道遗传规律题 ,其实 ,是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综合题 ,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要求学生熟悉高等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正确理解分离规律 .许多考…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8-69
<正>玉米是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开花时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雌花位于叶腋处。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玉米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之一。故此,本文探讨与玉米有关的一道易错遗传题的解法。例题已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将有茸毛玉米自交,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  相似文献   

7.
1 熟练掌握F2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比例是解题的基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 的基本情况是 :例 1 小麦高秆 (D)对矮秆 (d)显性 ,抗病 (T)对染病 (t)显性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高秆抗病与矮秆染病两个纯合体作亲本杂交 ,在F2 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 ,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 中所占的比例为(   )A .1 / 1 6  B .2 / 1 6  C .3 / 1 6  D .4/ 1 6解析 根据题意 ,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ddTT是纯合体 ;再根据上述F2 中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可知 ,纯合体ddTT在F2 中占 1 / 1 6。答案 A。例 2 长翅红眼 (…  相似文献   

8.
对于遗传系谱判断分析题 ,一般学生感到分析复杂 ,判断较难。在教学中我总结出的判断方法 ,即肯定判断法与模糊判断法 ,学生用此方法 ,可以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1 肯定判断法系谱中有双亲皆有病 ,他们的后代 (子女 )中出现无病的情况 (即双有后无 ) ,则肯定是显性遗传 ;在该系谱中同时还有父亲患病其女儿正常 (即父病女正 )或母亲正常其儿子患病 (即母正儿病 )的现象 ,则该遗传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可表述为 :〔双有后无〕 +〔 父病女正或母正儿病〕 肯定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系谱中有双亲皆无病 ,他们的后代 (子女 )中出现有病的情…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7,(2):69-70
<正>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遗传系谱图是遗传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感到非常棘手。笔者结合实例,介绍能快速突破遗传系谱的"三步法",希望对学生的备考有所帮助。(1)第一步:判断遗传方式。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女性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父病女病为(伴X)显性。世代相传为显性(再结合口诀判断,X~显为父病女病,母正子正)。隔代相传(交叉遗传):X~隐(母病子病,父正女正)。(2)第二步:确定基因型:根  相似文献   

10.
例题 (2003年江苏高考题)碗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相似文献   

11.
师生互动台     
1.[学生问]有一道高考题: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它的答案为D,我对这个问题仍然含糊,能不能帮我把这个知识点讲解一下? [老师答]F1自交后代的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可见都是符合基因分离定律,3:1的分离比应该出现在F2代。但是,统计F2代种皮的颜色和子叶的颜  相似文献   

12.
遗传系谱的判别问题,一直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总是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刊物上介绍的判别方法又比较繁琐,不易掌握,应用起来也比较麻烦。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的判别方法,收效甚好。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可编成顺口溜记忆:“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显性遗传着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如图1所下的系谱判别:首先判别该系谱的显隐性:亲代I1和I2都无病,其子代有患者Ⅱ4和Ⅱ6,即“无中生有”,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其次,再确定是不是伴性遗传,“隐性遗传看女病”,…  相似文献   

13.
以IR36 × [(桂花黄×红光稻 )F5×国际大粒香稻 ]F4(香籼型 )复合杂交为组合方式 ,研究F2 、F3单粒稻米香味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杂种稻米 (F2 )无香味 :有香味符合 15∶1的遗传分离化。取用F2 的纯合香型单粒种植 ,经剥蘖繁殖得 4 8个F3样品 ,经分组取样分析 ,得F3香味程度分离符合数量遗传规律。结合有关研究提出 :水稻香味性状遗传为质量———数量遗传 ,其遗传控制主要受制于两对独立遗传的隐性主基因 ,同时有至少两对微效基因参与作用。介绍了稻米香味与食味的关系及稻米香味品质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全国卷I 32题)现有两个纯舍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玉米单穗粒质量的遗传规律,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以3个玉米组合(组合I:B53/PH6WC;组合Ⅱ:B53/H58;组合Ⅲ:2394/PH6WC)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的方法,对玉米单穗粒质量的遗传特性进行剖析.结果表明:组合I符合D2模型(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并且在F2世代选择效率最高;组合Ⅱ符合E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对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不同的分离世代检测到的基因特征差异很大;组合Ⅲ符合E0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世代的平均主基因遗传率为52.8%,在F2世代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生物学试题第二部分简答题必做部分的第2/J‘题,是一道遗传系谱判断分析题。一般学生解这类题感到分析复杂,判断较难。在教学中,我们总结整理出几句简单口诀,学生依此口诀可迅速作出判断。现就此题解法,介绍口诀法判断遗传系谱的方法。基本D诀:显性遗传亲有子无(系谱中有双亲皆有病,子女出现无病的情况)。隐性遗传亲无子有(系谱中有双亲皆无病,子女出现有病的情况)。伴X显性子母父女(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伴X隐性母子女父(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Y遗传父子子父(父病子必…  相似文献   

17.
例1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控制小麦穗大与穗小的基因分别用D、d表示, 控制不抗病与抗病的基因分别用T、t表示),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染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多少? 解析(1)30株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DDtt或  相似文献   

18.
冲刺热点之一:遗传基本规律的拓展 (1)特殊分离比.①分离定律之F2分离比3:1,若显性不完全,则分离比1:2:1;  相似文献   

19.
正一、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1.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完全显性.在生物界中,遗传的完全显性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例题1(2010.浙江五校联考)菜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是白色花的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山东模拟卷中有一道遗传选择题,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做的时候都觉得无从入手。下面我就此题提出两种解法。例题:(2015·山东模拟)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