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从"本我"和"自我"的矛盾与斗争来分析吉本芭娜娜的成名作《厨房》一书中的惠理子这一形象,来分析她的人生中重要的三个转折点以及所产生的人物形象。而"本我"和"自我"这两者的斗争与冲突,从始至终都是本我战胜了自我。  相似文献   

3.
自我即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我"。"我"是人的根本,只有人才知道"我"是谁。"我"存在于连续的时间之中,"我"的本质是活的意识,"我"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自我意识是"我"对自己的意识,是意识对自己的反思,对象意识是"我"对外部事物的意识,对象意识是基础意识,自我意识是在对象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对象意识还是自我意识其根源都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只不过自我意识是二级反映),因此,"我"是依赖于外部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我"作为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还依赖于人的躯体。当"我"所依附的大脑死亡了,自我就消亡了、不存在了。"我死"是永远的、无法超越的现实,"我"与"死"是矛盾的,但"我死"却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亡,是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人因为意识到"我死",才使人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我是一个玄奥的哲学概念,自我相关问题阻碍着对自我的明确认识,但哲学研究以直觉智慧证悟了自我的存在,并从多方面探索着"我是什么"之奥义。"为何有我"的问题又导致对自我之由来的追究,在各种可能的答案中,"宇宙——我——众我同一"的理论具有合理性。同时,自我之谜关系着存在之谜和意识之谜,研究自我问题在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和自我意识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并在延长人体寿命的高新技术创新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对自我的探寻,是残雪小说的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残雪有意识地往人的最苦难处、从人心的最隐蔽和阴暗处去探寻真正的自我。这种探寻充满了孤独、失落、痛苦、焦虑和迷茫,在追寻自我的旅途中呈现出"目标—寻求—失败"的模式,传达出了一种痛彻心脾的人生况味,表现了现代人境遇的深层真实。  相似文献   

6.
将"自我"作为思维活动主体来为形而上学奠基的笛卡尔哲学,通过对主体的自身认识和把握来结束"哲学的第一原理"之时,《第一哲学沉思集》对"自我"存在的确立恰好刚刚开始。没过多久,"自我"的不可怀疑性促使"哥白尼革命家"康德有了重塑"自我=自我"这一逻辑命题的灵感和勇气。他让自我具备了不可以经验定夺的确定性和牢固性──先验性──主体的"先验同一性"。但费希特更肯定的是三大批判关于真、善、美中自我的完善化和理想化,他以"自我"的本原行动对人的本质给予理性的绝对化,并以绝对自我的人本化实现了纯粹意识的人格化,思想为尊严寻回的不再是道德的界条,而是卓越者信仰中完美的自由。文章主要根据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中各自的认知信念,试图从观念的自身意识进展到超越先验的纯粹自我,来审视近代关于人这一最高现象的理性规定中承当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第三回,三拳打死镇关西,犯了人命官司的鲁达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 从行伍军官到佛门弟子,这是鲁智深最重要的一次人生转折,也是他从茫然无知走向睿智成熟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8.
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哲学的必然之路和光荣使命。从古希腊开始整个西方哲学史都对自我问题进行了探讨。然而,现代人对认识自我却显得较为冷漠。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是哲学的使命和责无旁贷的任务,认识自我是人类延续存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谢林认为自然与自我是绝对同一的,它们在本性上是一体的。哲学本身是自然与精神彼此向对方发展的双向过程。其中先验哲学是探索自我意识活动的发展历史,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要以自我的直观活动层次的提高为依据。自我的直观活动经历了从最初级的自然中的自我到最高级次的自我意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的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发展过程。谢林正是在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无差别的绝对同一自我。  相似文献   

10.
"自我"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连续性。马克思的思想转向看上去取消了"自我"概念,但并未取消"自我"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其早期所继承的近代"自我"的扬弃,揭示了人的实践和社会存在本质,使得"自我"概念从认识论范畴转为存在论范畴,实现了对近代"自我"观念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意识论到实践论的"自我";从个体本位的"自我"到社会存在中的"自我";从天国到人间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