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解决公共阅览室的座位利用率低、分配不公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公共阅览室座位分配系统,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的公共阅览室的座位自助分配.该系统可以根据身份证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电子登记和电子预约,并且利用条形码作为座位的申请凭证.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座位管理服务器、大厅广播装置、门禁装置、管理员终端、座位分配终端、无线网关以及用于相互连接的以太网.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现象形成的主客观原因,阐述了读者"占座"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结合本馆实行"座位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解决图书馆读者"占座"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初次分配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基础,企业内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实现公平分配必须改革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要素、产权制度,发展和确立非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和劳动联合体集体产权。  相似文献   

4.
教室座位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影响着教育其他资源和教育机会的分配,影响着教育过程平等的实现。阐述了教室座位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与教育过程平等的关系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座位安排现状造成的教育过程不平等的两种表现,并提出合理安排座位,实现教育过程平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课题设置不合理、课题分配工作量大、学生志愿满足率低等问题,开发并设计了毕业设计课题立项与选题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教师申报课题、学生选课题都通过网络,并能对毕业设计课题进行有效评价和筛选,通过合理的课题分配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题志愿,实现了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正分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大力倡导的诸多重点学习方法之一。所谓合作学习,即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或团队,每一个小组或团队为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互助的学习模式。一、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缺点1.分组不当,忽视学生个体主动性。在进行合作学习的人员分配过程中,许多教师为图方便,往往采取按座位、按学号划分等方式。这种随机分配的方式虽然便于操作,却也不乏缺点。按照座位划分的结果就是座位相邻的学生被分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众所周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座位  相似文献   

7.
财富的分配问题是当代经济科学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它既是人们经济关系的实现形式,也是经济内容的体现。当前,知识经济改变了工业经济形态主要依据劳力、资金、原材料等要素为最重要资源的运行模式,越来越依靠知识和信息。因此,社会分配方式也应随之调整。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自习区域占座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自习座位总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这是高校图书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自习是课外学习的必要补充,高校图书馆必须解决学生自习座位不够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加强学生入馆培训,引导学生不要有占座的行为;加强馆员对自习区域的管理,定期清理占座物品,并建立健全自习区域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图书馆学生占座问题严重、座位资源紧张的问题,设计了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Flask框架、Python和My SQL设计实现了图书馆座位预约相应的功能.经测试,系统基本功能已实现,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解决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经济问题。国家不仅要制定各项有利于充分就业的经济政策,使劳动者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收入分配方面考虑各方利益群体关系,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解决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经济问题。国家不仅要制定各项有利于充分就业的经济政策,使劳动者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收入分配方面考虑各方利益群体关系,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分配”观。这一分配理论的鲜明特点是:将分配问题看作所有制解决之后的重要问题;分配理论包含了国家如何分配宏观经济资源的问题;不仅对分配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了阐述,而且对贯彻分配原则的制度保障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刘少奇提出,分配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分配问题关系重大;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解决好劳动用工制度,保障按劳分配等。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扩大就业、发展教育、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有在现实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坚定地实行社会平等原则,不断提高公平程度,才能有效地促进效率的提高,为了实现公平分配,提高效率,本分析了在商品或劳动产品所实现的价值中,包含着自然资源价值,社会资源价值和劳动的劳动价值这三种价值内容,从而认为应当把其中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社会资源价值分配给社会掌握用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改造和开发,把其中的劳动价值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劳动个人,由于按劳分配原则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实行简便易行并符合公平分配原则要求的按资分配和人道主义救助相结合的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收入分配是一种个人收入的转移,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第三次收入分配作为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重要补充,具有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以及转移支付的功能,对于实现我国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以及和谐社会构建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第三次收入分配的道德、经济、心理、制度等基础,应针对我国第三次分配存在的诸多问题,多途径地推动第三次收入分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产权制度对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国有国营资源产权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行业、地区收入差距大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中,预算软约束造成资源垄断行业非正常的高收入和高福利;国有产权代理人行为治理失效使体制内外的寻租者获得大量非法收入,并造成财富分配差距扩大。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关键是改革现行资源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新川  张磊 《中国科教博览》2005,(6):123-124,1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此外.还必须使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同传统和谐思想相契合.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关系。由此出发.本文初步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中.传统儒家和谐思想对正确处理利益分配的思想借鉴、实现利益分配均衡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利益分配均衡.应当如何统筹社会资源“三次分配”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是社会资源分配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在劳动能力和社会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群体间收入的差别。如果公民间收入差距过大,将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人们的基本权利,造成非正义的结果。我们必须区分收入差别中的合理和非正当因素,并且采取适当的途径缩小公民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理论的探索过程与不足,讨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公平含义、分配是否必须出清、公司自身能否成为分配主体以及剩余归属。本文结论如下:(1)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应理解为相对公平,其含义是没有要素所有者感觉到分配过程存在明显不公平。(2)公司自身能够且应该成为分配主体。(3)分配未必出清,只有在公司解散或破产时,真正的出清才会出现。(4)剩余不应为股东独占,应赋予股东之外的其他要素所有者参与剩余分配的权利和转让该分配权利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德性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精髓,也是领会亚里士多德分配公正思想的一个独特维度。对德性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德性标准的一致认同,为分配公正的实现提供了伦理参照系。分配公正以公物为分配对象,以应得问题为核心要义,在解决应得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得其所应得的价值诉求,而这一分配公正理想的实现,又必须以德性作为应得的衡量标准,通过几何比例原则将分配公正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