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漠童年     
正听说徐鲁写了部描述中国第一代核科学家及其后代的长篇小说,有些惊讶,也有些好奇。徐鲁素以诗歌、散文见长,何以凭小说涉足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及至读完《罗布泊的孩子》这部作品,我始发现,原来这部小说的格调、意蕴与徐鲁本人的抒情气质十分吻合。整部作品可以说就是一阙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赞歌。小说用忆语体方式,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了隐姓埋名的父辈们在大西北荒无  相似文献   

2.
客官里头请     
小说家福斯特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是事实。"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是小说。"国王死了,王后在花园里散步。"这是好看的小说。我们去餐馆,量大价廉环境卫生,这是吃饭。服务热情器皿精致菜肴美味,这是用餐。  相似文献   

3.
王少华 《档案》2017,(8):27-31
在《聊斋志异》中,《连城》是一篇颇为耐读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小说通篇洋溢着"知己之爱"。尽管从蒲松龄提出这一命题三百多年来,各种解释解说众多,但大家一致认为小说描写和歌颂的是男女之间置生死于外的"知己之爱"。也就是这种爱情可以为之生,为之死,也可以为之死而复生。在小说中,作者用传奇手法写志怪内容,具体地描写了乔生和连城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在人物思想、性格的发掘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4.
马尔烈  马峥 《出版参考》2006,(17):50-51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1998年春节过后,忽然从新疆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在大漠边缘的米兰,发现了原属楼兰王国臣民的古罗布泊人后裔!他们真是谜一样的"楼兰遗民"吗?  相似文献   

5.
高跃丽 《新闻爱好者》2011,(14):140-141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罗布人是一族依罗布泊水域而居的人群,他们随罗布泊的变迁而不断“游移”,总是梦想回到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家园。在这一个世纪里,罗布人当中最有名的传说是这样的:在罗布泊广表的水域隐藏着许多一人多长的大鱼,每逢春天就跃上湖岸,在沙滩上打几个滚,转眼变成马鹿,跑到胡杨林中栖身,等到深秋树叶落尽,再跑回湖中回归成大鱼。可今天,最后的罗布人再也讲不出这样的故事了。鱼、湖、树、鹿—…·早已无影无踪。这就是杨镜在其关于西部探险主题的近著《最后的罗布人》中讲述的正在罗布泊地区发生的故事。昔日的水乡泽国如今却是一片荒漠…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目前国内活跃的文学市场资源,扩大图书对外出版和销售渠道,鼓励中国出版社同国外知名出版社联合翻译出版,充分利用国外良好的图书销售网络来推广翻译作品。新时期小说(1976年"文革"以后的小说创作活动)是中国当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这一时期起,被迫沉寂多年的中国小说界经历了真正的转型,产生了不同的小说流派。由于重新获得了创作自由,作家们的创造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作家也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这一时  相似文献   

8.
于是 《全国新书目》2010,(17):34-34
正如张悦然所言,这本小说"无疑是温特森小说世界的入口,故事从这里开始。而所有的故事,其实也都在这里了"。本文是译者于是所作的译后记,简要介绍了珍妮特和她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成名之作,也是其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它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国内外研究者鲜少以"成长小说"为切入点对《儿子与情人》进行研究。"成长小说"是小说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类,从"成长小说"角度品渎《儿子与情人》甚有必要。本文拟从"成长小说"的文学特征和主题出发分析小说文本,以期对小说作出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邓楠 《出版参考》2015,(3):25-26
相对于以往从韩国引进的那些温情浪漫的小说,《钱的战争》更具现实意义,因而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漫画,都在韩国引起了广泛的话题和巨大反响。有人说"浪漫的韩剧也是韩国人理想中的生活,而不是现实中的韩国",那么这本书告诉你真实的韩国是什么样子,这是完全不同于我们从以往韩剧里看到的东西,同时,小说内容蕴含着人们关注的信用卡消费等许多热点话题,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环境的衬托下,体裁和内容都引起读者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席建彬教授寄来新著《文学意蕴中的结构诗学:现代诗性小说叙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研究诗性小说的叙事,话题很有意思,也极为重要,这不能不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叙事文本,小说是讲故事的.福斯特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了.可见故事是一切小说不可或缺的最高要素."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考察古代食礼,除了饮食典籍之外,小说也是个很好的途径.小说<老残游记>这部地方性文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齐鲁地区官僚缙绅的食礼.  相似文献   

13.
骆文 《报林求索》2012,(8):20-20
<正>近日,在素有亚洲大陆"魔鬼三角区"之称的罗布泊,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队员将最后一节轨排平稳放落在罗布泊镇罗中站,宣告了全长373.8公里的哈(密)罗(布泊)铁路全线铺通,成为人类征服这一生命禁区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就在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大门的时候,1999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我和库尔勒晚报记者李立、城市晚报女记者张彬彬一起成功地实现了我国新闻界的第一次罗布泊南北大穿越。有人向我们提问:“你们一不是科学家,二不是探险家,一个新闻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闯罗布泊,有什么价值?穿越成功了又怎么样?”显然,对我们的举动很不理解,确切地说是一种误解。近年来,罗布泊逐渐“升温”,不仅为国人所关注,也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热点地区。著名科学家彭加木  相似文献   

15.
罗布泊采访记张先国,段芝璞罗布泊是个谜一样的地方:丝绸之路名城楼兰在这里泯没,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在这里消逝,一朵朵蘑菇云从这里升起后又默默散开,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这一个个自然和人文之谜在寂静的荒野等候破解。正因如...  相似文献   

16.
朱茹 《传媒》2017,(1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中,新时期小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文学在经历"文革"之后的真正复兴,便是从新时期小说开始的.实际上,当今学术界对于新时期小说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果将视野从文学界推向影视界,便能获得另一种新发现,即新时期小说很多被成功改编为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有仍活跃于荧屏的力作.这便牵涉到新时期小说和同题电影的关系,即文学与影视的交集.李红秀先生独著的《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传媒》一书便专门梳理并解析了二者的关系.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作者以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科学的分类,探讨了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挣不开的情网恢恢:你焉识那样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犯焉识,严歌苓,作家出版社,2011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问世了,即使对近些年来"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多产作者严歌苓来说,这篇小说也称得上是一个"大部头"的作品。许久以来练就的娴熟文字驾驭能力让严歌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话     
《现代出版》2013,(4):56+70
旧派小说之三:狭邪小说晚清最后10年,在谴责小说这一主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小说是写士大夫与伶人、妓女生活的,鲁迅把这类小说叫做"狭邪小说"。早期的"狭邪小说"中最著名的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成书于1894年。而到20世纪初始10年,承接《海上花列传》之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运用"受活"这一方言词汇,对其"耙耧系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做了最为形象的言说。但是经过细读"耙耧系列"小说,我们发现在苦难化的生存环境中,耙耧女性不但要和男性一样承受生存的艰难,而且还要承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呈现了更为凄惨的生存状况。她们承受一切但并不"受活",活着受苦、受累、受辱——"活受"才是她们最为普遍的生存状态。文章拟从"受活"这一方言词汇的丰富内涵出发,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身份和女性经验两个方面,分析阎连科耙耧小说中女性"活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十七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十七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最后以小说《祝福》的改编为例,通过对《祝福》的改动,做到了由小说至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十七年"期间文学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