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四册《机器人》是篇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课文内容主要介绍,“机器人”发展的过程:由第—代“工业机器人”到“第二代智能机器人”,突出了今天的“机器人”是自动化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的重大成果。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介绍事物性质、构造和用途的方法。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因势利导进行点拨为了学以致用,要求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口头作文或口述说明文体裁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下面把我教这课的过程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教师用“导语”引入课  相似文献   

2.
走近机器人     
为了加深学生对高科技的了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机器人,我们组织学生到郑州参观了河南省科技馆举办的“机器人展览”,把班队活动拉到了科技现场。看,迎面高楼上,一个叫“杰克”的攀爬机器人正在进行刷墙本领的展示。未来的楼房越盖越高,外墙的装饰与清扫已成为建筑业的头等难题,这种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们望着机器人轻便而自由地爬高爬低,忽左忽右,不禁感叹:原来能飞檐走壁、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蝙蝠侠”就在科技创造之中。听,那边传来了优美的音乐,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花裙子的“小姑娘”在给大家表演电子琴独奏!她…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1月7日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了5门关于机器人的慕课,包括“航空机器人”“计算运动规划”“移动、感知”“机器人:测算与学习”四门专业课和顶石项目(Capstone project)。在顶石项目中,学生需要在真实环境中使用他们新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这些课程学习和项目后,学生方可获得证书。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在各种科幻电影中看到“未来机器人”的身影,电影展示了对“未来机器人”功能的假想与威胁的担忧。然而,电影对机器人的解读毕竟是“天马行空”式的,那么真正的“未来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英国《新科学家》杂志邀请了机器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家就现有的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对“未来机器人”进行了展望,为我们勾勒出“未来机器人”的大致轮廓。◎未来机器人究竟什么样“人性化”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题,机器人的发展也以此为宗旨。而作为特殊的科技领域,科学家对机器人的“人性化”还有一个专门的注解:“类人化”。“类人化”是指…  相似文献   

5.
肖隆平 《教育》2008,(10):28-28
机器人教育在机器人竞赛日趋白热化的当下,逐渐偏离了它原来的方向。一个原本可以让所有学生像学数学一样的基础知识,演变成了一部分学校的一部分学生才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机器人教育变成“小众化”,又该如何实现机器人教育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老师今天将认识的物体拼成了一个小机器人,(出示机器人)你们能从机器人身上找出今天学的这些物体吗? 生1:机器人的胳膊是圆柱体。生2:机器人的腿是长方体。  相似文献   

7.
导盲机器人     
小狗阿黄看见一位盲人叔叔跟在一辆小电动车后行走,就对多多说:“那辆电动小汽车真有趣,我也要。”多多笑着说:“都不是电动小汽车,那是导盲机器人。”“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多多挺神气地告诉阿黄:“机器人是由科学家设计,能按照一  相似文献   

8.
在长沙市雅礼中学机器人实验室里,只见蔡宇博同学拿起话筒对一个机器人说:“能介绍一下你自己吗?”过了两三秒钟,机器人用富有磁性的“男性”声音回答说:“大家好,我来自长沙雅礼中学,是新颖的语音智能机器人。我的躯干采用整体框架式结构,稳定性能较高;手臂采用仿人手臂,能够做出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我可以服务于家庭、医院、酒店等领域。我的目标是服务世界、服务未来。谢谢大家!”说完后,机器人“鞠”了一躬。接着,另一位同学对机器人说:“可不可以表演一下啊?”机器人“想了”一下,“羞涩”地说:“当然可以,跳得不好大家不要笑。”话语…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高职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平台,通过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为例,进行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制订适合“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策略,构建并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教学中应该如何通过机器人的教育来贯彻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如何减少对硬件依赖,切实开展机器人的组装、制作?我认为学生需要的机器人教育应该是充满了探索、发现过程的机器人教育,在机器人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智能实践”,品味机器人教育真谛,激活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和创新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与科学的创造态度,塑造学生完美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 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 )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 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21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 ” 向人类“进化”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 “机器人”的名字正式产生。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王若懿 《教育》2008,(2):6-6
近日,在济南市举办的“第二期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指导教师培训”期间,山东省实验小学的学生向参训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指出:“机器人学的进步相应用是20世纪自动控制领域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正因为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所以它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而它在人类生活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使得人们重新开始对机器人技术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认识。因此,在各个年龄段举行的机器人比赛也日益增多。我们知道的“机器人世界杯”就是众多机器人竞赛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中,确定该课程应使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安装、工业机器人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操控以及工业机器人检修维护等能力。深入企业调研,明确典型工作岗位,分析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从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形成行动领域;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的相互关系构建学习领域;按照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原则构建学习情境;最后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类似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国家或行业标准、任务单和计划书等资料。  相似文献   

15.
情感攻势     
自从人类将“坐卧椅式机器人”作为行动不便者的“坐骑”后,其他行业的机器人经常因此闹事、罢工。 机器人闹事有一万条理由,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人类太不尊重机器人,为什么要将我们中的一部分机器人当作跨下物,任人类在  相似文献   

16.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说出名称。 课件演示“变魔术”(将这些单一图形组合成机器人、汽车、房子等)。 评析:通过“变魔术”来展现图形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机器人因与一个人吵架而被法庭传讯。法官:“你们为什么吵架?”机器人:“为什么?他竟说是先有人,然后才有机器人的!”(二)“你什么时候出生的?”“我来想想……哦,就是在昨天。”“别开玩笑了,我是在认真地问你呢!”“没骗你,我刚出生我们全家就移民到四十年前了!”(三)机器人婚姻登记所里,两个机器人想办理结婚登记。“请问你们各属于什么型号?”“这个重要吗?”“是的。”“我们是2A-222型的。”“是吗,那对不起了,我不能帮你们办理。法律规定:近亲不得结婚,否则你们的后代一定会弱智。”(四)时空旅行公司广告:最新消息,本公司最…  相似文献   

18.
买机器人     
有一天,多多领着小狗来到一家专门卖机器人的商店里。小狗看着机器人,奇怪地问:“多多,这是什么呀?”多多说:“这叫机器人,能模仿人做许多事情,它们有的能当服务员,有的会开车……”小狗又问:“那机器人和人比起来,谁更聪明呢?”多多回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名称的由来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隶的意思。根据捷克语的读音,英、法、意大利语都把它写做:“Robot”,我国科学家根据意义把它翻译为“机器人”。因此,“机器人”这个名字,严格说起来,还是中国科学家自己起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会议室内,两个身披银色铠甲、身高35厘米的机器人在剑道上手握佩剑,快速冲向对方。代表欧盟队的“欧洲骑士”机器人躲闪不及,被中国选手“中华剑客”一剑刺中前胸,积分器上的“裁判”立即报出了1∶0的比分。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战斗,“中华剑客”最终获胜。这对由该校六年级学生王景龙和邓睿凡设计制作的“击剑机器人”,在第三届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一举夺得了最佳创意设计金奖。2006年初,这组仅用积木搭成还未披上银色铠甲的机器人,就已经在国内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指导老师的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