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执教《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课本中见到的古文第一人称代词大多是"吾",一般不用"我";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但用到"我",还"我""吾"同用,这是为什么?这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顿时让课堂沸腾起来。而同文异构的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此篇时竟然将板书误写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屡次把课文题目读  相似文献   

2.
呆气     
我们寻常大概都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生出的勇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么叫浩然之气,他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这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但是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非有几分呆气的人决不肯干;“以直养而无害”,亦非有几分呆气的也不肯干。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的十足表现吗? 研究任何学问,欲求造诣深邃者,也不  相似文献   

3.
《学语文文丛》2004,(2):11-11
公孙丑日:“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4.
一、磨炼学生意志,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一个教师,我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通过磨练学生意志,树立人生理想来实施素质教育。孟子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个气,就是正气、勇气、毅力和信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顽强而豁达的意志。孟子就是凭着自主、自立和自强的意志,从早年丧父的贫困家境中走出了一条成才之路,成为与孔子齐名的大学者。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并不限于去顽强地啃书本知识,而是说在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意志薄弱,轻易  相似文献   

5.
小引文以气为主。尤其是议论文,特别讲究议论生风。或如太极拳,缓若麦田起绿浪;或像金刚掌,急似大海兴波涛。见惯了太多中学生的文章,要么浮光掠影,泛泛而议;要么诘屈聱牙,装腔作势……原因何在?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我  相似文献   

6.
“浩然之气”一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般用来颂扬爱国的仁人志士的精神。作品在运用这一词语时,文字常稍有变化,例如:①“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全祖望《梅花岭记》)  相似文献   

7.
(一)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8.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美学思想张钧孟子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性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的美学思想与哲学伦理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其主要贡献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提倡“充实之谓美”的人格美、道德美和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实现人格美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吴红明给大家讲了一个"涵养大气"的故事。她还这么定义"大气":大气者,充盈宇宙,贯彻天地,萦绕四海,惠及众生之气也。这是她借用一位学者的解释。有时,我会不禁有些疑虑:一个小学校长能有这样的大气吗?后来,我释疑了。我是这么领会吴红明的意思的。一,吴红明的意思不在大气,而在"涵养",即大气的形成是一个涵养的过程,是一种追求,人不能没有追求。二,大气者,正气也。这是吴红明所强调的。正气也,正能量也,浩然之气也。校长、教师每天都在  相似文献   

10.
气贯人生     
气,是每个人于世都不可或缺的品质。有的人缺乏人生之气,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有的人拥有人生之气,最终气贯苍穹,搏出华彩人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如是说。所谓浩然之气,必定于天地无愧、于人生有益。这种气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也是塑造人生风骨所必不可少的。骨气,立人之本。梅兰竹菊四君子,傲骨风气竹为先。数千年历史,华夏儿女涌现出许多以竹为师的精英,他们是真正有骨气  相似文献   

11.
文天祥在狱中所作《正气歌》(《文山先生全集》卷14),歌颂天地间之正气,表达了忠贞不二的爱国之心。通篇演绎了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的思想。而诗意则多有所本。为人所指出的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本于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的“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天地之间,……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东坡后  相似文献   

12.
一、训练目标标志,即阅读类题目中对你解题起一定提示作用的句、词、标点等,解题时,将这些标志联系起来,通盘考虑,可以帮助你迅速解题D在本书训练中,我们就要强化对阅读题目中标志的认识,学会联系地看标志,从标志入手,整体地解答阅读题。二、例题解析阅读下列节选语段,回答l一问题。我们寻常_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予裹日:‘奇好更平?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揭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生出来的勇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  相似文献   

13.
<正>一、解读爱,沿学校人文文化的脉络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至真、至正、至和、至远的浩然之气,乃是我校人文文化的核心,因为于人而言,它塑造了一个正大刚直的个性品质;于文化而言,它造就了一个博大雄浑的民族气魄。盐城市第一小学的人文文化建设正是基于"涵养大气"的理念:大气至真的教学文化,大气至正的管理文化,大气至和的课程文化,大气至远的发展文化。通过大气的涵养,将一种真切的且  相似文献   

14.
宋代苏辙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越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魏文帝曹丕也说,"文以气为主".那么好文章究竟应有哪些"气"呢?怎样为之充"气"呢?  相似文献   

15.
《正气歌》     
余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白间短窄(3),污下而幽暗(4)。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5),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6),蒸沤历澜(7),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8),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9),陈陈逼人(10),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11),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12),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沴(13),鲜不为厉(14)。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无恙。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5)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相似文献   

16.
张养浩(1270-1329)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元代曲作家。他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今流传于世的仅有一部《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便奠定了他在我国古代曲坛的地位。他虽担任高官(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要职)却勤政忧民。他极为崇拜孔孟之道,追慕孟子,其名"养浩"取《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其字  相似文献   

17.
韩愈散文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流转于字里行间的浩然之气,而这浩然之气的形成,和他"文以明道"、"气盛言宜"的创作主张有关。韩愈认为只有"气盛"才能"言宜",并自觉把儒学作为"养气"的内容,把儒家之道变为自己内在的修养之气,从而由修养之气转化为作品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8.
(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失误阅读下列节选语段,回答1——13题。我们寻常——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生出的勇气。孟子说:“我  相似文献   

19.
孟子"浩然之气"是通过"诚"联结"德性",他认为"德性"是由"思诚"进而"明乎善"所显现出来的。同时,"德性"也是"性之至诚"的体现。孟子把对"诚"的追求,作为体现"浩然之气"内化的仁义功用的本质,并最终显现为"德性"。这个过程既是"浩然之气"内化为"德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德性"显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浩然”二字取自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老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多么大的期望。文不为仕孟浩然年少有为,在十七岁的时候,参加了县级考试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所有人都认为一颗闪亮的明星即将升起时,孟浩然却突然宣布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放弃当年的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