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 《三国志·华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东汉时期有两个州官,一个叫倪寻,一个叫李延。同时来到华佗这里求医,这两个人的症状都是头痛发烧。华佗诊断后,给倪寻吃泻药,给李延吃发汗的药。这两个州官不解的问:我们同样头痛发烧,为什么用药不同呢?华佗说:倪寻是因为吃东西而不适,由内食伤引起的头痛发烧;李延则是外部受凉风寒感冒,导致头痛发烧,你们俩的情况不同,我的治病方法自然也不同。治病要摸清病情,讲究方法,对症下药。做人的思想工作,批评乃是基本的方法和内容,也要讲究方法。批评和表扬一样,属于激励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则关于辨证施治的典型案例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时期,倪寻和李延两位小官吏同时来找华佗看病。虽然两人的症状都是头痛发烧,但是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泻火医治,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华佗采取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解释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对他们的治疗也应当采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王玉媛 《现代教育》2012,(6):120-120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则关于辨证施治的典型案例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时期,倪寻和李延两位小官吏同时来找华佗看病。虽然两人的症状都是头痛发烧,但是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泻火医治,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华佗采取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解释说:“倪寻是外实症,  相似文献   

4.
对症下药     
1.东汉有一个名医叫华佗。有一天有两个病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俩都感到头痛身热。"2.华佗一言不发,分别给他们切脉后,说:"倪寻先生应当服药通畅肠胃,延共先生应当服药使身体发汗。"3.两人感到奇怪,提醒说:"医生,我们两人病情相同,服用的  相似文献   

5.
《成长》2006,(3):56-56
对校医的印象一直不好,因为隔壁宿舍曾经遭遇过3个病症不同的人分别去校医室看病回来后,发现校医开的药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解有关排列组合问题时,常会用到"隔板法"."隔板法"就是在n个元素间的(n-1)个空中插入个m个板,把n个元素分成(m+1)组的方法.应用"隔板法"解题,必须至少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这n个元素必须相同(即:元素相同)(2)所分成的每一组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即:至少一个)"隔板法"常用于相同元素的分配问题,常见的有投球进盒、名额或指标的分配、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例1有5个一样的球,分给3个人,每人至少分1个,则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解析可以想象成5个球排成一排,中间有4个空,我们把四个空分别记为1,2,3,4,则从4个数字里取两个数字,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平凉方言"V开(NP)了"结构歧义的两种不同类型,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从共时的角度看"V开(NP)了"结构是由于"开"词性的不同从而产生的一种相同结构却句义不同的句子;二、从历时的角度去追溯"V开(NP)了"结构的发展过程,分析"开"词性不同的原因;三、用语法化理论解释"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主要分析平凉方言"V开(NP)了"结构歧义的两种不同类型,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从共时的角度看"V开(NP)了"结构是由于"开"词性的不同从而产生的一种相同结构却句义不同的句子;二、从历时的角度去追溯"V开(NP)了"结构的发展过程,分析"开"词性不同的原因;三、用语法化理论解释"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华佗通便栓剂对犬血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的中华田园犬,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雌雄各半,给药组直肠给华佗通便栓剂7d,每日2颗,每颗重约1.6g;对照组每日两颗空白栓剂。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颈静脉采血,检测犬血常规,分析犬血液细胞的变化。结果:华佗通便栓剂可以促进排便,增加粪便水分,但用药时间长会使粪便变稀;华佗通便栓剂可使犬血液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增加。结论:华佗通便栓剂可通过增加粪便水分、促进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上常有这样的情形:两个症状相同的病人,医生给诊治以后,却开了药性不同的药,两个病人都痊愈了.这是因为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因病理对症治疗。在作文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譬如,“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既然是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十分重视,有计划地进行面上的指导。但单有这面上的一般性的指导是不能奏  相似文献   

11.
优优作业还没做完,眼皮就打起架来。优优对妈妈说:"我要像咱家养的花一样,整天不睡觉多好。"妈妈说,我们人和动物要睡觉,花儿也要睡觉。有的花儿会昼(zhòu)开夜合,有酌是夜开昼闭,这种现象叫做"唾眠(shuìmián)运动"。  相似文献   

12.
<正>"养鸡场"的面积最大值问题,它所涉及的实物:墙、篱笆(栅栏);"养鸡场"的形状:矩形为主.但形状可不唯一;"养鸡场"只是一种称谓,用途不一定养鸡,它也可以是"试验田"、"生物园"、"花圃"等."养鸡场"的问题设计一般为:(1)有一堵长度已知(或未知)的墙,有一段长度已知的篱笆.其间可设计n(n≥0的整数)个隔栏,也可在篱笆(或栅栏)上开n(n≥0的整数)扇门.当然,题目中的n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2)两堵墙的问题设计与①相同.我们常见  相似文献   

13.
小说药丸     
<正>无论你有什么病症,我们开的药都很简单:小说一本或两本,按时服用。有些药能药到病除,有些则只有安慰效果,让你知道还有跟你有相同处境的人。爱女情结处方:《爱玛》——简·奥斯汀当爸爸的乖乖女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小时候当个被父亲捧在手心里的小千金可能无伤大雅,但长大成人之后,你会发现其他人不像父亲一样把你的缺陷当可爱,那可是一场震撼教育。在简·奥斯汀讽刺19世纪婚姻的小说《爱玛》中,21岁的主角爱玛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她的父亲神经  相似文献   

14.
打电话     
放假后,乐乐到发现了好多跟(gēn)啥(shǎ)呢?嗨,不用关,到聪明岛上找聪明岛上一转(zhuàn),他一样大的小朋友。都干说,游艺宫里闯(chuǎng)(zhǎo)“聪明药(yào)”呗!好好看看、想想:图(tú)中的唐(tán!)老鸭(yā)在给(gěi)谁(shuí)打电话?它说了什么?参考答案:唐老鸦在给  相似文献   

15.
华佗(tuo)医术高明,能妙手回春,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人们誉为“神医”。 华佗给病人做手术时,病人因剧烈疼痛,挣扎(zhengzha)时几个人都按不住。华佗只好把病人捆绑(kun bang)起来。  相似文献   

16.
原文:出水芙蓉彭倪"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大。但你们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小博士)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  相似文献   

18.
前三名     
正小个子猫告诉大个子老鼠:"再过三个星期,我就过生日了,我爸爸要给我开生日宴(yàn)会。"大个子老鼠听了咽(yàn)了咽口水,问:"请不请客人?"小个子猫说:"当然请的。""那,你会请谁?""多啦,叔叔、伯伯、姑姑、婶(shěn)婶……""除了亲戚(qīn qi),"大个子老鼠提醒(xǐnɡ)她,"还有呢?""哦,还有左邻右舍、楼上楼下……""还有!"小个子猫笑了:"瞧你急的,还有我的好朋友——我怎么会把你忘了呢?"于是大个子老鼠乐得睡不着觉。其实,他不光是为了吃,小个子猫能请他当客人,他就很高兴了。  相似文献   

19.
华佗的故事     
华佗是中国的希波克拉底斯(古希腊名医),他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在施行手术的过程中,经常见到病人痛苦的挣扎和哀嚎。一次,他在给一个因醉酒跌伤的人接骨时,发现病人不知痛苦,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这给华佗一个很好的启示。我要想个法子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后,他向老药工请教,采集药草,终于发明了“麻沸散”。华佗自己先行试服。让徒弟观察服药后的情况,看有什么反应。一天,他给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开刀,让病人喝下麻沸散,不一会,病人就失去了知觉,华佗给病人割去阑尾,病人一点也不感到痛苦,一个多月后就痊愈了。华佗成了第一…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师:两个物体运动时会出现哪些情况?谁能说一说、演一演?(可以合作演示。)生1:两人一起走,到了同一个地方(以下均演示,不作说明)。师:噢。肩并肩,一起出发,速度一样,方向相同,到了同一地方。你们是一对知心朋友,边走边说悄悄话。(生笑。)生2:两人一起走,一人走得快,一人走得慢,会越走越远。师:两人方向相同,速度不同,慢慢拉开了距离,这叫“相距”。生3:两人面对面,从两边走,会越走越近。生4:(接生3)两人还会走到一起。师:不错,这叫“相遇”。生5:两人背对背,会越走越远。师:两人各自回家,方向相反,越走越远,这叫“相向”。生6:一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