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宗禧 《课外阅读》2011,(15):46-47
小时候读过一篇课文,似乎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美国人竖起了大拇指。后来中国对世界打开了门窗,西方人夸赞我们的机会就更多了。而人家叫一声好,我们往往就以为自己真的很好,大好特好了。一位自小便跟美国人厮混在一起的华裔回国学母语,看见国内书刊报纸上宣扬某个成果或某个事件时,时不时会把外国人的夸赞铺排炫耀出来,如果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夸了我们几句,那就更像小孩子好不容易吃上了大人赏给的巧克力似  相似文献   

2.
18平方米(上)     
<正>1星期五放学,季纯一进门就兴冲冲对他爸爸说:"爸,我们班新来一大款的儿子,他老爸给他单租了一间房,他一人住嫌空得慌,想让我搬过去跟他一起住,跟他做伴儿。"  相似文献   

3.
张立信 《班主任》2014,(12):31-33
一个实验——感谢给我们挑错的人"老师,我快烦死了,我不想和她坐在一起。"小薇一进心理咨询室就泪流满面地对我说。我说:"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是否能更详细地跟我说一下呢?"她说:"老师,我们班小赵不光不爱学习,还净爱找别人的缺点,经常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我们班几乎所有人都不乐意跟她坐在一起,但这次排坐,班主任却安排我俩坐在一起,还没几天呢,她就给我起了好几个外号了(哭泣)……老师,我不乐意和她坐在一起,跟她坐在一起我感觉太难受了(哭泣)……"  相似文献   

4.
班上要重新排座位,这一次要跟谁排在一起呢?我趴在座位上想着。柳叶子拉拉我的衣服:“小豆子,我们俩排在一起好不好?”我看着柳叶子开心地说:“那太好啦!可是每次都要跟男生坐在一起,好讨厌哪!”这时,毕小松从我和柳叶子的身边经过,噗噜!眼看他那险些要钻进“嘴巴里的鼻涕,又被他吸了回去。我和柳叶子同时咧开了嘴巴,柳叶子说:“好恶心的鼻涕虫!”我打了个寒战说:“谁要是跟这个家伙坐在一起,就太可怕了,那‘噗噜噗噜’的声音可真让人受不了。”可是没想到的是,毕小松偏偏跟我排在了一起。我成了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毕小松抱着自己那脏兮兮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的女生呀,天天说别人坏话,表面上跟你玩得很好,可背地里不是说你就是说她,而且很八卦,如果谁跟某个男生多说几句,就说谁喜欢他,害得我都不敢跟男生说话。我觉得很拘束,越来越没有自由。我真的很烦!你能帮助我吗?  相似文献   

6.
甜芯 《母婴世界》2013,(8):110-111
幼儿园来了一位新同学,他是长颈鹿棒棒。他总是闷闷不乐地待在一边,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棒棒,和我们一起玩啦!”婴婴宝贝打算和棒棒玩捉迷藏。可是,棒棒摇了摇头,说:“我不敢跟你们玩,我这么高,我跟你们都不一样……”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这下大家明白了.棒棒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不开心。  相似文献   

7.
我在中国学习汉语,就是说我是留学生之一。在中国生活,我看有四个方面与在法国不同。第一个方面体现在我跟中国人的往来。中国人对我总是很友好,他们喜欢跟我聊天。虽然英语不是我的母语,而且我的英语说得很差,中国人一直对我试着说英语。我发现他们以为每个外国人都会说英语,像美国人一样。中国人甚至以为英语是外国人的普通话。实际上,在欧洲会说英语并且说得不错的人比较少。所以我现在一直要跟中国人说汉语。他们对我说英语的话,我就坚持说汉语。在中国,我不要练习说英语。但是我们在交谈中还有误解。中国人常常问我:“你吃了饭没有?”…  相似文献   

8.
童真记趣     
海伦 《英语辅导》2004,(8):34-35
哦,天啊!记得那时我差不多七岁半,我和我的妹妹们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我记得当时正在和她们一起看电视。电视上恰好播放我们最喜欢的节目。就在这时,从后院传来了弟弟克里斯的叫声。我们都跑出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当我们终于找到他时,发现他在树上,正抱着那最高的树枝哭。他跟我们解释说,他爬上了那棵树,却下不来了。我们想了想:我们中的一人应该爬上树并把他带下来,但我们没人做得到。  相似文献   

9.
<正>我这一代人的父亲,大多不会跟孩子沟通。我一辈子跟爸爸讲的话不超过两百句。因为他不知道要跟我们讲什么,我们怕他怕得要死,什么也不敢跟他讲。我爸过世之后,为拼凑他的人生要问好多人,他不是立体的,那么亲近的人距离却那么远。所以,我跟太太说,我们要当儿子的朋友,像兄弟一样没大没小,这样会比较好沟通,不会出问题。那时我说,若是有一天儿子失恋了,跑回来抱着我们哭,那我们就成功了。果真,他中学第一次失恋,晚上两三点跑  相似文献   

10.
原创笑料     
回家险遇某天的早上,一个女生来跟我们讲她昨晚下自习骑车回家的经历:“昨晚有个人一直在后面骑车追我,我吓的头也不敢回,就拼命蹬车。直到家也没有甩掉,吓死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男生又很愤慨地来跟我们讲他昨晚的经历:“咱们班的×××(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女生)骑车可真快啊,昨晚我看见她在前面就想跟她一起走,本想蹬两下就能追上,没有想到一直到她家我也没有追上  相似文献   

11.
瞬间     
《海外英语》2013,(9):62-62
瞬间,我们的距离近了。 去一个学校参加一个小小的展会.推广我的中国志愿者和住家项目,听到左边摊位的那个年轻人跟来访的人也说起中国旅游的事,我就好奇地看了一下,他是个美国人。我又看看右边的摊位,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很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走上前问她:“你这个是什么?”她说:“是一个暑假的leadership夏令营,很好玩的。”我说:“你参加过吗?”她回答:“是的。”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一个非移民国家,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生活在那里有着诸多的疑惑。在各族裔云集的美国东北部呆惯了的我,初到德国时非常不习惯。我在美国上高中和大学时,校园里亚裔学生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我从来没有特别感觉自己是所谓的“少数族裔”。到了柏林郊区的小镇波茨坦,我的族裔问题似乎便开始引人注目了。几乎每周都有一两个好奇的人在街上或地铁里跟我搭茬,问我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有人甚至直率地开口就问:“日本人吗?”对这种人,我一向都懒得解释,瞪他一眼,说:“不是。”在我想来,这些人大概一辈子都住在某个小村庄,没见过几个…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初冬的早晨,我刚进教室,就遇上了一脸焦急的小林父母在探头探脑地寻找。我一看,小林的位置空着,就迎出教室。小林父母一见我就小声问:"老师,我家小林来过吗?""没有啊,发生了什么事?"我关切地问。"老师,昨天我们俩很晚回到家。孩子跟我们说,这个星期要请全班同学一起庆祝生日,而且一定要去最好的酒店,我们没答应,他就对我们发起了脾气。早上,我起床发现他留了一张纸条,说再也不花我们的钱  相似文献   

14.
赵才欣 《上海教育》2010,(10):18-19
我有个朋友,女儿在美国读书,他去美国探亲,回来以后跟我说:“我到美国课堂里面听课,听了以后,感觉跟我们中国内地的课堂有很大差异,差异在于我们中国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千方百计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算完成任务,而美国课堂呢,正恰恰相反,他们要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有问题才算好。”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同桌     
儿子彼尔上小学一年级了。刚一星期,他就带回一个让人不安的新闻,他竟在游戏场上同班上惟一的黑人孩子罗杰在一起玩。这太可怕了,我强忍住气,尽量平和地对他说,“是吗,我想别的孩子恐怕都不敢跟他玩吧,要过多久才会有人跟你一样也找他玩呢?”彼尔却毫不在乎地说:“我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要永远跟他一起玩下去。”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得知彼尔主动要求跟罗杰同桌。除非你和我一样,也生活在一个白人至上的国度,否则你不会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我立即去找彼尔的班主任老师,让他纠正这种孩子气的想法。老师用疲倦和略带嘲弄的目光迎接…  相似文献   

16.
舍己树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男孩年纪尚小的时候,吊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阴下睡觉。那真是一段快乐无忧的日子,树很喜欢那些时光。后来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跟树在一起的时间愈来愈少。“来啊!让我们一起玩耍。”树有一次说。但年轻人一心只想赚钱。“拿我的果子去卖吧。”树说。他果然那样做了,赚了很多钱,树很快乐。年轻人很久没有回来。有一次他路过树下,树向他微笑说:“来啊!让我们玩耍!”但这个中年人已经失去朝气,只想远离身边的一切,去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把我砍下来,拿我…  相似文献   

17.
曹语晴 《特区教育》2011,(10):F0002-F0002
夜已经深了,我躺在了床上。 忽然,一道光掠过我的床,转了几圈,便停了下来。一个头重脚轻、身体不成比例的“人”走了下来。他说:“我是来自环保星球的人,我们长官说你们太不会保护环境了,叫我来跟你一起保护环境。”说着,便把我拉上了飞船。  相似文献   

18.
残印     
上体育课的时候,外面下着雨。 我坐在窗户旁边,看一棵树。 我曾经无数次用炫耀的口吻向人们夸赞这棵树。我说我欣赏它的姿态,沉默,坚忍,值得信赖。 突然地,想到一个跟这棵树有几分相似的男子。 他说他叫,黄天化。  相似文献   

19.
乱套的教室     
商晓娜 《小火炬》2014,(12):31-33
27 爸爸成了关键词 “教育局长”不再跟我说话,也不再跟孔西西说话。他把我们两个绑在一起,然后他手握着绳子的结头,躺在地上闭目养神。孔西西说“教育局长”这两天没少逼问她,所以这会儿他可能是累了。我对孔西西的说法向来表示赞同,我甚至认为在未来的几天里,“教育局长”会更加辛苦,因为他还要多向一个人逼供,那个人就是我!  相似文献   

20.
杨角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38-39
赵悦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墨西哥和美国交界的地方有很多土匪和歹徒.有一次警察抓住了一个歹徒,他抢了别人一大笔钱,还把钱藏了起来.警察是说英文的美国警察,而这个歹徒是墨西哥人,只会说西班牙语.他们之间需要一个翻译.这个警察就跟翻译说:"你告诉他,现在我给他一分钟时间告诉我把抢的钱藏在哪儿了,不说我现在就拿枪把他崩了."这个翻译把这话翻译给歹徒听,歹徒听了以后非常害怕,他说"那我说,就在我们村子后面的一口枯井里,我把它扔到枯井里了."翻译脑子一闪,扭身就跟警察说"他说他宁死不屈,死也不告诉你钱在哪儿."是赵悦在参加一个培训课程,开始要担当翻译的角色的时候,外国老师讲的一个笑话.这说明翻译既可以立大功,也可以闯大祸,还可以谋私利.翻译既是语言的桥梁、交流的桥梁,同时,翻译也要有非常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扮演好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