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整合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普遍认知过程,对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深入描写和阐释。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像狼一样凶残"为例,探究英汉动物词隐喻的意义构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试图解释思维过程的普遍规律。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意义结构的普遍模型。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框架,试图从意象和隐喻两个视角分析唐朝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对该语篇的意义构建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话语理解的过程是动态的和在线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汉语熟语意义理解过程,以期探讨人们理解熟语过程的认知机制,为分析汉语熟语隐喻意义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和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强大阐释力,能够被广泛应用的理论体系。概念整合是指不同概念域的框架通过跨空间映射整合成具有新结构的复合空间的认知活动,试图解释语言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双关语在中国诗歌中出现较为频繁,诗人以此来含蓄表达内心的想法,并深化诗歌意境,增加诗文可读性。本研究以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诗歌中的双关语意义动态构建过程,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古诗中的双关语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立足于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这两大主要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的隐喻在线推理机制,分析了两者在隐喻意义推导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两者优势互补的关联复合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对隐喻阐释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华裔导演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多模态隐喻性语篇进行分析,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多模态隐喻语篇中的意义建构及其认知机制的形成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分析叙事性的多模态动态隐喻语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也给予大学英语教学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英语谚语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尝试着分析英语谚语的理解过程,揭示出英语谚语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动态的意义构建过程,同时也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是一种传递信息和劝导的过程,是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选用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将其正向的社会观念传播给广大受众,以转变其态度及行为。近些年来随着公益文化的不断发展,公益广告的内容日趋丰富,其倡导的社会化和公益化的相关理念逐渐被大家认同。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新的研究视角,是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得来的。该理论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概念整合与跨空间的映射,包括概念整合网络及整合具体方式。隐喻则是涉及到源域与目标域间的跨空间映射。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解读是将两个域中的概念结构选择性地投射入合成空间中,在合成空间中再通过组合、完善、扩展等方式逐渐生成新的结构。本文将从以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整合网络对公益广告语言及其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概念整合是我们看待世界和建构世界的方法。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出发,揭示歇后语的认知动因和推理机制,重新审视概念整合的意义构建过程,并对概念整合的认知解释力进行再评估。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现代隐喻研究表明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为例,通过不同译本,将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探寻隐喻分析,隐喻翻译策略之中,并验证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隐喻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概念整合理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进行研究也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利用概念整合理论研究隐喻的文献中,学者们对于突生结构的存在和作用已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对于突生结构产生的认知过程及突生结构与隐喻创新意义之间的关联却并未有细节的描述.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支撑.力求解释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突生结构产生的认知过程及其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位置与作用.以及隐喻创新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突显理论与隐喻理论,提出CPM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脑筋急转弯的形成机制、解答过程及产生幽默效果进行解释,并根据突显内容的不同,将脑筋急转弯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4.
隐喻研究和对学习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人类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从乔治·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学习”概念的构建,在讨论“学习”和“饮食”两域之间的映射后,进一步从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并从一定意义上指导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火与冰》短小精悍、充满寓意,且诗歌中的隐喻更是意义深远。文章采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火与冰》中的诗性隐喻,描述了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展现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性隐喻生成和解读过程中强大的认知能力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整合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如今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它摒弃了概念隐喻理论双域映射的片面研究策略,提出了通过四空间整合构建呈现结构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认知机理。本文旨在对四空间整合进行拓展,强调“背景空间”作为整合认知活动第五空间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为深入探索和研究翻译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和认知翻译学的提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探索与发展方向.通过对语言中概念隐喻内涵的探索和根据认知理论而进行的动态翻译过程,对提高翻译质量与品质都有较大的作用.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翻译过程有着文化转向和向心智构建的内在转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供了分析人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隐喻作为用一种事情理解或经历另一种事情的思维结果,能很好地被概念整合理论解释.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诗人李商隐的名作《无题》中的隐喻进行解析,从认知的角度对此诗进行一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多空间模式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的运行机制为基础,结合平面广告的语类特点,尝试分析两幅平面广告中所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并试图努力探究概念整合理论的多空间模式是如何解析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过程和传达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广告语中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段,隐喻话语的意义建构离不开认知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认知过程,对广告中的隐喻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