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世界文化》2011,(5):F0002-F0002,1
1989年,“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北大毕业生王青松和妻子两人出于精神和心灵的洁癖,也出于对孩子生长环境的考虑,而隐遁深山,二十年间只出来几次。如今,为了孩子的发展,王青松准备再次出山,认为三年足以适应这个久违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为:“忠实地介绍一位纯洁的女人”,这一概念使小说问世之初遭到了不少非议。故事编排了苔丝的种种悲惨的磨难:被亚列克诱奸后,她失去了孩子;同安杰尔结婚后,丈夫在听到她的自白之后,一怒之下遗弃了她;最后,出于绝望,她被迫用匕首刺杀了亚列克。如哈代所述,苔丝身上有一种主要的特质。虽然哈代这部小说的撼动人心的结尾,仅仅是一种艺术创造,但这个可怜的女人所受的苦难,取自他的祖母,玛丽·哈代的生平。她生于伯克郡的福莱,在她24岁时迁居雷丁,于1796年在那里生下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4.
我写这个题目出于以下考虑: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校内36位教授用6年多的时间撰写的《中华文明史》于2006年出版。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和此书主编之一,撰写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中华文明的历史究竟能给21世纪的人类什么启示?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5.
训练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回答下列提问 ,看看你做到了哪些。A :完全或基本做到 ;B :没有做到。1 坚持与孩子每天欣赏20分钟古典音乐。2 每两周与孩子欣赏一次画展。3 每周让孩子做一次“左手写字”练习。4 强迫孩子改掉左撇子的习惯。5 过分激励孩子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6 对孩子的指导采取专制性和命令性。7 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孩子的训练目标。8 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 ,让他惊喜地发现 ,你不再只会斥责他(她)。9 每三周发现或培养孩子一种兴趣。10 在辅导孩子功课时 ,半小时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英国上流社会经常把培养子女的任务交给保姆。据温莎公爵传记作家菲利普·尼古拉所著的《爱德华八世》一书中记载,保姆分虐待型和慈善型两种。戴安娜王妃童年时的保姆汤普森现住伦敦以北约160公里的萨泽里村。1965年,汤普森来到斯潘塞家,照看戴安娜及其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共四个孩子,在此后的三年半时间里孩子们和汤普森住在桑德灵厄姆花园别墅一角的儿童室。那里有游戏间,三间寝室、孩子共用的浴室和小厨房。汤普森的房间位于戴安娜和弟弟房间的中间。保姆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给孩子们准备早点,8点钟边给最小的孩子喂牛奶边看…  相似文献   

7.
深情的陪伴     
正一"我不信当真养不起。我们以前那个年代,比这苦多了,照样养几个孩子。你那么大年纪还不生二胎,你要做什么?没有儿子,这房子买来有什么意思?再不说至少都要两个孩子……"婆婆咄咄逼人又喋喋不休地嚷翻了天。张霞没想到婆婆进城带孩子上学,最大的方便就是催生二胎。都念叨几年了,不倦,反而更急。年近30岁的张霞习以为常地坐在餐桌旁吃饭,心平气和地解释道:"现在年代在变,孩子不可能像你们那个养法,饿不死就行。孩子不在多而在精,重在养好,教育好。而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吃苦耐劳的能力是远赶不上你们的。"她不是不理解婆婆的苦口婆心,  相似文献   

8.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1):21-23
200年前,德国汉堡的一位犹太银行家门德尔松一巴尔托第家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就是未来的伟大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门德尔松·菲尔克斯。这孩子童年时就以出色的钢琴演艺而赢得当时“最优秀的钢琴手”的美名,9岁时就成了小有名气的钢琴家,11岁时就以作曲家的身份崭露头角。此后28年的音乐生涯,使这位英年早逝(仅38岁)的音乐家就跻身于德国音乐史上经典作曲家行列。  相似文献   

9.
艺术品投保无门2011年5月8日,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于故宫博物院斋宫的估价数千万的7件金银镶嵌宝石西式化妆盒失窃。很快,犯罪嫌疑人落网,部分藏品追回。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长王夏虹称,出于对故宫博物院安全保卫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明悠久璀璨,中华文化博古含香。也许出于对早在18世纪便跨洋过海进入加拿大的历代华人移民为加拿大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的敬意,也许出于20世纪末期,加拿大华人数目在其国民总人数中仅次于英、法两大主流群体,跃居第三并且华语已成为加拿大英、法官方语言之外的第一大语言的群体需要,加拿大在钱币文化领域对中国文化存有一份特殊情缘。这是笔者仔细观察并综合诸多信息所产生的至深感触。迄今,加拿大共铸造了20余枚中国题材的金、银纪念币,主要通过专门销售点供包括居加华人在内的加拿大人和各国游人购买收藏之用。1998年起始,加拿大铸造…  相似文献   

11.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7,(10):14-15
1833年10月31日,住在圣彼得堡的格鲁吉亚公爵鲁卡·斯杰潘诺维奇·盖吉阿诺夫与军医之妻亚芙朵吉娅·安东诺娃的私生子诞生了,因为是私生子,只得将孩子挂在家仆波尔菲里·鲍罗廷名下,因此,孩子的大名是亚历山大·波尔菲里耶维奇·鲍罗廷。  相似文献   

12.
<正>《好一本书》获202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杰森·莫特再添新荣。这本写给“疯孩子”的故事引来了更多读者走近这位新晋获奖小说家。乍一看这书名可谓简单粗暴,但翻开书的扉页便能发现它完整的标题是:“好一本书暨关于梦想远大、时运不济的美国造疯孩子的故事,真情实感不虚行”,而随后的致谢也是“献给所有的疯孩子”。莫特在其受奖致辞中说明了“疯孩子”直指那些“局外人,  相似文献   

13.
在芝加哥,有二百五十多户人家把伯纳特·施米特奉为天使。他们的孩子智力及感情失常,有的被称为低能儿和呆子。学校已声称无法教育他们。这时,富于理想的年轻女教师施米特作出了一个教育这些低能孩子的规划:给他们三年的特殊训练,然后再对他们进行五年一般教育。学习结束后,这些孩子都成为身心健康,能自立的公民。伯纳特·施米特天资聪颖,十九岁毕业于芝加哥师范学院。但在申请教师职位的名单上,却屈居末位。于是,她决定开办一所自己的学校。她租赁了一家铺面上层的一间厢楼,请那些被学校拒之门外的孩子们上她这里来。她说:“我需要他们,他们也需要我。”  相似文献   

14.
韦庄于乾宁四年奉使入蜀,后仕蜀为掌书记,前蜀时,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他的一生行迹基本清晰,但其入蜀仕蜀的情形各本记述有异。结合韦庄的诗歌创作及相关史实考辨,韦庄仕蜀并非出于本心。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谕吉,天保五年(1835年)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九州中津藩的武士,当时正在大阪中津藩的带仓库的宅邸当差。谕吉就出生在那里。谕吉的父亲尽管出身低微,却非常好学,而且是位汉学家。就在谕吉出生那天,他因为得到了多年搜寻的中国书《上谕条例》,非常高兴,于是取书名上的一个字,给生在这天的孩子起名叫谕吉。“喂,顺,让这孩子当和尚去吧!”父亲一面看着新生的婴儿一面跟妻子说。“孩子才刚生下来呢,为什么现在就想这些。”顺吃惊地看着丈夫的脸说。那时,不论多么有学问。出身低微的人,就得  相似文献   

16.
第一台升降机是何时建造的据历史资料记载,世界上第一台升降机是1743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五(1710—1774年)出于秘密需要在凡尔赛宫建造的。这位国王利用这台升降机将自己的卧室与在一层的他的情妇德·沙托鲁的卧室相连通,以便于约会。升降机的座舱在王宫外...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人的年龄别称张礼忠编译众所周知,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其中有关年龄的说法就是一个例子。年龄,日本人也叫“年、龄、年齿、年寿、春秋”等。人的一生,出于生活习惯或语言交际等多方面的需要,通常按照岁数界限划分若干年龄层,并冠之以“别名”,这样便出...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每一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是七五三。所谓七五三是庆祝孩子长到七岁、五岁、三岁的日子。因此,有这年龄的孩子的家庭,大人就要带着孩子到神社去参拜。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穿上为了庆祝这一天做的新衣服。父母感谢神灵保佑,使孩子平安地长到这一岁。同时祈求神明保佑让孩子今后继续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好孩子。还给孩子们买  相似文献   

19.
太原清徐罗某某绝非《三国》作者罗贯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山西及山西清徐县的某些学者,出于对《三国演义》原作者罗贯中和对乡里的热爱,因山西太原清徐《罗氏家谱》中第六代罗锦有“次子出外”字样,遂认定罗锦无名字的“出外”“次子”即为《三国演义》原作者罗贯中。其后他们宣称罗贯中已经找到。内地多家报纸对...  相似文献   

20.
森鸥外和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他们的创作,开创了一代文风,对日本文坛的影响十分深远。森鸥外本名森林太郎,1862年1月19日出生,是一个世代作藩主侍医的家庭的长子。象封建时代的许多父母一样,森鸥外的父母对长子也寄托着无限希望,从小就加意对他进行培养,而且要求十分严格。那时还没有小学,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跟着汉学先生读汉文典籍。森鸥外六岁读《论语》,七岁读《孟子》。母亲峰子以前没有学过这些艰深的汉文,但为了帮助孩子学习,找来注有日语读音的《四书》,把孩子该学的地方自己先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