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少数几个以女性为主的神话之一。女娲神话涉及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追问、对婚姻对权力的追求等内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神话相比,可以发现二者神话内容的差异,这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与民族心理差异。特别是通过比较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型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发现中西方女性在其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相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能够为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女娲神话的产生,是原始先民的生产经验、社会意识、哲学思想和价值判断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始时代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智力水平是女娲神话产生的历史原因;原始先民"万物有灵"的思想是其产生的心理基础;征服自然、体现人类本质力量是女娲神话产生的心理动力;对女性力量的肯定和生殖崇拜是女娲神话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女娲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最早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女娲的是屈原的《楚辞·天问》,即“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一句。女娲的功勋的记载初见于《淮南子·览冥篇》,说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其它记载则多见于《山海经》、《太平御览》、《独异志》等书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娲神话在先秦属于南系的神话,所以在早期的北方典籍如《诗经》《尚书》等书中,均难找到它的踪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南方,恰恰相反,我认为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一带。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的造词理据与汉字中的构形理据是先民观照、体察、感悟“名”“物”关系的心理镜像。由此沿波讨源,考释女娲神话起源。从造词理据看,“娲”即“蛙”;从构形理据看,“娲”为“ (锅),又源于葫芦。女娲是先民蛙图腾与葫芦图腾由共时异象分立到历时异象演化整合凝聚而成的综合性图腾,或者说,是先民生殖崇拜观念下多源混生的生殖女神。从女娲神话意象组合看,在出土文物层面,女娲神话几经演化最后定格于人类最早的炊煮器陶 (锅),饰有蛙纹、形圆腹大源于葫芦的陶 (锅)正是女娲神话的写实雕塑。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人类思想和自然界共同形成了一种自然———文化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喻的联系。在初民社会,上叙隐喻就形成了神话。本文试图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揭示女娲神话是与创世神话紧密关联的灵石崇拜的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7.
女娲神话传布各地。在许多地方有关于女娲纪念的文化遗存。探寻女娲神话发生的最初起源,显然是必要的。据《华阳国志》和《水经注》的相关内容,并参考其他文化信息,可以推知女娲神话源生于西北山区。  相似文献   

8.
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神话是民族精神内涵的显性展示和核心表达,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载体,是社会精神气质的活化石。女娲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以故事的形式传输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宗法伦理、族群意识,展示了初民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思考,是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原初密码。女娲的丰业伟绩,指导着华夏族的精神理念从差异走向趋同,是展现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崇尚英雄、敢于殉道济世等民族品格的精神化石。女娲神话作为一种具有虚构性质的文学形态,又具有一种超脱性的价值追求,它推崇天人合一、阴阳相谐、和悦共生,是中华民族审美取向的重要文化图腾。女娲神话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无意识既是折射中华民族历史的镜子,也是照亮中华民族未来走向的灯塔。  相似文献   

9.
神话(神奇故事)的起源往往与远古的宗教事件或者神圣事件有关,在"女娲补天"故事里,无论是娲,还是五色石,还是淫水,均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的生育,而生育又与人类的婚姻密切相连。"女娲补天"其实就是"女娲治水",而"女娲治水"就是治理当时人类的婚姻状态——由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群婚制转为一夫一妻制。这个神话曲折地记载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这一神圣事件。  相似文献   

10.
说法·数字     
《师道》2013,(2):60-60
以前只听说过“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想到现在有钱还能把人变成神。 ——女娲和雅典娜分别是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而西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内,矗立着女娲和雅典娜的雕塑。不过两尊雕塑的面部却被创作者作了调整.换成了该校两位女校董的脸.  相似文献   

11.
传统研究多将女娲神话纳入历史框架来梳理其发展与演变,或由此窥探各时期社会状况和民间信仰,或探求女娲神话对中华民族信仰所产生的影响,并不能系统有效地解释看似杂乱无章的女娲神话,甚至会令研究者陷入资料收集和主观臆测的窘境。而实际上,河东地区流传的女娲抟土造人、补天、置神媒制笙簧等神话是其创世神形象在不同地域、不同故事情节下的各种演绎,基本脱胎于源远流长的河东文明。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为这种女娲历史文化价值的考察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先民通过女娲神话,将自身起源一元或二元的问题与自然秩序可改变或不可改变联系起来,集中体现了"土地崇拜"的远古神话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兄妹缔婚始祖神话作为中国上古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性文化内蕴。本文将上古时代伏羲、女娲兄妹缔结婚姻,繁衍人类,从而成为人类始祖这一类型的神话概括称为“上古兄妹缔婚始祖神话”,并对兄妹缔婚始祖神话系统中涉及男女婚姻,性爱生殖方面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梳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各种根据,我们似乎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布:竹山是最有可能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竹山应该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太多神话与传奇。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悠悠华夏文明,除了厚重的历史,也包括瑰丽的神话传说。在专门为中国人打造的经典3D玄幻网络游戏《仙侠世界》里,玩家将身处宏大的中国神话背景,经历从混沌  相似文献   

15.
1 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作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口头文学。古代的人们不可能对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等做出科学的解释,就凭着幼稚的想象,通过超自然的形象,以幻想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编造出一些故事或传说。神话一般分三种,即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创世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烛龙等。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如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鲧禹治水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对女娲神话文本的细读出发,分析女娲补天及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符号意义,获取其背后所透露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上古有一位造人之神,她就是女娲:"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接,乃引于泥中,举以为人。"于造人神话相关,中国也有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以上两则神话揭示了人类与土地的渊源关系:人类从根本上说来自土地,中国泥土造人神话中,神用构造自身的材料创造人  相似文献   

19.
汪降云 《教育文汇》2012,(11):45-45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女娲补天》。这篇神话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类而补天的故事,赞美了女娲不怕困难、舍己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如何讲述补天原因以及怎样补天等内容都作了相应的预设。我觉得上这一课,让孩子们理解女娲舍己为民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太难,关键是课文中有一段话不好理解。这段  相似文献   

20.
1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做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