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形声兼备,视听合一,是电视新闻的独特天赋和个性,是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最大区别,也是电视新闻最突出最吸引人的优势所在。我们知道,报纸作为一种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形式的新闻媒介,只能给人以文字形象的视觉感受,有形无声;广播运用声音传递新闻,只能诉诸人的听感官,有声无形;而电视新闻以屏幕形象为主,辅以声音、音响及文字等,彩色电视还有颜色,成功地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具有以视觉形象和声音同时作用于人的视感官  相似文献   

2.
李肃人 《新闻实践》2012,(12):47-48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的最大区别就是以视觉构图的形式来报道新闻,强调视觉冲击力,也就是说必须以画面来讲故事,离开了画面这一特点,摄影报道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周骥 《新闻实践》2008,(2):F0002-F0002
现代报纸的版面语言包括文字、图片、线条、色彩等。在设计编排版面时,我们往往比较注重后三者的选择、运用和变化,而忽视了文字。而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现代文字,许多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文字都带有图形的本源,从广义上讲也是视觉元素的一种。文字又恰恰是报纸版面最主要的元素,占据着最大的比例。让文字发挥作用、闪现亮点,将使版面光彩熠熠。  相似文献   

4.
管继承 《新闻实践》2007,(6):F0002-F0002
报纸的视觉设计,文字和图片是其两大构成要素。文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媒介形态和信息渠道的增加,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开拓变化,媒体竞争日渐白热化已达到近乎肉搏战,在新闻资源高度雷同的情况下,如何在新闻内容同质化的时代做与众不同的新闻,成为当今报纸最大的挑战。面对新的传媒环境,今天的报纸已经从文字传播方式逐步转向视觉传播方式,报纸视觉形象成为新的竞争力提升点,打造全新的报纸视觉形象成为报纸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吴珂 《新闻窗》2008,(1):101-102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历史、文化,传承着人类文明;文字是会说话的图形,以形说理,以意动人;文字是视觉传达的媒介,引领我们走进多姿多彩的世界。自人类文明进入有文字的时代,就有着文字设计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运用。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信息的传播都少不了文字这一重要元素。在所有视觉类广告中,基本是采用文字、图形、色彩、影像或立体造型为符号语言,来传递广告信息。因此,在平面广告中,文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容量。  相似文献   

7.
王萍 《编辑学刊》2007,(5):65-67
报纸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一种纸质媒体.诉诸于人的平面视觉,是报纸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最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作为平面视觉媒体,报纸主要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一系列符号向目标受众快速传递信息的一种纸质媒体。它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最大的区别是诉之于人的平面视觉。受众只有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才能获知其信息的详细内容。报纸的版式是报纸的视觉形象,是报纸的广告和包装,它刺激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着读者的视线,所以,版式在报纸版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评价“一张好看的报纸”,首先是看其报纸版式,版式就是报纸版面构成的组织和结构。我们知道每一张报纸的版面都是由文字、图片、色彩、字体、栏、行、线、  相似文献   

9.
彭英  张斐斐 《大观周刊》2011,(21):60-61
人类创造了文字,进而发展为不同的文字系统和传播的手段。现在文字成为视觉传播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元素。从而文字设计也成为设计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光有图片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字的加以解说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文字设计在传统的平面设计的领域当中,从来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文字是构成海报、装帧和包装设计的基本信息内容。 在设计师未来的职业生涯里,文字设计同样会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它作为视觉传迭设计中的一个基本信息元素,在不同的设计领域当中有着不同的生存空间。时代把人们置于图像和文字的同一体系当中,感官的视觉冲击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和思想。因此.文字与图像在设计中的重要性的等同的。  相似文献   

10.
蔡长虹 《传媒》2007,(7):62-63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能指系统,视觉图像的确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文字符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文化建构中的地位,视觉符号的存在与大行其道也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但视觉语言并不排斥文字思维,视觉文化也并非要与自然语言决裂,那些认为视觉传播将要和势必取代语言信息的视觉中心主义者,无疑存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夸大.我们有必要从语言文字符号的角度,对视觉文化在传媒时代的含义和走向做一番厘清和规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视专业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屏幕文字逐渐成为各个栏目视觉内容的重要部分。人们接触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多,所以,电视编辑不能只关注文字的可读性,还要逐渐增加屏幕文字的视觉表现效果。通过对屏幕文字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屏幕文字在电视画面编辑过程中的规范性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书籍装帧中文字版式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在读者与书籍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然而,在当今书籍装帧的某些设计作品中,文字的版式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作品中忽视文字元素的设计,字形本身不具美感,同时文字编排零乱,缺乏正确的视觉顺序,使书籍难以产生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也不利于读者对书籍进行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13.
郝爽  韩亚  向彦霖 《大观周刊》2013,(5):134-134
文字在信息传达上有其独特的“表情”,在海报设计上也不例外,对文字设计的情感美学的研究也将是我们设计师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结合海报主题进行文字设计,从字体设计和文字版式设计着手,把握文字内容的意境,创造出与海报和谐统一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字体和个性化的版式,以给予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比较直接的视觉诉求力,这样的文字设计将能获得“形美以悦目,意美以感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斐 《今传媒》2014,(4):104-105
"女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性别文字,它是由女性所创造的文字符号体系。女书的私密传达在一个私密的关系圈中交流和沟通,而这样的传达方式也是小众的。本文在此提出了:女书"私密"的传达一说,对于其传达中存在私密性的提出做了一些界定。女书的文字—女字,是属于她们小众圈子里的视觉传达符号,是私密传达的视觉符号。本文根据女书的视觉语言,分析女字其中的视觉元素和视觉的形式美,希望让这种深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视觉元素,在保护和传承的女书文化的基础上,纳入设计的范围,更好的传达其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E·H·贡布里希在《图像与眼睛》中指出:"图像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传达无法用其它代码表示的信息……图像具有提供最大视觉信息的能力。"同样是新闻,读者更喜欢看图片,而不是文字。  相似文献   

16.
何冬 《大观周刊》2012,(48):352-352
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主要内容。字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设计的总体效果,是对文字的形象进行艺术处理.以增强文字的传播效果。文字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版面文字的视觉化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如何透过恰当的字体设计.使图文的阅读顺畅舒适以及美观。  相似文献   

17.
尽管图画先于文字存在,但文字却超越图画在人类的文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媒体变革的今天,受众日常生活中对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视听结合媒体的依赖、眼见为实的信息需求,以及媒体工作职责的推动等,使得人类生活在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同时,视觉重心又由文字视觉折回到了影像视觉。  相似文献   

18.
达·芬奇曾说“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同样,封面设计最神奇之处就是在二维有限空间中把文字和图片条理化,再加上创意,塑造出生动的形体,从而引导读者的视觉流程,传达编辑思想,让受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魏然 《东南传播》2016,(10):107-111
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在结构形态方面,表情符号主要运用图像与文字两种视觉修辞手段,经历了图文"一体"、"分离"和"合体"三种结构形态。在表情符号及其意义的建构方面,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视觉比拟、视觉夸张和视觉转喻。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变化和修辞方法选择倾向受到交际需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直观性、意指丰富性与精确度、娱乐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从视觉修辞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引导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陈斐 《报刊之友》2014,(4):104-105
“女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性别文字,它是由女性所创造的文字符号体系。女书的私密传达在一个私密的关系圈中交流和沟通,而这样的传达方式也是小众的。本文在此提出了:女书“私密”的传达一说,对于其传达中存在私密性的提出做了一些界定。女书的文字-女字,是属于她们小众圈子里的视觉传达符号,是私密传达的视觉符号。本文根据女书的视觉语言,分析女字其中的视觉元素和视觉的形式美,希望让这种深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视觉元素,在保护和传承的女书文化的基础上,纳入设计的范围,更好的传达其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