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1924年6月,广州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廖仲恺是黄埔军校国民党党代表,蒋介石是校长。1925年8月,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遭人用手枪暗杀,蒋介石得知后痛哭失声。后来,蒋介石在广州黄埔军校设立了"仲恺公园"和"仲恺堂"。黄埔军校1928年3月迁到南京国民党新首都后,蒋介石又在南京军校设立"仲恺堂",1950年,蒋介石  相似文献   

2.
1936年2月26日,蒋介石自洛阳飞抵南京,党政军要员在机场迎接.接着张学良也乘飞机抵达南京,热闹场面不复存在,等待他的都是一批身穿蓝色中山服,佩戴二号左轮的军统特务了.当夜,蒋介石让宋子文告诉张学良应有认罪表示,张学良即给蒋写了一封亲笔信. 蒋介石收信后,当即批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核查.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为营救蒋介石,立即派赖琏等十余人到洛阳组织临时办事处,专门负责联络军、政、党各界,并将刺探到的情报及时报告国民党中央。 赖琏等于1936年12月15日到达洛阳,至25日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获释。期间,赖琏等人使用派遣特务、飞机等手段,将侦获的各种情报,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及有关方面发出了密电八十三道。这些电报,较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在事变发生时的窘状和宋美龄、宋子文等在洛阳为营救蒋介石时的惊恐心情,以及国民党调动军队企图用武力进攻西安的情况。电报也从反面提到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逼蒋抗日的爱国主张,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派出周恩来等同志去西安的情况。电文内容反动,但它作为原始记录,无疑是研究这次事件的宝贵史料。 为保持历史原貌,凡电文中对张、杨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使用的诬蔑之词,一律未作变动,谨请读者鉴识。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是我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历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胡逸民是国民党元老,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事法官、江西高等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杨虎诚驻京代表、国民党中央监狱长等职.这两个政治主张和立场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1935年相识于南昌北营坊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并在此演绎了一段特殊的"囚友"之谊.  相似文献   

5.
(一)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抗日战争中长期躲在峨嵋山的蒋介石,马上开始了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的反革命活动,其中包括对舆论阵地的抢占,尤其是对上海的舆论阵地,更是垂涎已久。蒋介石亲自审批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拟定的《上海敌伪报纸及附逆报纸处置办  相似文献   

6.
汪伪政权成立,她老婆陈璧君的官衔是伪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广东伪省政府成立后,陈璧君提议由她的胞弟陈耀祖出任省主席.汪精卫怕陈耀祖年轻办事毛躁,就封陈璧君为"广东省政治指导员",代表"中央"坐镇广东,垂帘听政.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晚上,蒋介石举办了一个小型欢迎宴会。毛泽东与蒋介石见面了。他们至少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上一次见面可能是在广州,那时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的统帅,毛泽东则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一年后,随着国共两党的决裂,两个人从此成为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对手,他们率领各自的武装力量所进行的较量,每一刻都关乎各自的生死存亡。因此,即使毛泽东来到蒋介石面前,国共双方的高级官员们还是感到他们握手的那一瞬间有点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8.
党彦虹 《兰台世界》2016,(22):121-125
孙中山逝世后,在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主导下,国民党中央设立了中央常务委员会这一"权威机构",并将其写入《总章》,中常会在法理上具有代行国民党最高权力的功能。左派为求自利设立了"正式规则"。然而随着北伐开始,左派与握有军权的蒋介石之间的歧见加剧,中常会时而主席制,时而委员制,时而地位高涨,时而被取代,成为两派争夺党统,维护各派利益的工具。中常会的实际运行,并未沿着"正式规则"运行,而是"中国做法"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是在"正式规则"与"中国做法"的绞缠中运行。其能否发挥法理上的作用,却最终由"中国做法"来决定。  相似文献   

9.
王谦 《档案时空》2003,(11):4-6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深恶痛绝的宋庆龄愤然出走苏联。她虽不是作为逃亡者流落异国他乡,但其出走的内幕也确带有神秘色彩。“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宋庆龄对此深恶痛绝,愤然离开武汉到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时在武汉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的宋庆龄的无比义愤。为回击蒋的叛变,宋庆龄在武汉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起,发动了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10.
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吴兴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专学电机工程),归国后曾任国民党第一任广播电台台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投靠他的表兄弟陈果夫(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即CC系),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工作,不久,又转到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局前身)工作.从此,便开始了他的特务生涯.  相似文献   

11.
汪精卫逃往河内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六·一”事变(以下简称“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1日发生的两广当局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的反蒋事变。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可从1936年上半年国内形势、事变的发生和经过以及事变解决后蒋介石的“剿共”军事布置加以剖析。 (一)1936年上半年的国内形势 “九·一八”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无睹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悍然厉行了一条“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总方针。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为理论,对日妥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一生中,曾经与许多国民党政要结下深厚的友谊,与宋子文,与陈立夫,与张治中,与李宗仁……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穿越了时空,穿越了意识形态,使残酷的政治坚冰也常常在这浓浓的春意般的热流中融化.在周恩来与国民党政要交往中,最能展现周恩来伟大人格魅力的,莫过于他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蒋介石的股肱之臣、陈立夫陈果夫的至信之人、长期担任国民党与中共谈判之责的浙系政要张冲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会南京,曾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伪中央广播电台亦设于此。除去抗战八年,前后累计14年之久。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初创于一九二八年,即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广大革命人民血泊之中建立反动政权的第二年。开始,该台设于南京市丁家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内,功率仅500瓦,呼号为XKM,不久改为XGZ。名曰“中央广播电台”,实际上电波所及,仅东南一隅。嗣后,为了扩大反动宣传,拟定扩充功率为75KW,一九三○年向德国得  相似文献   

15.
1923年8月,孙中山派遣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和共产党代表张太雷到苏联考察政治军事,并反复交待"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1924年5月15日,孙中山组建创办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干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死北京西山碧云寺,终年59岁.  相似文献   

16.
1946年10月21日下午,蒋介石夫妇乘坐"美龄号"专机,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当天的台北浓云密雨,阴沉沉地看不见一丝阳光,但蒋介石的心情却是异常的舒畅.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的陈仪用一辆敞篷汽车来接蒋介石.从松山机场到台北市区,长达数公里的路旁挤满了迎候的人群,蒋介石频频向台北市民微笑致意.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有关方面进行谈判与协商,以及在中共方面的帮助下,达成了协议.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不顾有关人员的劝阻,毅然决定亲自陪送蒋介石到南京.在临行前,张对同事们说,我亲自送蒋到南京,这一着是要抓住他的心.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币制改革"曾任国民党上海市长的吴国桢,在口述回忆录《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一书中,专门列了"李铭案"一节,回忆蒋介石曾在1948年有逮捕李铭的打算。李铭时任浙江实业银行(后改称浙江第一商业银行)董事长、总经理,并被蒋介石委以金圆券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主任,还兼任着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理事长、上海银行公会理事长等职,这么一位在金融界声名显赫的人物,何以惹恼了蒋介石,差点被逮捕呢?难道蒋介石还在为1927年李铭的"杀鸡取蛋"论耿耿于怀吗?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初的西南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区域化景象,各省于地方自立且彼此保持均势,同时又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抗衡中央势力的渗透。其中,贵州在西南政治格局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谋求政治统一的中央政府以及力求维持地方利益的川、滇、桂三省来说,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红军长征途经黔地,给蒋介石势力进入贵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亦为解决困扰国民党中央政府多年的西南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为此,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围绕着对贵州的控制展开激烈角逐。结果,中央军搞垮黔系王家烈,实际控制了贵州,达到"扼桂图滇"的效果,又以"兼领黔地"权限之争离间滇桂之关系。此时的贵州,不仅成为改变西南原有政治格局的关键,而且折射出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相似文献   

20.
1936年的两广“六一”事变,是一次抗日反蒋事件。5月26日,粤桂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名义,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1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联席会决议,呈清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2日,又以同样内容通电全国。随即两广出兵湘南,北上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且采用分化瓦解手段,先使陈济棠的部下叛陈投蒋,使广东落入蒋介石之手。随后,他又令李宗仁、白崇禧离开广西,并调动大军向广西进逼,企图迫李、白就范。李、白不从,并扩军备战。双方虽是剑拔弩之势,但全国舆论沸腾,利弊得失又各有顾忌。后经各方斡旋,遂达成蒋接受抗战,李、白服从“中央”的和解协议。至此,一场大波遂告结束。 现将馆藏“六一”事变和谈时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等的来往函电选出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