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Amis,1922—)是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兼教师。195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幸运儿吉姆》使他一举成名。这部书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富于喜剧性的反英雄的典型,他的名字在英国家  相似文献   

2.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是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他出身于一个权势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苏塞克斯郡的一位乡绅,是辉格党①的议会议员。他的祖父受封为从男爵,积攒了大笔钱财。雪莱是家中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英国语言之父和诗歌启明星的杰佛利·乔叟(约1340—1440),在将近六个世纪后的今天,仍是英国三、四位最伟大诗人中的一个。他第一个在诗歌中再现了对自然、书籍及对各种人物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的诗歌具有持久而广泛的魅力。他象莎士比亚一样多才多艺,他对叙事诗所做的贡献可以和莎士比亚之对戏剧相媲美。如果说他的作品还不如莎士比亚那样深沉含蓄,那么在情调幽默和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正>乔治·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小说家与诗人,生于1828年,卒于1909年。他的文学成就斐然,创作了逾二十部小说及大量诗歌,因此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尤其在诗歌领域,梅瑞狄斯展现了他独树一帜的才华。他的十二部诗集中,收录了丰富多样的田园诗篇,这些以自然为背景的诗作充分表达了他对徒步漫游乡间以及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比肩的大诗人,创作了《牧人月历》、《爱情小诗》(亦译《小爱神》)、《祝婚曲》、《仙后》等诗歌,李赋宁先生指出,斯宾塞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叙事、抒情和讽刺传统,在乔叟和弥尔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赢得了‘诗人的诗人’这一美誉”,他“所建立的英诗传统是一种富于音乐性和图画性的诗歌语言,诗歌的背景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叙述方式是讽喻性的,写作目的是道德的和严肃的”,“对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英国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们称斯温伯恩(Swinburne,1837—1909)为最有音乐感的诗人,或许是因他用语言谱写了悦耳动听的诗章之故。这位学校图书管理员看到这个长相奇特的孩子,常常觉得非常好笑。这孩子好似在向阳的凸窗下干活的小裁缝,架着腿,膝盖上放着一本很大的书,日复一日地坐在那儿。  相似文献   

7.
<正>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悲剧大师”,中国近代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盛赞他为“当今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甚至能与莎士比亚、卢梭、尼采等人并驾齐驱。哈代乃沟通英国文学由维多利亚时代跨越到现代的一座桥梁。他的文字如同一幅淡雅的田园风光画,巧妙地勾勒出英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情风俗,宛若荒原上破土而出的石楠花,散发着野性的芬芳。  相似文献   

8.
朱立华  黄旭 《世界文化》2010,(12):14-15
<正>但丁·加百利·罗塞蒂(1828—1882),即D.G.罗塞蒂,为拉斐尔前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诗对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G.罗塞蒂是诗人兼画家,左手写诗、右手作画,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诗节宛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他的绘画具有叙述的特征,而诗歌则具有画面的质感";他的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人物情景一动一静,"充满了颇为感性的琐碎和可以触摸的无形"。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弥尔顿是一位为国奋斗的先驱;在二十世纪的今天,他仍然是一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伟大诗人。在约翰·弥尔顿的内心深处,确信自己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正如他在自己的一首出色的诗-《利西达斯》中所暗示的那样,荣誉总是驱使他去过"清心寡欲,勤劳朴质  相似文献   

10.
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1449—1492)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庇护人、收藏家、外交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被同时代的人尊称为"伟大的洛伦佐".洛伦佐本人很有文化修养,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几乎所有收录意大利著名作家作品的选集都收录了他的作品,有人认为他代表了他那个时代诗歌...  相似文献   

11.
蒋芬 《世界文化》2014,(3):12-14
<正>R.S.托马斯(1913—2000)是20世纪威尔士继迪兰·托马斯之后又一位饮誉世界的诗人。如果说迪兰·托马斯的诗歌将英国的诗风带入激情和想象,走向了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相融、相生的发展道路的话,那么R.S.托马斯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诗清晰、透明,苦涩、冷峻肃穆、厚重深刻,像经过多年雨水冲刷过的白石,用非常朴素的词语写古老而又有现代意义的题材,是沉思的诗,经得起一读再读。R.S.托马斯于1913年出生在威尔士的首府卡迪夫,是父母的独子。五岁之前他随身为海员的父亲在英国各大港口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乔叟,最卓越的剧作家是莎士比亚,而汤姆斯·马罗礼正处于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的时代里。大约在十五世纪中叶,他在狱中写下了他的不朽名著《亚瑟王之死》,但他未能见到这部作品出版便去世了。许多历史学家把马罗礼生活的年代称为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即从中世纪向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过渡的时期。伊丽莎白时代产生了莎士比亚、马洛和本·琼森等的不朽作品,是英国文学的全盛期。马罗礼创作的年代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百年战争(1338—1453)正接近一个不光彩的收场,英国人只保住了加来地区。1458年,两支贵族之间爆发了一场内战,而软弱昏庸的亨利六世措手无策。这场玫瑰战争(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交战的两个家族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的盾形  相似文献   

13.
卡图卢斯(约公元前84—约前5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6岁开始写诗,青年时代成为罗马“新派诗人”的领袖,传留至今的诗歌有116首。他是古罗马地位相当重要的一位大诗人:“不仅是罗马第一个有完整诗集保留下来的诗人,也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罗马上层社会内心感情的诗人,更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罗曼史的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可以列入世界诗人之林的罗马诗人”(刘文孝主编(《罗马文学史》)。在世界诗歌史上,卡图卢斯不愧为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抒情诗人,是近代爱情诗人的祖师:他“继承发扬了萨福的个人化抒情诗传统,  相似文献   

14.
1951年《泰晤士报文艺副刊》的读者来信栏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篇是有关现代英国文坛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的文章,一位读者指责她早期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在契诃夫作品的骨架上披上了英国的外衣,由此引起了争端,议论纷纷。最后闹得曾是她丈夫的约翰·密德尔顿·墨雷都亲自出马了。另一篇是关于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的文章。一位罗塞蒂研究者初次披露了这位诗人兼画家与威廉·莫里斯夫人之间的私情。众所周知,《生命之屋》是罗塞蒂的著名十四行组诗。过去一般人都认为这部诗集只是以他的妻  相似文献   

15.
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英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曾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思想文物,并在其创作中深受影响。他撰写的《世界公民》(又名《中国人书信》),不仅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而且利用中国的思想文物作为他批评当时英国社会弊病的论据,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人书信》,是1760年1月哥尔德斯密斯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的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具有极好的感受力。他20岁时便创作出一些富有创意的诗篇,并完成许多意大利诗的翻译。1861年,他在一家二手书店的“一便士书架”上见到一册诗集,是当时不为人知的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 Gerar,1809—1883)英译的波斯天文学家、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1048—1131)的《鲁拜集》(Rubaiyat of Omar Khayyam)。此书在1859年出版后,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17.
正130多年前的1879年,有一位在英国驻宁波领事馆任职的中国诗人,被美国哈佛大学聘请赴美担任中文教授。此人虽不见经传,但他实实在在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之先驱。无怪乎现在走进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仍然可以看到墙上悬挂着的一幅清朝官员的大照片,他就是戈鲲化。  相似文献   

18.
胡安·拉蒙·希门尼斯(1881—1958年)是西班牙著名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继大诗人洛佩·德·维加之后,西班牙第二位多产作家。“由于他那西班牙语的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洁提供了范例”,他获得了1956度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的诗歌与人品,他的名字迄今仍被传颂。人们至今怀念这位西班牙诗人,皆因他那优美的抒情诗对世界的非凡影响,“希门尼斯西班牙美洲诗歌奖”也令人常常想起他来。据法新社2004年2月2日发自西班牙马德里的消息说,胡安·拉蒙·希门尼斯基金会在整理与编制这位诗人的私人图书馆时,偶然在希门尼斯家的书柜中,发现了14首…  相似文献   

19.
王珺 《世界文化》2005,(10):38-39
童子军的创始人罗伯特·贝登堡1857年出生在英国。他是牛津大学一位教授十个孩子中的一个。作为男孩,他喜欢户外活动,尤其是野营。他的爱好是素描。贝登堡19岁参军,后来成为一名军官,并到过印度和南非前线。在那里,他用大部分时间对部下进行军事侦察训练。贝登堡创造了许多训练游戏和竞赛项目,后来他在一本书中将这些称为侦察救助。1899年至1900年南非波尔战争期间,贝登堡带领1250人守卫在梅富根城度过了217天被围困的日子。回到英国后他成了英雄。人们希望他能提出一个更适合男孩子的侦察项目。于是他开始考虑把侦察作为一种游戏,但是他希…  相似文献   

20.
谷羽 《世界文化》2007,(2):14-15
2003年9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把俄罗斯文化界国家最高奖——圣安德烈勋章,授予一位80岁的老诗人,称赞他是俄罗斯人民的诗人。在那段日子里,书店竞相出售这位诗人的诗集,电视节目朗诵他的诗歌,莫斯科街头树立着他的巨幅画像。一个诗人的生日,居然成了俄罗斯人的隆重节日。这位诗人出生于高加索的达格斯坦,他就是从山区走出来的阿瓦尔族诗人拉苏尔·伽姆扎托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