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主权和人权问题是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和人权关系的激烈争论,而中国在处理两关系上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只有正确把握主权相对化和人权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政治、法律的双重角度认清人权国际保护与不干涉内政关系的实质,才能切实的保护国际人权,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2.
主权和人权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的关系是,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是保护人权的,人权的国内管辖、国际保护和国际合作是三位一体的,都必须以“主权”和“主权平等”为基础,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人类的人权的基本自由。中国在人权与主权关系上的立场是,维护人权,尊重主权,反对霸权。  相似文献   

3.
人权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人权保护对主权这一传统规则形成了冲击,削弱了主权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动荡。以利比亚战争为视角,寻求人权和主权结合的合理路径:应当结合传统,立足《联合国宪章》,在联合国这一舞台上,完善联合国安理会的执行机制,这将有助于对人权进行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人权国际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的关系在国际法上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大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权的国际属性日益凸现,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权问题已经超出国界成为国际问题,人权保护没有国界,人权高于国家主权。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探索正确对待人权与主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国际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产生于 1 7、1 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起初只是国内管辖事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 ,注入了国际人权和集体人权的观念从而使人权包含了国际管辖的内容。以人权内容反映的法律关系划分为国内人权和国际人权 ,相应人权保护可分为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西方一些国家主张“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 ,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损害正常的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首先应是主权国家的关系 ,国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个人无法抗衡和取代的 ,人权不能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权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问题开始为国际所关注。它不仅促进了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也促进了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现代人权不仅国际化,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人权的局限。自80年代以来,人权问题已成为不同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方面。某些西方国家妄图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推行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在人权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西方某些国家的学者和官员所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说,颠倒了人权主权关系中主权的基础地位;违背了公认的国际法中最根本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颠倒了国家和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他们妄图以人权的国际保护来否定人权的国内管辖,把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行为合法化。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人权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人权问题的历史实践,中美围饶人权问题的斗争和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引发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学者不断提出“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西方国家借口人权干涉别国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但是,当今世界是一个主权独立和平等的社会,任何国家都不得借口尊重和保护人权,侵犯他国主权和干涉他国的内政。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人权保护和国家主权原则之间的关系,坚决抵制西方学者的错误观点,反对西方国家的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主权与人权     
在阐述主权、人权概念及形成、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批驳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论。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国际社会,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危及世界和平.这引起了中国学者对美国人权状况的高度关注.他们对美国的人权传统的渊源和构成、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人权问题、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全球一体化的强势发展,使国家主权理论面临困境,将国际海洋法中创制的“主权权利”引入国家主权理论,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权权利是国家主权在国际交往与国际关系的实践中主张国家主权、实现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应当深刻理解主权权利与国家主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主权权利在主权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国家主权理论走出困境,进一步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应是一项宪法权利 ,这可从它在国际人权法文件和各国法律制度对知情权的规定、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知情权 ,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 ;也是宪法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由联合国制定并倡导的《新安全议程》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安全”的范围,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关于“人类安全”的定位和诠释。目前有许多国家热情提倡和支持扩大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范围,由此积极支持联合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议程》,但是我国少有学者对此国际法上的这一转变予以格外的关注。“安全”范围的扩大涉及到人权与主权平衡较量的严肃问题,这也是国际法的一个永恒话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安全议程》的核心问题,即“人类安全”的范围和内涵进行剖析,运用纵向历史的通观,以亚洲各主要国家对联合国“人类安全”新定位的不同反应和立场,预测亚洲地区将来人权法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中国应该在此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民自决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体系中的支柱性基本原则。然而,在当今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后殖民时代,民族分裂主义以之作为理论依据,对当代国际关系及国家主权原则造成威胁。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国际实践的考证来分析人民自决权在当代的特定内涵与意义,探讨民族分离的性质、人民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律体制下,人权既是国内法调整的对象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调整领域。基于国际 社会的主权性和人权问题的敏感性,在现代国际法上,人权与主权冲突不断,主要体现在国际法若干基本原则 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改善国际关系推动国际人权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迁徙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国际公约、各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中都有着广泛的规定。我国已经加入W TO,并先后签署了两个国际人权公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迁徙自由越来越为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因此,无论从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履行国际条约的要求来看,我国都应当尽快在宪法中对迁徙自由加以确立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规范出入境权不仅是国家的主权行为,也是国家根据自身政治、经济、安全情况作出的管理行为。考虑到出入境权的重要性。国家规范出入境权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出入境权规范或者限制必须既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又要考虑到出入境权的国际属性和人权内涵,对出入境权许可性限制作出规定的重要国际文件,应该是重点考虑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