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11月改组成立的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为协助收复区教育复员而开展对失学失业青年的救济。受经费与人手的限制以及战后各地政治军事局势动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在1947年后,为积极配合国民党发动的内战,青辅会将工作重心转化为对失学失业青年进行军事收容,这种转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国共两党青年政策的巨大区别。  相似文献   

2.
青辅会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成立的救济失学失业青年的组织,然而内战的特殊背景,又使青辅会背负了其他的使命,实质上成为一个为国民党内战政策服务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1946年3月18日,是中国青年民主运动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南通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一个声势巨大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示威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这些要求和平民主的青年,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南通惨案”。这个惨案,不仅再一次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法西  相似文献   

4.
战后,失学失业青年的复学就业成为收复区教育复员的重大问题。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委员会,对流亡失学失业青年进行登记收容、补习训练、救济辅导,以帮助其复学就业。  相似文献   

5.
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五项协议墨迹未干,就立刻被国民党当局破坏了。他们制造了校场口血案,并在它的二中全会上制定了“三个月解决中共问题”的内战计划。随即,蒋介石把几百万兵力投入了内战,从1月到8月,国民党军袭击中共六千多次,轰炸扫射三百多次,内战越打越大。10月11日,攻占了中共解放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民主派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第六节停战协定的签订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一)停战协定的签订和国民党抢夺东北的阴谋解放区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统治区反内战运动的高涨,特别是解放区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使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感到全面内战的时机还不成熟,需要布置内战兵力的时间。同时,在国际上,由于苏联坚持了保卫世界和平、制止美帝国  相似文献   

8.
抗战后期,为了补充军队兵员以及同中共争夺青年,国民党发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国民党和三青团积极组织推动,国民政府订颁了一系列的政策办法,并成立了相关的征集、编练机构,保障了运动的顺利开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国民党征集了将近9万名知识青年,组建成一支拥有九个师编制的青年军。青年军官兵在抗战胜利后复员,但却成为维护国民党地方政治秩序的一股势力。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组建的第二期青年军,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先生从青年时就成为爱国的热血青年,到美国学习,也是日思念祖国,回国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悲愤失望,形成沉郁的诗风,到西南联大后,闻一多开始关心政治,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揭露国民党专制,腐败,抗战胜利后,参加了反内战,反独裁,争和平民主的斗争,最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由爱国诗人成长为民主斗士。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国民党在形式上已经取得全国政权,但是自身却面临严重腐化的危机。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以陈公博和《革命评论》作者群为中心的党内激进"左派"为恢复国民党"一大"的改组精神,从阶级成分、组织与训练、人才选拔机制等几方面重新阐释了国民党的"以党治国"论。"左派"的党治理论援引唯物论和阶级论的视角,讨论国民党的群众基础问题,重视党内民主,试图通过"民主化"和"青年化"来解决国民党的腐化问题。研究"左派"的党治理论,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国民党在建立"党治"国家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相似文献   

11.
●阶段特征抗战胜利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中国的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民主力量壮大,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独占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消灭人民武装力量。然而,战后初期,内战并未立即爆发。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是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而斗争的焦点则在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凭借其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先后占领了一些解放区。解放区军民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掀起高潮,形成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经过一年的防御作战,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同时,各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继续发展。民主党派在政治  相似文献   

12.
战后应以和平为惟一目的的芷江受降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而是成为了国民党在和平的烟幕下谋划内战的一个重要步骤。从争夺受降权,到受降的过程,再到受降后内战局面的形成,其内战路线贯串始终。认识芷江受降内战的一面,对更好弘扬其和平的一面,是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第五节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危机的加深 (一)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大掠夺和国民党对中国主权的大拍卖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挑起了中国的全面内战。在内战的进行中,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实行大掠夺,蒋介石也就必恭必敬地实行大拍卖,从而使国民党统治区在实际上成为美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国民党于1938年成立的一个重要政团.在“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思想指导下,三青团成为国民党试图和平统一其他党派,改造、整合自身势力以及组训青年、与中共争夺青年的工具.对于其成立原因,其中得到普遍公认的是改造国民党、消除派系斗争,而其他如组训青年、“溶共”等因素则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既有消极的一面,又具有积极的成分.国共两党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和"接受"美国对华政策,并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各自的战后政策.国民党的内战企图被遏制,不得不取和平姿态,以政治谈判手段寻求和中共协商.中共顺应了这一形势并试图通过谈判建立"联合政府"来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推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 ,使国统区民族工商业和农村经济破产 ,财政金融崩溃  相似文献   

17.
梁磊 《天中学刊》2015,(2):126-130
红军长征后,中共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军事行动屡遭挫折,红军仍很弱小,中共没有脱离困境,长征没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西安事变,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明智之举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共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停止"剿共"政策,内战暂告结束,中共摆脱了危险处境。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是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的。当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尽管这时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还是“反蒋”.但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了明显转变.共产党要停止内战。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的政策又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七年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也愈来愈严重,这是国民党统治区殖民地化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人民内战和实施法西斯独裁的结果,而人民解放军的不断取得胜利,又加深了危机的严重性。因而,国民党统治区恶性通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六年六月三十日,中共广东武装人员在中国内战烽烟弥漫中,由美国军舰运送北撤山东烟台,这是当时轰动世界新闻界的事情。 (一)谈判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虽然被迫在重庆谈判中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广东国民党军一直没有停止过进攻中共广东武装部队。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报纸上发表谈话说,广东无共军,只有“土匪”。目的在彻底消灭广东中共武装,以便他把国民党主力部队调到北方去打内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