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运红粉组     
《乒乓世界》2008,(8):46-53
实事求是地说。这支中国女队是历史上阵容最为强大.主力队员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这支“梦幻劲旅”中,王楠、张怡宁和郭跃都曾是世乒赛女单冠军。前两人还是乒坛大满贯得主。同时,王楠已是奥运会的三朝元老。比赛经验极为丰富,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运动寿命最长,状态保持最好的人。张怡宁和郭跃也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雅典加冕了双冠王.而郭跃在女双比赛中夺得了铜牌。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说,张怡宁不会笑——无论是拿了冠军还是输了比赛,她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在熟悉的人看来,这可是大错特错。张怡宁不但爱笑,而且有时候简直爱笑得“过分”。一句不怎么逗乐的话,在她那儿就有可能成为爆笑的猛料,嘻嘻哈哈半天,开朗得就像五月的天。 世界排名第一,各种各样的金牌拿了无数,听起来好像高高在上的,挺吓人。但无论怎么看,她都是个邻家女孩的样子,朴素而清纯。近一段时间,张怡宁火得不得了。亚运会和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勇夺女单金牌,让国人对她寄予厚望。但张怡宁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世乒赛和奥运会…  相似文献   

3.
王楠/张怡宁从个体看.两代天后王楠和张怡宁无疑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都有点儿失意。王楠没能跻身女单4强,张怡宁在半决赛惨败给郭跃。但从整体看,她俩却创造了一个历史:连续在47、48、49三届世乒赛上问鼎女双冠军.她们将获得复制的波普杯。这也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获得的第四个世乒赛复制奖杯。前三个复制杯分别是圣·勃莱德杯(庄则栋)、兹·赫杜塞克杯(王涛/刘伟)、吉·盖斯特杯(王楠)。如果算上45、46届世乒赛和李菊搭档获得的两个女双冠军.王楠已经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女子双打球员。  相似文献   

4.
8月7日,第45届世乒赛的倒数第二天。这天要有两枚金牌产生,其中一枚是代表当今女子最高水平的女单金牌。在这之前,经过我们全队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世界冠军王楠及两名小将张怡宁、李楠,同时杀入女单前四名。挡在中国队夺冠道路上的最后一只拦路虎是韩国名将柳智惠。柳智惠打法凶狠,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在11月下旬举行的波兰公开赛和瑞典公开赛上,张怡宁一举夺得两站比赛的女单冠军,这位在低谷徘徊了大半年的北京姑娘,终于重新振作了起来,用成绩再次向世人证明,她依然是一个潜力和实力俱佳的优秀选手。1999年,在第45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半决赛中,张怡宁出人意料地淘汰了名将李菊跻身决赛,在决赛中一度以2比0领先于王楠,差一点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一时间,这位有“冷面杀手’之称的17岁小将在世男乒坛声名鹊起,大有赶超王楠、李菊之势。从45届单项比赛载誉回来后。鲜花和掌声使年轻的张怡宁为之陶醉,同时成绩与荣誉…  相似文献   

6.
萨格勒布世乒赛郭跃获两金一银2003年.不满16岁的郭跃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巴黎,她获得了一枚女双银牌,进入了女单8强。2005年,郭跃当时的主管教练韩华为她定下了上海世乒赛的指标:一二三。最后,郭跃获得混双冠军、女双亚军和女单季军。如果说.巴黎世乒赛属于王楠,上海世乒赛成就了张怡宁,那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的女主角则是刚刚成年的郭跃。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5,(12):0-11
入选理由:即将过去的2005年.对于张怡宁来说.也许比她获得奥运会冠军的2004年还意味深长。五月的上海世乒赛.张怡宁获得女单冠军.加上2004年获得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女单冠军.她成为了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继邓亚萍和王楠之后.拿到三大赛女单大满贯的第三人。然而一周后,厄运突至.欲在全运会预赛上大展宏图的张怡宁在混双训练中意外受伤.手掌根部骨折.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体会了一次对抗伤病和挑战自我的艰难复兴。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8,(11):12-23
无论在十几年前的“后邓亚萍时代”,还是在当今的“张怡宁时代”,王楠都是中国女队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明星;七次参加世乒赛,六次获得女团冠军,五次在女团决赛中上场拿分,王楠堪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女队缔造世乒赛女团八连冠霸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8,(4):54-54
这次广州世乒赛,我给女队的整体表现打九十分。张怡宁、郭跃、王楠、李晓霞、郭焱五名选手全都上过场,都发挥出了较高水平,表现令人满意。尤其张怡宁在比赛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扭转局势,证明了她的能力和价值。郭跃和王楠虽然都输过一场球,但她们的技术打法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李晓霞与郭焱也表现出很强的中劲。在这次比赛中,  相似文献   

10.
王楠第一次获得单打世界冠军,是在1999年第45届艾恩德霍芬世乒赛单项比赛上。同时她还获得女双和混双冠军。 这三枚金牌来之不易,尤其是女单金牌。前三轮她赢得很轻松,当进入第4轮时,她遇到了经验丰富的日本选手小山智丽。她先失一局,第二局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3比17、19比20落后),但是她凭着自己的毅力渡过难关,拿下了这场比赛。半决赛对韩国的柳智惠,她面临着更大的困难。第5局她一上场就以1比6落后,而且还是在自己发球的情况下,但她又一次挺过来了。  相似文献   

11.
年度人物     
年度人物:张怡宁 入选理由:即将过去的2005年,对 于张怡宁来说,也许比她获得奥运 会冠军的2004年还意味深长。五月 的上海世乒赛,张怡宁获得女单冠 军,加上2004年获得的奥运会和世 界杯女单冠军,她成为了中国女子 乒乓球运动员中继邓亚萍和王楠 之后,拿到三大赛女单大满贯的 第三人。然而一周后,厄运突至, 欲在全运会预赛上大展宏图的张怡 宁在混双训练中意外受伤,手掌根 部骨折,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体会 了一次对抗伤病和挑战自我的艰难 复兴。 十月的十运会乒乓球赛场,张 怡宁依旧闪亮,复出参赛不久,她 就带领北京女队击败强敌广东、 香港,江苏、辽宁和山东,卫冕成 功。女单决赛,她从1比3落后,到 4比3逆转,摘走桂冠;从九运会广 州负于王楠,到十运会无锡击败王 楠;从激情似火,消极比赛,到兼 收并蓄,有抑有扬。这也是她在世 界三大赛称雄后,首次在国内最高 级别的赛事中超越王楠。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技、战术之外,心理与意志的较量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在关键比赛时,能够正常或是超水平发挥,则往往还需要靠比赛经验。 处惊不变,靠经验 在第45届世乒赛女单决赛中,王楠曾以0比2落后,后来她能连扳三局反败为胜靠的就是经验。本次世乒赛单项比赛,王楠的状态一直很一般,并没有达到最高点。在决赛中,张怡宁连胜两局之后,王楠从第三局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体操王子"李宁一举席卷六枚金牌,创下体操运动史上的奇迹。25年后的2007年,前南斯拉夫不复在在,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第49届世乒赛单项赛,昔日的"体操王子"携"李宁"公司的员工见证了又一奇迹的诞生。萨格勒布席卷五金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创造了至少五项新的纪录……继36、43、45、46、48届世乒赛后,中国队第六次包揽世乒赛五个单项冠军;中国乒乓球女队在世乒赛的历史上首次完成女单、女双两项比赛对外保持不败的壮举;王励勤成为继庄则栋之后,第二个在世乒赛上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的中国人;王楠第五次捧起波普杯,并由于和张怡宁在47、48、49届世乒赛上三次登顶,而将获得国际乒联颁发的复制"波普杯"。同时,这是王楠参加的第七届世乒赛,迄今为止,她共获得了20个世界冠军头衔。她也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唯一一个获得两个复制杯(吉·盖斯特杯,波普杯)的人;由于中国选手的出色发挥,欧洲人直史以来第二次(第一次为大阪世乒赛)在世乒赛五个单项的比赛中与奖牌无缘。  相似文献   

14.
张怡宁     
张怡宁6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省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张怡宁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已经取代王楠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蝉联女子双打(与王楠)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2004年世乒赛女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韩国站、长春站女单、女双冠军,新加坡站女单冠军、女双四强,克罗地亚站女双四强,日本站女单冠军、女双亚军,雅典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女双冠军;张怡宁…  相似文献   

15.
在2004年10月2日至9日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中,各获两枚金牌的江苏队、北京队在江苏无锡成为大赢家。男团比赛中,江苏队凭借新生代陈玘、单明杰以及老将秦志戬的出色发挥击败了八一队摘取了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女团决赛则是九运会的翻版,实力强劲的北京队再次将河北队夺冠的希望化为泡影,牛剑锋奥运会后低迷的状态也让众多球迷为她捏了一把汗;在雅典只获得铜牌的王励勤依靠雄厚的实力和冷静的临场表现击败了北京队新秀马龙获得男单冠军,王励勤谦逊的态度和兢兢业业的精神也同时令各省市教练员将其视为职业球员的楷模;尽管张怡宁和王楠缺席女单比赛.但状态回勇的郭焱以及32岁的削球手许琴也让女单比赛异常精彩,在巴黎世乒赛上意外受挫于巴蒂斯库的郭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全国冠军;湖北队的两位非现役国手曾佳/余世钦出人意料地斩获了男双冠军,引人注目的是.他俩同为直拍选手;江苏队的怪球手陈晴带领小将张晓武在女双比赛中登顶;辽宁队的徐辉和郭跃则在混双决赛中称雄。  相似文献   

16.
每输一次都会有一次更大的飞跃1999年大阪世乒赛前,我也没有想到她能打得那么好。从当时来看,王楠,李菊的实力都是很强的,而我们对张怡宁的定位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年轻队员。让她参加世界锦标赛,并没有指望她能拿什么成绩,主要是见见世面,锻炼锻炼,可是没有想到她最后能拿到亚军。  相似文献   

17.
宋斐 《乒乓世界》2006,(8):10-11
1997年,当时还不是女队主力的张怡宁在44届世乒赛前作为陪练陪邓亚萍练了一阶段球。邓亚萍的伤病,邓亚萍的努力和付出,都被年轻的张怡宁默默地看在了眼里。她说:"小邓的伤太多了,练得太苦了,这个冠军应该她拿。"那之前的一年,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拿到自己的第三和第四枚奥运会金牌前,在国内的比赛中屡屡碰壁,李菊、邬娜、王晨纷纷战而胜之。九年之后,这种大满贯连续输球的可怕轮回怪圈终于不可避免地套在了功成名就的张怡宁身上。  相似文献   

18.
夏娃 《乒乓世界》2004,(1):25-25
2003年12月17日至19日在香港举行的女子世界杯,是国际乒联2003年度的最后一次世界大赛。王楠、牛剑锋和张怡宁毫无悬念地包揽民比赛的前三名,为中国队在2003年的世界比赛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牛剑锋继续保持了广州总决赛的良好状态,获得了亚军。王楠则走出了前一段时间的低迷,用世界杯冠军回击了外界对她的种种猜测和怀疑,重振“大姐大”雄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乒乓球界,常常听到这样的句式:"与某某某同一时代,是他(她)的悲哀。"在郭跃华、曹燕华的鼎盛时期,与他们同时代的选手难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后来有了邓亚萍,光芒盖过师姐乔红,还把众师妹压得抬不起头来。邓亚萍退了,王楠才冒出来。王楠也压人,她压住了实力不分伯仲、运气稍逊的李菊,令后者含恨挂拍。取代李菊向王楠挑战的是张怡宁,可是两次大赛的惨败几乎让张怡宁丧失信心。再后来,王楠不行了,张怡宁翻身了,人一阔就变脸,她开始压别人,郭焱就是一个"被压迫者"。其实"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只隔薄纸一张,捅破这张纸需要实力、定力和运气。都是国家队队员,技术差  相似文献   

20.
夏娃 《乒乓世界》2003,(11):30-33
有80多名国手参加的2003年“恒顺醋业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经过8天共1125场角逐.于9月30日在江苏省镇江市落幕。在420多名参赛选手中,张怡宁收获最丰,代表北京队获得女团、女单、女双三块金牌;20岁的王皓首夺全国男单冠军,并与孔令辉合作摘走男双金牌;王楠分别与马林、张怡宁合作.获得两项双打冠军;马林除了混双冠军之外,为广东队夺取男团冠军立下赫赫战功。 国家队的所有教练员都赴镇江观看了这次比赛。本刊特邀国家队领导小组副组长尹霄和李晓东分别时男女国手的表现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