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阿Q正传(节选)》和《边城(节选)》的对比阅读,从人性角度挖掘经典小说的文本价值。通过解读《阿Q正传(节选)》中阿Q自私麻木、欺软怕硬、自轻自贱等性格特征,进而分析未庄呈现的人性、风土人情特点。转而将视角聚集到民风淳朴的边城小镇,对比未庄的“丑”与边城的“美”,深入理解鲁迅与沈从文对于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覃倩 《现代语文》2007,(8):47-48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曲杰出的生命之歌,至真、至善、至美。本文从《边城》中的“人性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两个角度品读从文先生的经典,并试图从《边城》中探寻西方文化对从文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 ) 《边城》发表于 1934年 1- 6月的《国闻周报》。刘西渭曾称这是“一部 idyllic(田园诗的,牧歌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①小说的发表,颇具意味地回答着 1933年以来的“京派”与“海派”之争,实践着“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来是人性的”的“京派”文艺思想②。 作品自从它的诞生之日起,便成了评论界一个永远的话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边城》始终是人们透视作者精神世界,解析作者作品底蕴的一个无法取代的窗口。面对作者笔下古朴、纯美的“边城”桃源世界,人们神往、礼赞,但又不免对沈从文的人生态度与文学理…  相似文献   

4.
具有浓郁地域色彩与民族风格的现代诗,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韵味,很值得深学与揣摩。从诗歌价值意义与美学魅力角度,挖掘现代诗的丰富内涵,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拓展延伸中融入文本,在“小处”中探寻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大处”。从“你”入手,探寻《黄河颂》的真情、主旨,即是“以小见大”的诗歌鉴赏法的实证。  相似文献   

5.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出“导读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由课文“三眼”引导学生“三读”.(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教一篇课文,首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题目的结构上确定所读课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每篇课文的阅读要领,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例如,教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我只是提示分析一下构成课题的短语结构,指出:“文化”是中心词,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对它分别加以修饰,是所要着重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卷四十为《隐秀》篇。由于上篇原文不全 ,关于《隐秀》篇的主旨或“隐秀”的涵义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辩析刘勰原著与总结近年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认为《隐秀》篇的主旨是从创作论的角度谈言意关系 ,或从修辞论的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隐秀”问题与“比兴”问题有最密切的联系。“隐秀”论的提出 ,也是刘勰针对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有感之发。作为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条重要的内在规律的揭示 ,刘勰的“隐秀”论与他同时代的钟峰的“滋味”论一样 ,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关于屈原《离骚》中的“求女”喻意 ,历来众说纷纭 ,概括起来 ,主要有五种。五说主要从写实的角度去理解“求女”喻意。如从《离骚》的主旨、文体特点和艺术风格综合考察 ,其中“求女”喻意较虚 ,喻指“求美”。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标题、头尾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反对自由主义》,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指明了方向。例如《松树的风格》,“松树有什么风格?”“这些风格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中心意思。有些文章的头尾提示或隐含中心意思。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句话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二、抓住主旨语句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  相似文献   

9.
作为自然法学说的核心概念,“自然状态”不仅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它的历史化进程彰显了早期人类秩序与现代政治制度建构之间的辩证张力.以此为背景,本文首先揭示近代自然法传统将自由个体作为政治建构的逻辑目标,然后借鉴19世纪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指出古代社会是探讨自然状态历史化过程的全新历史时空,最后揭示马克思在文化人类学基础上重新探讨的共产主义内涵,实现了对近代自然法理论和19世纪文化人类学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0.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根基。许多学者已从人物、流派和时间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本文从“自然”观念的独特视角重新梳理了自然法的演变轨迹,认为自然法思想与自然观念息患相关,不同的自然观念决定了不同的自然法思想。一部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进史,就是一部“自然”观念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集中体现着他的文学审美理想追求。而“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展示媒介。他用纯美质朴的文笔,构建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风情与风俗结合的意境。他正是站在一个“乡下人”的角度思考着他理想的矛盾,创造出了更具有人性美,更近于人情的《边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沈从文生命体验入手对《边城》意蕴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整体性观照。通过对《边城》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探寻《边城》情感基调即忧郁、忧愁的色调:通过对《边城》所营造的桃源梦境的抒情话语分析阐明了《边城》中桃源梦境的具体内容和现实依据,揭示了桃源梦境是沈从文生命体验的诗意凝结;通过对《边城》中爱情、婚恋故事叙述的分析,揭示了《边城》中桃源梦境与作者忧郁情感及对现实、历史精神的感悟的多重艺术视境融会所形成的象征性意义簇群,从而在艺术整体性把握中实现了对《边城》,意蕴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3.
《逍遥游》以多个意象、多组隐喻及其构成的多个场景来展开论述,要获取《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必须通过解析这些意象、隐喻、场景来实现。从对《逍遥游》的语义分析来看,文本借助“鲲鹏”意象引出“小大之辩”的论题,再通过对“至人、神人、圣人”形象的描述,揭示出《逍遥游》对“我”与“他人”及其“物”之间关系调和的主旨。这种“物我”与“人我”关系的核心在于打破人为规定的产物对“我”的控制,“他人”的评价体系不再是“我”的行动与情感改变的影响因素,“我”的行动与“物”的效用在动态的、开放的时空环境中发挥着最佳搭配效力。  相似文献   

14.
刘炼  简功友 《海外英语》2012,(23):129-13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赞为"玲珑剔透的牧歌"。《边城》因其独特的风格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因此对这部小说翻译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尽管现在国内外学者对《边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有了一些成果,但对其英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少有。基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美学思想在翻译界的影响,该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结合沈从文先生及其小说《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自身对原著的部分翻译实践来讨论译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边城》的主旨2.欣赏品读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教学重点】理解《边城》的创作动机和初衷【教学难点】理解《边城》文本的不和谐因素【教学方法】鉴赏,品读,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的一个美丽神秘的小城,这里有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这个小城是哪里?想必同学们都猜到了,它便是凤凰。凤凰之子沈从文的《边城》的原型就是他的家乡凤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等角度对《古尊宿语要》一书中的介词“以”作了比较详尽系统地考察,从而揭示它在汉语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依赖真善美的信念,通过《边城》具象与抽象,此在与远方,现实与理想,和谐与解构,压制与同化等意象纷呈的空间描述,构建了风韵多层的美学景观和"意义地图",塑造了翠翠、二佬挣扎于多维空间中至善至美的艺术形象。《边城》也是投射沈从文家国之忧、彼岸情怀的心理空间。《边城》空间叙事的核心在于处处彰显历史机缘、社会转型、文化混血,展现在该空间中的系列社会文化因素成为塑造人物和揭示文本主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兴的一种文艺理论.它从读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典型的读者反应批评方法。它的一个基本理论是:渎者以其先有的期待视阈对文本进行接受。期待视阈指“读者在阅渎理解之前.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定向期待”.期待视阈有两大形态:“其一是在以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阈: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阈”。这两大视阈相互交融构成具体阅读期待视阈。笔者试着从这个角度解读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19.
“具有”作为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一直以来,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但却鲜有人将它与“具”作比较.本文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出发,对“具”和“具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具”与“具有”语义和句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春秋三传”中都有关于战争描写的内容,其中《左传》描写战争的成就最高。以往的学者多从文章学的角度讨论战争描写,文章则从叙事学角度,以《肴殳之战》为例,通过对结构、内容和人物、视角、主旨的分析,来窥探“三传”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