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主要用于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检测和维护,是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设计的巡检机器人系统能够控制和引导巡检机器人本体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上自主地行走,跨越障碍,将检测到的图像信号传回地而工作站,接受地而工作站的遥控操作。采用机器人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将减轻输电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与难度,提高巡检效率与质量,保证线路质量,对输电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阐述一种新型的输电线路防外力入侵监测和预警系统,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硬件系统中的精密微波雷达采集输电线路外力入侵信号,并将入侵物体的详细位置和形状信息通过智能分析,有效联动智能云台摄像机采集入侵物体区域的视频图像信号,所得图像信号本地存储查询并通过无线/有限通信模块发送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经监控软件处理后,如有外力入侵,则监控中心发送指令使声光报警器工作;同时通过短信或彩信方式告知监控人员,监控人员在监控中心喊话,通过喊话喇叭输出,提醒其离开危险区域。本智能装置的显著特点是可以实时在线监测输电线路的外力入侵,工作稳定,检测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李鹏 《大众科技》2010,(11):127-128,134
绝缘子污秽闪络和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有着极大的威胁。文章设计了一套在线监测系统,测量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电流与环境温湿度,作为判断绝缘子污秽情况的依据;采集绝缘子及附近线路的图像,作为判断线路覆冰情况的依据。采集到的各种数据通过GPRS模块和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以无线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  相似文献   

4.
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时电网公司保障电力供应的重中之重,因此电网公司需要周期性地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对出现问题的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在早期主要采用人工攀爬杆塔来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这种方式效率低,风险高.目前,电网已经将无人机拍摄高清图像作为巡检的主要方式,这会产生大量巡检图像数据,为了高效率地处理这...  相似文献   

5.
自国家交、直流电网成为电网骨干网架后,国网公司对线路的精细化运维要求越来越高,并提出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一套智能巡检APP,利用先进的便携式移动设备为硬件载体,并集合GPS、4G无线通讯、GIS等技术,以输电地理和杆塔信息基础应用平台为数据基础,对管辖内的输电线路进行日常线路巡检及维护,以实现输电线路巡检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流程化、规范化、智能化,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介绍了一种铁路电务智能巡检机器人,它包含无线充电、自动巡检图像识别、本地监测等应用模块。该机器人实现了对机房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仪器仪表的实时识别,从而彻底解决了高速铁路区间信号中继站监测的漏报、误报问题。该方案与传统的铁路一线人工巡检相比,能够更好的满足铁路对事故预防及安全预警等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机器人巡检系统分析图像数据、检测故障隐患的处理流程,以及故障信息的保存管理方案,介绍了图像信息处理软件分析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获取故障特征值的过程,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检测方法对故障特征值进行判断,并形成可视化故障检测报告。该软件可以对红外图像进行自动化处理,并在少量人工辅助的条件下对可见光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基于图像的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的自动化处理程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十三五"背景下国家更加重视电网的建设,并且高压输电线路的应用更加广泛,但是由于高压输电铁塔的特征,检修工作存在很大的挑战,对此可以使用机器人开展巡检工作。基于此,本文将阐述攀爬巡检机器人的效用,分析其技术方案以及优化方案,旨在完善攀爬巡检机器人的功能,降低巡检工作的难度,促进国家电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及通信、电源、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的理论研究与装置的研发均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阐述了智能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全景感知技术的智能输电线路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电力设施巡检是有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输电线路及其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传统电力巡检系统的导航定位并无电网设备相关地址信息,对线路路径也描述不足,有时候导航功能无法发挥作用。提出一种符合电力巡检特点的改进优化后的电力巡检导航解决方案,该方案除具备线路智能巡检功能之外,还能将变电站和线路杆塔坐标标注在导航地图上,通过补充采集部分乡村道路和人行便道信息,实现到变电站和线路塔位的行车导航和步行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