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十分重视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创造力,他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同社会主义利益、祖国利益有机结合的民本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原动力,他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的时候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集中表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发展中小企业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国策。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最好选择。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和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国家要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小企业既要加强与外部的联系,又要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请回答1-3题。1.关于我国冶铁业的成就,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一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李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推动我国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是分不开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成人教育发展的快慢,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准备物质基础,教育应适应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其服务。那么,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探索生态系统创新的动力,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经。自组织系统的涨落有序是自然生态系统创新的动力。构建生态经济的循环型社会体系,提高生态效率,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生态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与自然关系存在的反映,生态文化是构筑和谐社会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7.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将从制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服务业,教育,人力资源等六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产业结构有很大改善。结合产业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发展既符合世界工业化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带有自身特点,制造业仍是经济发展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进一步协调与升级,同时着力改变区域性产业结构重构状况。本文针对产业结构及其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本文对泰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建设和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升了提升泰城城市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笔随“中国赴加拿大绿证培训考察团”对加拿大的绿证培训进行了为期十七天的培训考察。通过培训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加拿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借鉴加拿大在绿证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绿证制度必将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在农民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何种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全世界各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共识。培养创新人才,迎接挑战,是我国高校新世纪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群(或城市群雏形)正在形成。经济发展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本,其内部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活力之源。依靠市场机制作用和中心城市自身活力形成和发展城市群,应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我市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成才之路》2009,(11):8-8
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因此,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人才将成为经济发展的资本。农村经济的发展,当然取决于劳动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新世纪我国农村正面临着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农村成人教育正担负着培养一大批有化、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能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特点是实践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充分考察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新态势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同时,他在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下,提出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并重、加强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具体方针。江泽民同志的这些科技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指针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对于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目前理论一般把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概括为“改革动力论”,这有失全面,也不符合邓小平理论的总体要求,事实上,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既包括经济、政治、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人的发和进步,当然最主要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社会主义发展力、实质上以什么力量来推动现实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问题,邓小平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潮流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刻地阐明了“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的道理。因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是一种“合力论”即: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讲政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直接动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动力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力系统,具有整体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三融合成一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欠发达地区既面临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又面临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的新要求。本文从产业转移的效应入手,分析产业转移的效应对经济发展动力转变的影响,以及制约产业转移效应的发挥的因素,需要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加强产业规划、转变产业转移模式和加强人才保障,使欠发达地区在充分利用机遇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青海教育》2011,(5):1-1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树立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就是机遇的信念,着力把重要战略机遇期打造成为教育的“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