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是科学上的巨人,他在科学上争先夺冠,但在爱情生活中却是一位不幸的追求者。诺贝尔一生曾三次坠入情网,但爱情带给他的除了甜蜜、幸福之外,更多的却是苦涩,无奈和遗憾……第一次恋爱,天不遂人愿1851年,18岁的诺贝尔正在巴黎研读化学。...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1896年12月7日 ,身患心脏病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又突发脑溢血。三日后 ,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炸药大王”因医治无效去世 ,终年63岁。当那些遗产继承人看到他遗嘱的第三部分时 ,其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有关财产的分配 ,与诺贝尔早先的安排不同 ,他们没有得到炸药大王全部财产的20 %。诺贝尔在遣嘱中把赠给亲友的部分限制在100万克朗 ,而且受赠人很广 ,其中有他的至亲好友 ,也有过去的雇员 ,乃至那位娇小而富于魅力、但在情感上背叛了他的索菲·海斯。他的大部分财产(约3320万克朗)将交付信托 ,每年的收益平均划…  相似文献   

3.
《穷人》的故事梗概如下:在彼得堡的一条背巷里,有一所污秽不堪的公寓,里面住着一个叫马卡尔·杰布西金的50岁上下的男人,他是衙门里的一名穷书记员。在离他的窗口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叫巴尔巴拉的贫穷少女。她是杰布西金的远亲。对生活凄惨的杰布西金来说,这位少女的存在是他的一线光明,是生活的寄托。他为了体恤这位孤独的少女,常常预支工资,节衣缩食,甚至卖掉自己的衣物,把钱送给姑娘。而且一天不漏地把所发生的一切详详细细地写在书信里。巴尔巴拉对他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4.
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也是诺贝尔奖的颁奖日。诺贝尔奖设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及和平奖,而偏偏没有设数学奖。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关于诺贝尔不设数学奖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诺贝尔当初向一个女人求婚遭到了拒绝或是愚弄。而后者之所以拒绝诺贝尔的求婚,是因为她恋上了瑞典的一位知名数学家戈斯塔·米达格拉弗勒。但没有史实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因为戈斯塔·米达格-拉弗勒虽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一位重要的数学家,但他算不上最有实力的数学…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J.D.塞林格53岁时与18岁少女乔伊斯·梅纳德的风流韵事已不是新闻。他对身为处女的梅纳德性反应的无动于衷,对她出人意料的抛弃以及后来对她的仇视和置之不理,早已为人津津乐道。也风闻他在1972年完成的两部小说未能付梓,原因是他将其锁在了大保险柜中。但传媒更多的还是对他的情人梅纳德的批评和指责。塞林格的拥戴者也议论纷纷,认为没必要再去用这些蜚短流长折磨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文坛隐士。搬出曼哈顿隐居乡间后,塞林格始终保持缄默,几乎与世隔绝。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逃避现实的隐者?禅宗圣徒…  相似文献   

6.
1830年夏天,16岁的少年诗人莱蒙托夫跟着外祖母来到莫斯科近郊的谢列德尼科夫庄园。在这里,他爱上了18岁的少女苏什科娃。这可能是诗人的第三次恋爱,  相似文献   

7.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曾经结过一次婚。他的妻子安东尼娜·依瓦诺夫娜·米留科娃是他的一名学生。结婚时,柴可夫斯基37岁,米留科娃28岁。这次婚姻,与其说是女方主动提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在她的胁迫下举行的。她不断地给柴可夫斯基写情书,然而他的回信却是千篇一律全是拒绝她的求婚。后来,米留科娃给柴可夫斯基写来这样一封信,是1877年5月4日发出的。信中写道:“虽然我没有见到您,可是,我们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件事本身就使我万分激动。无论在哪里,我片刻也不能把您忘怀,也不能中断对您的爱慕之情。除您而外,我不爱任何男子。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8.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三大领袖中,尽管狄德罗在当时的声望方面不如伏尔泰显赫,在影响方面不如卢梭深广,但其思想的进步性与丰富性却是首屈一指的。1731年,年仅18岁的狄德罗就在巴黎大学取得文教硕士学位。但是,这位年轻的才子在情感方面的游移不定与其他两位作家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1741年,狄德罗认识了一位比自己大三岁多的姑娘安托瓦妮特——与寡母同居、依靠缝纫维持生计的布商之女。当相爱的他们准备结婚时,却遭到女方母亲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9.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10.
唐超  姜波 《世界文化》2023,(12):60-63
<正>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和社会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经济交易之一通常发生在结婚时,即缔结一段婚姻时男女双方相互交换礼物。人们通常将新郎及其亲属赠予新娘本人或其亲属的礼品、服务等称为彩礼;嫁妆则是女方出嫁时由女方亲属赠送的各类物品或货币,属于从新娘家庭到新郎家庭的财产转移。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嫁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19世纪法国文学巨匠的司汤达(Stend-协权、1783-1842),曾在17岁时与他朋友的恋人产生感情,但以失败告终。这是他的初恋。此后,在19岁、24岁、28岁、35岁、50岁的时候,他又数次结识了新的恋人,有的甚至同居,但结局仍然是分手或是失恋。最后他悄悄地在巴黎街头停止了呼吸。  相似文献   

12.
潘硕珍 《寻根》2013,(1):58-59
宋志贤在《岷县民俗》一书中写道:"迎亲之日,接亲人等略进早餐后,往女家迎娶新人。过去有些乡村,娘家人待娶亲人马到门前后,便紧闭门户,索讨红包利市。还有乘来客无备之时泼水、藏匿车马的鞍仗等物,以此争讨利市取笑作乐,兴尽则止。"卢兆平《岷县申都地方的婚嫁礼俗》一文,介绍了申都人到女方家接新媳妇的习俗:"接亲车停在女方家门口时,‘大辈’(即媒人)先进门,女方要泼洒清水以图  相似文献   

13.
法国里昂青年安德烈·索内(AndreSornay)因其父的过早去世,不得不在17岁时继承父亲的家具制造业。但不安于守旧的索内突破传统,在现代世界家具业上留下了醒目的一页。1925年,他在极具影响的巴黎现代装饰博览会上,展示一套用乌檀木制作的卧室套具,表现出大胆创意的风格。自那以后,他成了公认的家具大师。装潢派艺术风格正是因这次博览会而得名,但这次巴黎博览会并未让小索内出名,而是取消了他的参展资格。巴黎新闻界因此贬低他,认为他太“土气”。从那以后,索内一直住在里昂,直到2000年他98岁去世时,人们才发现,他是世界上首位使用金属管和…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一生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共获得无烟火药等85项发明的专利权。诺贝尔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发明消灭战争、造福人类,因此于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遗嘱,捐献价值920万美元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方面“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后来瑞典国家银行在1969年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获奖者被授予一份  相似文献   

15.
自从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长篇小说《根》风靡全球后,寻根遂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作为第二代华人移民,他虽然不像他的父辈那样能说一口流利而纯正的华语,但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总使这位在大西洋彼岸长大的科学家心底深藏着一个寻根的情结。一九九七年,当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奖时,就通过媒体向世人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祖籍:中国江苏太仓。从地图上看,太仓只是西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小黑点,南邻上海、西接苏州的一个江南小镇。朱棣文自幼从父亲和姑妈那里得到的关于太仓的印象,除了地理性与历史性…  相似文献   

16.
一天晚上,法国画家米莱孤独地踯躅于巴黎街头。在一个明亮的橱窗前,他听到两位青年在议论着陈列在这里的一幅少女裸体画: “这幅画糟透了,简直令人厌恶。”“是啊,米莱画的吆。他是个除了裸体女人,什么也画不出来的人!”米莱顿时羞愧难言,赶紧从橱窗前逃走了。米莱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巴黎,只是为了挣钱吃饭才画这种裸体画的。他回到家中,痛苦地  相似文献   

17.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10,(11):20-22
《矛盾而迷恋的爱——莱蒙托夫少年时期的爱情及苏什科娃组诗》一文(见《世界文化》2010年9月刊)所说诗人对苏什科娃的爱,主要还是一个少年对一个美丽的青年女性自然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天才的少年诗人对理解自己的知音的寻觅,这种爱尽管热情,但不炽烈,更由于女方不理解自己而深感失望,因此即使失恋也不会痛彻心扉,但他随后对伊万诺娃的爱,却是激情满怀,发自心底的。  相似文献   

18.
结婚舞——非洲利比亚的奔都族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俗,每一位少女都必须学会跳“结婚舞”,才能准许结婚。少女学跳舞时,必须躲在偏僻无人的地方练习,忌讳别人瞧见,因为一旦被人发现是不吉利的。求爱舞——在太平洋群岛的一些土著部落,每当年轻酋长求婚时,先由一群姑娘上场跳舞。  相似文献   

19.
名人传记多引人注目,而名人短自传却往往鲜为人知。以下采撷的几篇,文字简洁明快,语言幽默诙谐,读来别有一番情趣。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一生既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孤独所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他的哥哥曾要求他写一部自传,他不肯。后几经催促,他才戏谑地写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仁慈的医生本该在他呱呱坠地之际,就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命。主要美德:平素清白,从不牵累别人。主要过失:终身未娶,脾气暴躁,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过:不向财神顶礼膜拜。一生重要事迹:无。这样说是不够还是多余了呢?…  相似文献   

20.
<正>凯撒是水,加图是石头,但却是江心的巨石,虽终将被岁月磨平,但也有过劈波斩浪的日子。他长大是大石头,小时是小石头。4岁时,一个外地官员到他舅舅家游说,希望能为乡亲们争取到公民权。在客厅等待时,他跟小孩子们开玩笑,说请他们替他多说好话。孩子们都答应了,只有小加图保持沉默。官员寻思这孩子是不是脑子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