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代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政府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状况,可以切实把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意蕴,深刻阐释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秉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哲学理念,探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保障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协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背景和本质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并从机会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三个维度设计了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3.
由于民族地区财政困难,因此必须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扭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的局面,同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也是目前我国实现地区问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均等化,进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笔者从横向均等化和纵向均等化两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八省区转移支付进行分析,进而对各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新旧制度交替所衍生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平稳运行。目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运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制度的对接;二是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协调机制;三是保证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合理分配;四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乡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2005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命题;城乡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准确界定城乡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审视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公共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本文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涵义入手,分析了体育公共服务的特征及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容,并就影响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提出了加快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平正义,其特征包括公民在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机会平等、权利和利益平等、规则平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让每一个公民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公平正义.基于如何保障公平正义的视角,指出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体育事业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效率(金牌)与公平(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健全弱势群体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完善民主权力保障制度,健全专门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法规,夯实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与县级市和市辖区相比,单纯的县级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都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做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东L县基本公共服务的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茂聪 《教育研究》2012,(6):155-159
教育公共服务是确立教育公共性应当遵循的首要价值选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而实现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目标则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多地满足人们基本教育需求,尽可能地使人们享有均等的教育权利。潍坊市构建的教育惠民中心面向社会,让教育更多地贴近民生、民心,为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机理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和方法,旨为能有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晶晶 《考试周刊》2011,(29):238-238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可以显著地解决我国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分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界定其相关内容,探求可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的重要举措,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受制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合理的制度安排。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和均等化标准的认识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求情况以及公共财政构建中的特点,说明我国应将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一致,福利效应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向城市水平靠拢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北京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市各级政府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以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拥堵治理工程建设,加强以治理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强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为动力,强化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着力解决北京交通/首堵0问题,加强供水排水、环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解决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非常必要。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对我国23个省份2010-2020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如下结论:在研究时间里,各省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存在相对较小的差异,我国基本公共均等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二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研究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大部分省份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向城乡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着力点。本文引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保障机制、供给模式、制度层面等研究领域和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要解决的是农村基本公共产品服务不均等化问题。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充分发挥和完善政府职能,对实现农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财政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保证不同地区公众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已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认可。而实现各级政府财力均等化是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所在,这就要求转移支付制度发挥纵向和横向财力均衡功能。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未能有效克服政府间财力失衡的状况,甚至产生了逆均等化的现象,因此,对其加以完善以使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能够实现则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国外研究理论和国内研究理论入手,阐述了推进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中央政府解决区域发展失衡、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举措.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因为它是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和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从现实看,关键在于财政政策改革,建立起符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政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转移支付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关乎国家能否持续稳健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思路和体现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内容。我国财政的地位、职责和特性决定其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重要作用与责任。文章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基于财政的视角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