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学《蜗牛》一课时,由于时节已过,只能凭学生以前的记忆和借助书中的插图来认识了。当学生看到书上的蜗牛一图时,有的学生问我:“老师,蜗牛身上的两个眼儿是什么芽”我这时也仔细地看了看书中的插图穴一只腹足全部伸出的蜗牛雪,呀选在紧贴蜗牛壳处,确实有两个眼儿。这是什  相似文献   

2.
信息直通车     
Goldie:大眼蜗牛,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大眼蜗牛:快说,快说!什么好消息啊! Goldie:我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破格录取了。大眼蜗牛:哇!真的吗? Goldie:当然是假的了,今天是愚人节嘛,开个玩笑。大眼蜗牛:又在捉弄我了。那你快说,你还有什么既真实又让人高兴的消息。Goldie:以下的消息可是千真万确了。首先,我们的《英语大王》杂志近来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实践(《蜗牛》 ,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二课 ,这是我刚接触新的《科学》教材上的一堂教学研讨课。)(一)提出问题 :师 :课前布置大家去捉几只蜗牛来 ,都准备好了吗?生 :捉到了(齐答)师 :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蜗牛(板书 :蜗牛)师 :对蜗牛 ,你想研究些什么?也就是可以提出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生 :我想研究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生 :蜗牛是什么颜色的?生 :蜗牛的壳是干什么用的?蜗牛为什么要背着这个重重的壳?生 :蜗牛头上的两个角是干什么用的?生 :蜗牛有没有眼睛?生 :蜗牛有没有鼻子?生 :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它的嘴…  相似文献   

4.
《浪花》一课,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看图学词学句课文。作者通过比拟手法。写出浪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特点。文中插图的景物很美,可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浪花》一课的教学注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浪花》中的插图,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浪花涌向沙滩.搔痒我的小脚丫时,我的心情怎样?我看到沙滩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小虾等,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是我们来到这美丽的沙滩,看到眼前这一切,会有什么表现?通过观察、想象,学生既了解了图上的内容,又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薛小英 《教师》2014,(13):87-87
校园的花坛有许多小小的蜗牛,课余时间学生们总喜欢三三两两地趴在花坛旁与小蜗牛一起玩。语文课上,我发现许XX同学一直在课桌里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他的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两只小小的蜗牛。又是玩蜗牛。我走过去提醒他,他不服气地小声嘟囔:"他们都抓了小蜗牛了……"我一听,更生气了,索性停下课来,请所有抓了蜗牛上来的学生都站起来亮亮相。几个学生垂头丧气地站了起来。我一看,都是几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新编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富有趣味,便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1.巧用插图导新课   巧妙引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用那些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插图来导入新课,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赵州桥》一文的插图,展示了赵州桥的全貌,课前出示挂图稍加引导,学生脑海中就会产生“赵州桥是什么时候、由谁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和一般桥有什么不同 ?”等疑问。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样一来,使学生产生…  相似文献   

7.
会想才能会写。在写作时,丰富的联想可以开扩思路,拓深意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就要努力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新教材S版《学会联想议论》这一单元独辟蹊径,运用图画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上这一课时,我首先尽可能地引用课文中的插图——华君武的《谢谢吴云帆指出我画中的错字》。围绕这幅漫画,我提了三个问题:①这幅画画了什么?②它表现了什么?③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什么?第一、第二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读懂图画,弄清图意,为第三个问  相似文献   

8.
第29届动物马拉松赛跑开始了,动物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裁判员狗熊正手持望远镜注视着跑在最前面的猎豹。突然,从他眼皮底下传来了一个微弱的声音:“裁判先生,裁判先生,我跑到终点了!我终于跑到终点了!”狗熊低头一看,原来是只蜗牛!他大吃一惊,叫道:“啊?这怎么可能?蜗牛竟跑在猎豹的前面!你……是不是作弊了?”“我没有作弊!”蜗牛委屈地喊道,“我一直在跑道上跑啊!”裁判长鸵鸟闻声赶来了,他打量着这只满脸汗珠的蜗牛,说:“看你的样子,像是一只上了年纪的蜗牛,不像是爱撒谎的坏小子……我问你,你真的是从起点跑来的吗?”“真的呀!”蜗牛…  相似文献   

9.
蜗牛搬家     
从前,有一只蜗牛非常懒惰,它住在一个又脏又臭的水沟边。一天,一只蝴蝶经过,看见蜗牛住在这么脏的地方,不禁担心起来,说:蜗牛,我住在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你愿意和我住在那里吗?我真的可以去吗?蜗牛听了,急切地回答道,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愿意!蝴蝶热情地说:非常欢迎你成为我的邻居,说定了,我明天就来帮你搬家。  相似文献   

10.
校园的花坛里,有许多小小的蜗牛。课余时间,孩子们总喜欢三三两两地趴在栏杆旁边,与小蜗牛一起玩。语文课上。我突然发现施永恒一直在课桌里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他的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两只小小的蜗牛。又是玩蜗牛。再看周围,几个调皮鬼也同样在玩蜗牛。这一段时间,好几个贪玩的学生偷偷将小蜗牛抓了来,上课时玩得如痴如醉。看着孩子紧张兮兮的模样,我忽然冷静了下来。孩子有错吗?其实,小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会痴迷到忘记一切,这是很平常的现象。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恰恰说明了这些孩子对小蜗牛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想有更多的时…  相似文献   

11.
一只好蜗牛     
‘蜗牛是坏蛋!’‘蜗牛是害虫!’‘踩死它!’一群孩子在沙沙身边叫着。‘不我这一只是好蜗牛,是已经改正了错误的蜗牛他很聪明,你们看!’沙沙伸出手,只见在一颗白白圆圆的贝壳里钻出一只黑黑的蜗牛,蜗牛伸着头正在沙沙的手掌上爬呢。‘蜗牛也有好的吗?’让我看看。‘好蜗牛是怎么样的?’……好多孩子都围了上来。沙沙说:‘你们看,好蜗牛是不怕难为情的,不是吗?你们这么多人看着,可蜗牛还是敢把头伸出来。’看的孩子个个踮着脚尖,把头抬得高高,‘真的,我看见,蜗牛的头伸得很长很长。’‘我也看见了。’‘嗯,真好玩。’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两耳相通学生 :老师 ,人的两个耳朵是相通的吗 ?教师 :胡说 !人的两耳怎么是相通的呢 ?学生 :那怎么回事 ,我爸为什么说我一个耳进 ,一个耳出呢 ?郑伊键唱的历史课上 ,小文在下面听“随身听” ,一不小心把耳机插头碰掉了 ,声音一下子传了出来 ,小文急忙关上 ,吓得一动也不动。老师以为是小文唱的 ,把他叫起来 ,问 :“是你唱的 ?”小文忙解释 :“不是 ,是郑伊键唱的……”蜗牛从壳里钻出来又缩回去 ,四岁的阿宝问妈妈 :“妈妈 ,蜗牛忘记带什么东西了吗 ?”教师 :你为什么老写错字 ?学生 :因为我这支笔不听话。小孩 :电影票多少钱一张 ?售票员…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不少人都感到现在语文越来越不好教了。学生私下说:“中国字认得,课文读得通,大概意思知道了,还学什么?”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一、利用插图,巧设问题巧妙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结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陈毅的《梅岭三章》时,我们先让学生看插图,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一)从图中看,这三首诗写作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二)图中的人物陈毅是怎样一个人?这两个问题是理解这三首诗的前提,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课文的重点和难…  相似文献   

14.
第29届动物马拉松赛跑开始了,动物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裁判员狗熊正手持望远镜注视着跑在最前面的猎豹。突然,从他眼皮底下传来了一个微弱的声音:“裁判先生,裁判先生,我跑到终点了!我终于跑到终点了!”狗熊低头一看,原来是只蜗牛!他大吃一惊,叫道:“啊!这怎么可能?蜗牛竟跑在猎豹的前面!你……是不是作弊了?”“我没有作弊!”蜗牛委屈地喊道,“我一直在跑道上跑啊!”裁判长鸵鸟闻声赶来了,他打量着这只满脸汗珠的蜗牛,说:“看你的样子,像是一只上了年纪的蜗牛,不像是爱撒谎的坏小子……我问你,你真的是从起点跑来的吗?”“真的呀!”蜗牛…  相似文献   

15.
在梦里     
在现实里我只是一个小女孩,既与众不同,也普普通通。那梦里,我又是什么呢?反正,就不只是"一个小女孩"这样的角色了。在梦里,我是一只蜗牛。爬得很快的蜗牛,刚好与现实相  相似文献   

16.
正选周杰伦的《蜗牛》,还不如《万里长城永不倒》呢!《蜗牛》确有它的出色之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这里面有一种让人上进的意境。不过,要是入选以教育青少年为己任的语文教材的话,那就有些单薄和"小气"了。古往今来类似题材的文章、诗歌,可谓数不胜数,为何单选周杰伦的作品呢?我想,这里面可能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周杰伦在华人圈里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巨大影响力,一是《蜗牛》有代表某个阶段青少年内心动态的意义。如果真的是这两个原因,那王旭明所标榜的"真语文"又比  相似文献   

17.
如何防止科学探究活动不“走过场”?这是困惑我们的一个难题。下面略举几例,试作剖析和探讨。一、“问题串”是形式化的探究犤现象犦《蜗牛》一课教学,教者布置学生观察蜗牛,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蜗牛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蜗牛有没有嘴?它的眼睛长在哪儿?蜗牛吃什么?怎样吃?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去研究蜗牛的秘密吧!犤反思犦在第一个问题产生以后,紧接着第二问题,然后到第三个问题……犹如教师设下的一个“问题串”。学生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么多的问题,在很大层面上说这些问题都是教师“给予”的。这种…  相似文献   

18.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黑兔和小白兔都和谁参加比赛?兔妈妈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  相似文献   

19.
在拼音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五种方法。一、插图启示法。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的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有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再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在那儿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子可畏     
我教儿子画蜗牛:先画圆圆的像花卷一样的贝壳,再画长长的身体,最后画上两个可爱的小触角。不一会儿子宣布:“画完了。”我一看,只见满纸全是大大小小的“花卷”。我生气了:“儿子,你的蜗牛的身体和触角呢?”儿子说:“蜗牛房来了个淘气的小男孩,一个蜗牛头上点了一下,蜗牛吓得把头都缩了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