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位于不同区域的两个城镇——宁波与赊旗为例,从明清时期宁波与赊旗商业文化产生的原因、经营内容、特点等方面说明不同区域的商业文化发展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录了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其中对于传统商业经营、食品特色等方面的发展都做了详细地记录,对于当下宋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相关的文献史料研究,北宋时期的商业经营情况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了深化和转变,首先是经营的时间不再受到影响与限制,经营的位置不再有明显的区域划分,这样一来商业经营的灵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次是经营主体呈现极为广泛的扩张,商人成为了社会经济建设的主体环节。然后,商业分工随着经济发展的扩张而不断细化。最后是商业经营的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饮食文化上北宋时期也得到了长效化的发展,色、香、味、形等判定标准自此出现,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沪商形成、发展处于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上海区域经济的特点造就了“海纳百川”式的商业文化,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的企业家精神,并在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沪商社会网络资本影响着实际的经营管理机制。崛起于新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新沪商,比较完整地传承了传统沪商商业精神,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聚集性、国际性、创新性特征,引领着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体现着对传统沪商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并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出新型产业形态。新沪商的商业文化记忆或商业文化精神,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种内在的亲和性,这也正是沪商文化传统得以延续、新沪商崛起的重要内在原因和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镇江因长江、运河之利,商业向来发达。明清时期,镇江地处江南两大经济中心——苏杭和南京之间,商业发展受到发达的江南商品经济的辐射和影响,镇江发展成为“舟车络绎之冲,四方商贾群萃而错处”的区域中心市场。中转贸易、米粮业、丝绸业、木材业和水上客运业是明清时镇江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中心市场,明清时期的镇江商业在江南商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转贸易的特殊性、本地商品生产水平和手工业水平的限制,与苏杭、南京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商业都市相比,镇江商业水平逊色不少,影响了近现代镇江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唐宋时期,移民不仅加快了湖南地域传统农垦地带的开垦,而且促进了原来较少开发的边僻地区的开垦,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移民的鼓励与倡导下,铸造、丝织和制茶等手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商业在特定时期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柳巷作为太原目前最重要的商业街区,不仅在太原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观光价值。柳巷是宋代以来太原城市商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宋代新建太原城后,城市的商贸活动开始活跃和繁荣起来;明清时期,最终以柳巷为中心将原先城市南部的商业区域连为一体,在太原城中形成了功能齐备、商贾云集的商业区域,此时的柳巷,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区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高校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流行于高校大学生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强势传媒的影响以及商业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侵入,是高校流行语最主要的两大来源。高校流行语具有知识性、谐谑性、形象性、趋雅性和程式化等特点,涉及了当代社会的重大事件、现象和时弊,尤其与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也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的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 :本主题侧重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主题复习目标 :掌握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及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济结构 ,特别是各历史时期农工商业关系 ;经济格局 ,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 ;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主题知识概要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产生并发展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春秋战国基本特征 :生产力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商品…  相似文献   

9.
庙会是围绕寺庙而形成的一种特定集会。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实质上是民间信仰文化。庙会最早起源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庙会内容不断丰富、形制逐渐完善: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出现使祭祀权利由全民祭祀集中到嫡长子专祀;秦汉到唐宋时期,宗教的传入与渗透改变了传统庙会文化的格局;宋元到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发展使庙会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商业气息。纵观庙会的嬗变历史,可见庙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娱乐群众身心和促进贸易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在进步,我们仍然需要民俗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珍惜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湘西区域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湘西社会经济面貌的形成与特定时期内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从地理环境结构和地理区位变化分析入手,是探讨湘西区域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运河角度考察城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商业职能,试图从中揭示东都洛阳城在隋唐时期的城市面貌和经济状况,加深对隋唐时期东都洛阳的进一步认识,以期对今天探索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策略等提供一定的借鉴:城市的交通和建立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网络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乃至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亥是重要的商先公之一,其活动的区域在南亳,即今河南商丘一带;王亥生活时期的社会形态为由部落向国家的发展时期,此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也开始萌芽;王亥“宾于有易”,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墨彩画正处在一个由多样、散乱、创新、发展的转型时期,是个性意识、多样意识、创新意识、现代觉醒与活跃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化背景中,我们将如何面对传统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德育传统渊远流长,产生并发展于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环境;我国德育传统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孕育时期、初步形成时期、意识化时期和传统化时期,每一时期紧密相联,又各具特点;德育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日战争为区域学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出了特定的抗战时化环境,而重庆学发展正是以陪都学运动这一具体样态来走向中国学运动的中心,并且通过主流化与现实化的运动交互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区域学运动。  相似文献   

16.
华侨农场是新中国特定时期集中安置归难侨的特殊政策的产物,要彻底解决当前华侨农场的发展问题也必然要倚重政策的调控。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和适时的制度安排,才能消除影响华侨农场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推进农场社区化转型,实现区域社会的同步发展。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为个案,考察华侨农场自身贯彻推行特定政策的运作模式及其效果,以期正确理解当前华侨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发展方向,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某种参考,使华侨农场尽快融入社区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广西饮食文化是西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区域的饮食文化缺乏系统的挖掘与整理。但事实上,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自古至今的食源、食性、食涵、食俗、食风等所有饮食文化事象,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中华民族饮食文明的影响都是亘古遂深和日久旷远的。从史上该地域文化圈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古医食、文化学著等方面入手,首次探究了广西唐至五代时期饮食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和区域面貌。  相似文献   

18.
浅论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但在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过剩的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区性的商人集团、繁荣的城市经济,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这必然在商业立法中有所反映。本文对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从中吸收经验教训,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19.
武周时期的商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市”、“行”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第二,商人数量明显增加,商人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与边境各族的互市贸易及对外贸易更加发达;第四,商人地位明显提高。促成当时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农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唐代推行的各民族融合、经济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四是武则天本人的出身及采取的措施。正是上述诸多因素。促成了武周时期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论明清江西商人商业伦理精神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龙生 《培训与研究》2007,24(10):30-32
明清时期,江西商人以其诚信尚义的商业形象享誉全国,成为闻名大江南北的一大商帮。在商业活动中,他们建构了一种旨在促成商务与伦理的结合、传统文化与江西区域文化相契合、地方特色鲜明的商业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