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自身修养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应该主动、自觉地在这方面下功夫。首先,家长要加强自身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家长的政治思想以至生活、行为上有关的道德品质,都会给孩子以深刻的影响。孩子一般都是以家长的言行举止来判断或认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家长如何说,如何做,孩子也往往跟着如何说,如何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家长有崇高的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贡献的政治思想,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会想到把孩子培…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毕业、升学考试临近了,这段时间为大多数家长所关注。如何让孩子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考试时获得好成绩呢? 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好稳定孩子心理状态的工作。让孩子保持心理上的最佳状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孩子年龄尚小,考前阶段很容易产生思想波动,有的孩子精神紧张,激动烦躁,吃不下睡不好;有的盲目乐观、掉以轻心;有  相似文献   

3.
吴建飞 《考试周刊》2007,(42):120-121
重视教育的思想,在中国历来都刻有深深的印记,当代社会的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多数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教育经费比家庭日用要多得多。在南京地区,有85%的家长在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上平均每月花费的支出为600—800元不等,而61%二年级以上孩子的家庭月平均教育支出达1000元以上。很多家长让孩子平时学英语、学跳舞、学钢琴、学画画、游泳……  相似文献   

4.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5.
一、坚持正面教育。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非打即骂,往往毫无效果,甚至更糟。应通过讲道理等使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鼓励他改正。二、教育措施一致。家长教育孩子切忌一个管、一个护;一个严、一个宽。那样会被孩子钻空子,取其所需,使家长失去威信,以致根本无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意见统一,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过后再说。三、多些理解和宽容。有时理解和宽容比训斥和惩罚更有力量。孩子产生不良行为时,应在耐心批评教育后给予安慰,鼓励他振作起  相似文献   

6.
要让孩子的寒假过得既丰富又有意义,家长首先要明白放假应让孩子以休息和娱乐为主,如果家长在假期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甚至比平时上学时还紧张,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梁东标 《教育导刊》2004,(24):50-52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与情绪表现模式的影响。所以,欲要孩子改变,家长必先要作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8.
夏祥洲  冉文 《云南教育》2014,(15):14-16
正值暑期,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报名火热,学生们比上学还忙。暑假里至少有一半的孩子要在各种培训班中度过,有的孩子一个暑假至少要报两三个兴趣班。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兴趣班究竟有几个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家长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假期?在现实与无奈之间,孩子与家长都很纠结。  相似文献   

9.
家教五题     
一、家长对孩子要有深层次的爱作为家长,如果只给孩子一个享受的环境,那不仅是爱得太肤浅,而且是一种溺爱。对孩子的溺爱只能养成孩子的懒汉思想,严重削弱孩子的进取心。家长不能迁就孩子在衣食上的过分要求。真正的父母之爱应该是给孩子以温馨,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环境,培养孩子克  相似文献   

10.
<正>一、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我们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更有家长和我说"幼儿园怎么不教孩子写字?怎么不考试呢?不要总是给孩子讲些习惯方面的东西,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的"等等这些话。我们很能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但是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怎么能因为家长的要求而去残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呢。二、让家长要有"家庭教育"的思想观针对这些类似的情况,我想首先要改  相似文献   

11.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一、要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管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和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父母的品德修养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严格管理,使孩子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能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二、要尊重人格,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家长对有这种想法的孩子要加以疏导,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对孩子进行疏导时,要注…  相似文献   

13.
"请家长"是备受争议的一件事,但也是当今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促使家长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但现在许多学生个性强,叛逆思想重,对于家长与教师的见面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当出现问题后,学生不会把真实情况告知家长,而家长也往往轻信孩子,心疼孩子,护着孩子,最终与教师产生误会,甚至矛盾。在实际操作中,"请家长"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会事与愿违。班主任在"请家长"时一定要掌握分寸,维护家长的尊严,与家长真诚交流,从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儿童龋病、牙周炎、牙颌畸形很多,这些很少引起家长的注意。其实牙病会影响消化及胃肠道功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也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负担,引起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生活、学习。乳牙有病要及时治疗。有些家长误认为乳牙会换掉,因此有病也用不着治疗。事实上乳牙特别是最后两颗乳磨牙因龋病早失或拔除,将来恒牙长时会前移或倾斜,产生牙列错乱、牙颌畸形。  相似文献   

15.
"现在很多家长有一种功利的想法,觉得今天读的书今天就要见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这样说是因为,她经常听到有家长在抱怨孩子不看"正经书".她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抱着‘我要受教育’的念头来阅读的,如果一开始就把一些很枯燥的、承载着家长期望的书给孩子,孩子会对阅读产生畏惧感,最终可能远离阅读".  相似文献   

16.
林芳珊 《家长》2008,(Z2):48-49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并以此作为和孩子进行沟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长和孩子在生活、文化、观念、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冲突,表明了两代人加强沟通的必要性。加强沟通,家长要改变观念,要信任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还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沟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家长》2012,(12):4-4
西祠胡同网站上有一位家长因为儿子月考考了90分,竟然是全班倒数第五,发帖征求网友意见,"要不要打孩子?"虽然绝大多数网友都反对打孩子,却在90分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些还没上学孩子的家长觉得考90分已经很高,劝这位妈妈不要纠结;而另外一些已经上小学孩子的家长却认为90分是低分,家长应该找找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家长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对于这一点,崔玉涛大夫认为,大部分的焦虑是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没有目标,所以孩子长得再好,家长也觉得不够。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崔大夫给了个科学而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孩子画生长曲线,这样,就从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变成了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动态地比,发展地比,这样家长的焦虑就能减轻很多。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家长对他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自信是教师和家长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使孩子感到"我能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接受一切挑战.那怎样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呢?笔者认为,要从赏识孩子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