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装设计大师和他们的模特儿妻子戴仕熊,曹美娟画家总离不开模特儿做原型,否则人体比例乃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失去依据;服装设计师也只有借助模特儿的形体,才能准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图,给服装赋予新的生命,就像鲁本斯拥有伊莎贝拉与海伦娜,伦勃朗拥有萨斯基亚和...  相似文献   

2.
生于400年前的伦勃朗有一专门绘画肖像的爱好。他的自画像是一个卷曲头发,脸颊宽厚,充满自信的年轻人,他的创作使史学家发现,伦勃朗颇具抱负和理想,然而,更多观众通过荷兰举行的大型伦勃朗艺术展认为,这位艺术家更像一位荷兰老大叔。[编按]  相似文献   

3.
荷兰人得天独厚,生活在仙境般的环境里。蓝天白云下,到处是风车、牛群、鲜花、海鸟、渔帆。这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荷兰画派,培育出众多的绘画大师。诸如17世纪的伦勃朗、哈尔斯、范梅尔及后来的凡高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大师。荷兰绘画大师们的传世名作,大多基革于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里。因此,人们说,到了阿姆斯特丹,不到国家博物馆去欣赏荷兰画派的名画,犹如到了巴黎而未去卢浮宫一样,那将会终生遗憾。我很庆幸,10年间曾两次进馆参观,受益匪浅。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博物馆和文化设施林立的博物馆广场,靠近一条运河。博…  相似文献   

4.
访伦勃朗的故居田土摘译画家伦勃朗(Rembrandt)的一生正处在荷兰的黄金时代。他生于1606年,卒于1669年,享年63岁。伦勃朗的“伦”字,源于莱茵河,德语的“莱茵”(Rhein)在荷兰语里读成“伦(Rijn),Rem-brandt用东方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伦勃朗的《夜巡》伦勃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特别是他的《夜巡》最为出色。此画现悬挂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一楼正面画室靠里的地方,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彩,吸引着所有前来参观的人。英国评论家查尔斯·弗克斯在《伦勃朗生平》一书中介绍了《夜巡》的创作背...  相似文献   

6.
特拉法尔加广场,以其纳尔逊上将纪念碑(纳尔逊圆柱)、喷泉和成群飞舞的鸽子而闻名。广场北面坐落着一幢低矮的一长溜儿古典式建筑物,那就是藏有英国最著名的绘画珍品的伦敦国家画廊。该画廊自1824年开始收藏,当时购买了38幅作品,其中有贺加斯的系列讽刺铜版画《时髦婚姻》和提香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国家画廊珍藏着意大利绘画大师诸如拉斐尔、柯雷乔、委罗内塞等的许多作品,同时也有欧洲各艺术画派的代表作品,如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牟利罗、艾尔·格列柯和19世纪法国艺术大师们的佳作。不少参观者尤其被委拉斯开兹的《化妆  相似文献   

7.
在纽约的一家美术馆,我的目光被伦勃朗的一幅蚀刻画吸引住了。画面上一个乞丐在暖手盘上搓着手取暖;紧挨着的另一幅则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流亡者。伦勃朗创作了大量类似的蚀刻画和素描。当时荷兰境内到处充斥着乞丐,他们多是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的“30年战争”的牺牲品,另外也有一些是因战争之外个人不幸所致的贫困。作为画家,同时也作为人类的一员,伦勃朗不由得被这些人深深所吸引。从早先他在莱登还是一个青年画家时开始,到在阿姆斯特丹以致以后的时期,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贫困潦倒,乞丐  相似文献   

8.
伦勃朗的画作几乎能激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波澜。他那精湛的技艺以及对他人充满同情心的理解,使他在艺术史上享有殊荣。伦勃朗本人的经历非常坎坷,也许这正是他善于理解他人的原因。他的一生时而荣华富贵,时而贫困潦倒。十年幸福美满的婚姻最终也以悲剧告终。起初他的作品赢得人们的赞誉,后来却遭到猛烈的抨击,最后则备受冷落。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微笑     
伦勃朗的作品《亚里士多德》,从最初于1654年由阿姆斯特丹至西西里,到1961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举行首次展出,历时将近3个世纪。1652年,西西里贵族安东尼奥·鲁福收藏若干幅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他在遗嘱中说,将其珍藏的百幅绘画作品交给其后裔的每一代长子保管,永远不得分开、出售或以任何其它形式处理。1743年,鲁福家族的长子死于瘟疫,其所有的兄弟亦染病相继去世。这一家族于1750年分为两支后,《亚里士多德》的命运也就不难想象了。1815年,  相似文献   

10.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文明之城。这里有凡高描摹的金灿灿的"向日葵",亦有伦勃朗捕捉的"夜巡"中的光影。优秀的文学渗透到这样的城市,比城市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历史更能抗击岁月的步伐。被公认为英国"国民作家"的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便凭借一部"小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画家列宾在论伦勃朗的绘画时曾经这样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艺术作品所谓人文意味,属于作品的深层意蕴、哲理品格,是藏在具体的观念和形象后面的更具普遍性的意义,对人生况味及永恒价值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艺术长河中,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以及莫奈、梵·高、高更、雷诺阿、伦勃朗、毕加索、列宾、塞尚等艺术大师,为后人留下众多不朽之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圣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印象》……都是流芳百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当《渴望》遭遇《入殓师》1991年,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播出后,中华大地的热血观众心潮激荡,情思飞扬。中央电视台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关于《渴望》的小品中,一句借用观众来信名义的台词说,假如不让刘惠芳站起来,我就让导  相似文献   

14.
按《词典》的词条解释,大师,指学问或艺术很有造诣,为大家尊崇者。笔者以为,大师的“帽子”并非随便可以冠戴的。就绘画艺术而言,大师是某一时期的典范和代表人物,是其时代的标志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者。某一时期,可能会涌现大批知名画家,但其间能够称得“大师”者,寥寥无几。以明、清为例,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元宵节,96岁的星云大师圆寂。星云大师是江苏扬州人,在江苏南京栖霞山出家,在江苏焦山佛学院读书,在江苏无锡大觉寺当住持,从江苏出发走向台湾,并通过台湾走向全世界。星云大师对世界思想和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主要是通过他在佛教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出来的。具体来说,星云大师是促进佛教中国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伟大的宗教实践家。星云大师促进了台湾佛教的中国化。甲午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日本侵略者击败,不得不签订《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元月,我随十世班禅大师赴西藏参加五至九世班禅灵塔开光典礼。元月28日,大师突发心脏病,不幸早逝于日喀则。4年零7个月后的今天,我又有幸前去为大师法体送行并参加大师灵塔开光典礼,感到十分欣慰。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1989年为穆索尔斯基年。音乐界庆祝他诞辰150周年。当代著名作曲家格奥尔吉·斯维里多夫说:“穆索尔斯基同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伦勃朗一样,正走进具有良心的文明世界。”莫斯科大剧院恢复上演《霍万希那》。在克里姆林宫庄严的广场上,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把俄罗斯作为祖国历史的一部分再现给大家。1989年3月,在普斯科夫地区卡列沃村竖起作曲家的纪念碑。穆索尔斯基出生在那里,他非常喜爱那为他展现了绵延原野美妙景色的高山。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大师欧文·亚隆的心理分析小说《当尼采哭泣》被拍成电影后,受到一致好评。在影片中,欧文·亚隆设计了哲学大师尼采和心理分析大师布雷尔的相遇。相遇的契机就是尼采的相思病。但是这小小的相思病却牵涉出人生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去年底,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波兰肖邦协会和肖邦国际基金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和波兰驻华大使馆的协助下,联合举办了《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活动。活动包括《肖邦生平图片展》;放映介绍肖邦生平的电影《肖邦——爱的渴望》;举办《作为钢琴教育家的肖邦》和《肖邦时代的华沙音乐文化》的讲座及开办肖邦作品大师班,活动还举行了5场肖邦作品及波兰其他几位作曲家作品音乐会。音乐周期间,中国文联出版社隆重推出波兰杰出的肖邦专家斯门江卡所著《如何演奏肖邦——回答问题的尝试》一书。这也是两国音乐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后的第一个具体项目。肖邦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年底,一个名为“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的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波兰艺术家的精彩演奏,令北京观众真正感受到了肖邦音乐作品的不朽魅力。肖邦,对于中国听众而言,可谓家喻户晓;其钢琴作品的光盘、磁带、教科书等随处可见。但是,数位波兰当代艺术家来京同时演奏肖邦及波兰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尚属首次。音乐周期间,还展映了影片《肖邦——爱的渴望》;举办了肖邦生平展览;中央音乐学院也举办有大师班等一系列活动。本刊记者就“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有关问题,专访了波兰驻中国大使克·布尔斯基先生。交流使彼此相近“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