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访前记〕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乔好勤教授,1942年9月5日出生于河南杞县,曾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信息管理系主任、图书情报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校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担任广东图书馆学会资深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目录学、出版发行学、地方文献等领域产生了《中国目录学史》、《对外图书贸易学概论》、《岭南文献史》等优秀著述,影响了一大批学人。"七秩光阴伴书苑,一生事业付芸编"是乔老师最真实的写照。2011年7月17日,被喻为"图林五散人"的郑永田、肖鹏、黄体杨、谢欢和刘方方趁在广州聚会的时机,前往位于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的广东高校教师村,拜访了乔好勤先生,并就专业选择、学习方法、目录学史、地方文献、学术研究等方面采访了乔先生。  相似文献   

2.
三家分晋考     
三家分晋是战国初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三家分晋的时间和晋国末代君主的结局,司马迁《史记》中有不同的记载,后世学者认为此为司马迁所误记。本文通过对《史记》所载相关史实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三家废除晋君时的具体情况,考证出虽然司马迁对三家分晋有不同记载,但互相并不牴牾,而是史书体例所致,进而对三家废除晋君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可佳 《东南传播》2014,(6):150-152
"新闻家"一词最早出现于松本君平《新闻学》的中译本,其形成与日语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词义则受到了来自西方新闻思想的影响。"新闻家"最早与"记者"同义,曾指代国外新闻从业者,也指代中国"名记者"、"名报人";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无产阶级报人、记者被称为"新闻家";今日"新闻家"已很少使用,其词义也已经泛化,没有特别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4.
晚清徽州学者汪文台撰写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对《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的文字训诂、校勘讹舛、版本异同辨析、史实依据考证等内容作了新的补正和审定,首开学者对"校勘记"的研究之风。他汇辑七家《后汉书》,为后人提供了《后汉书》所缺失的珍贵史料,成为研究东汉时期历史的必备参考书。他编撰《红毛番英吉利考略》一书,对英国以及周边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情况、财政经济、对外关系、文化宗教、民情风俗、行政区划、土特产品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当时学术界提倡放眼看世界的社会思潮相契合,展现了他持有开放的心态,被誉为学贯中西的"通儒"。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中经新簿》之近世子家小类并没有收录佛经,且其收录的图书也不仅仅儒、道、阴阳三家,而是包括了除墨、纵横二家在外的诸子八家图书。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家文化"为圆心辐射,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和《忘不了餐厅》,都将场景布置成为一个"家",节目通过在特殊场域下的代际互动,在情感共鸣上下足了功夫,但也存在着走过场的飞行嘉宾阵容及对疾病认识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丽筠 《档案》2011,(3):35-37
焦竑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文章结合焦竑的生平及其藏书实践活动,从史料完备、义例精审、分类严谨等方面论及了焦竑在目录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一文(以下简称《不是》)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1期的《新闻前哨》上,后来又被收入《浅论新闻发现》和《大江潮涌》两本文集之中。它的一再发表,使它的影响更为扩大。 《不是》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新闻学家不过是一些只懂得新闻学理论却不会做实际的新闻工作的人,“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新闻学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新闻家’的行为规范;而‘新闻家’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规范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家与‘新闻家’就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是立和破的辩证关系。这对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9.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提及的"论者"、"怜之者"、"论昭明者",应非泛泛而谈,而是实有其人,殷孟伦均置之未注,今经考证为明末人张燮。作为编辑者的张燮,其《七十二家集》为张溥编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所袭取;作为"论者"的张燮,其所撰六十一篇题辞也是张溥百篇题辞取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代学者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弓召、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从而为后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1.
《檀弓上》"不诚于伯高",王念孙认为当作"不成礼于伯高",甚是。但王氏立说的前提是认为郑注解"诚"为"诚信",并斥郑注"颇为不词",则系误读。其实,郑注的本意是强调"礼",即仪节的周到和完备,亦即"成礼",与王说并不矛盾。《孔子家语》相关章亦作"不成礼",说明《家语》来源有据。《家语》的处理,时序及情节极为明晰,且准确体现了"不成礼",故《家语》所载应为故事本貌,《礼记》此章当系简编朽烂之后的概述或转述。  相似文献   

12.
在对《六家文选》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着重考证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所藏《六家文选》的递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宋代四川刊刻过一批唐人集,称为《唐六十家集》,在雕版印刷史及唐人诗文集保存流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后世不仅对其刊刻情况不明,甚至版式都无定论。实际上,《唐六十家集》的刊刻经历了两宋二百余年时间,是集多家刻书机构之力,逐批逐本刊刻而成。其所指也有变迁,南宋时,是四川地区刊刻唐人集的通称,版式多样;元明两代,则是版式统一的宫廷藏丛书。  相似文献   

14.
西晋荀勖所著《中经新薄》中创立的图书四分法之外是否还分有小类,以及佛经是否归属"近世子家"一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学术争论,从史料发掘、文献解读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了对该问题的研究,并重新评价了该分类体系将佛经收入目录中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曹雪芹家世及李煦家世盛衰的档案史料,本馆曾先后公布过多篇。它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和“红学”的研究,起了一定作用。现从馆藏内务府满文《上传档》中,译出雍正二年查抄李煦家产并审讯其子李鼎及家人钱仲璇、沈毅士等人的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清史和“红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柳氏家礼的价值、《柳氏家训》编撰的背景和目的、《柳氏家训》的内容、柳氏家礼的特征。正因秉承严明的家礼和清廉的家风,使得唐初默默无名的河东柳氏家族跃为"乃士流之最也",门风不坠。  相似文献   

17.
卢弘 《军事记者》2012,(10):53-53
如果说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感染和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军旅作家西虹的同题作品,则鼓舞和教育了一批批人民战士。就在新中国诞生的头一年,我所在的“三野”部队小说报上,以几个版的篇幅,转载了一篇既似小说又像报告文学的长文,标题只有一个字:《家》,作者是“四野”的西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8世纪中法之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与艺术交往为背景,讲述在具体图像领域中法艺术家交流互鉴的故事。一方面探讨了康雍时期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等人绘制的《耕织图》场景和美人图形象,如何接受"海西法"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独特面貌;另一方面,这些风格特征又反向影响了著名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装饰艺术创作,并为中国艺术形象和中国趣味在法国被进一步改造成为欧洲风俗画尤其是历史画中著名的女性形象,准备了必要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贞观政要》一书的写作背景、目的、内容、体例、写作态度及写作手法的分析,《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不愧为一名卓越的文献学家。  相似文献   

20.
龙晓添  萧放 《文化遗产》2016,(3):104-111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