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叙事学是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重点关注叙事作品的接受过程,旨在挖掘读者在叙事理解时的认知或心理.国外的认知叙事学研究已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理论思想包括戴维 ·赫尔曼对"故事世界"的建构、莫妮卡·弗卢德尼克的自然叙事学、玛丽—劳尔·瑞安的"可能世界"与"认知地图"理念、玛丽莎·博...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艺理论界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发展,开始关注以前忽略了的语境和读者。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调整自身往理论化方向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性别研究视角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叙事学也不例外。这两方面的转变呈现出理论与批评并行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兰瑟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探索叙事形式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基于前期叙事学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成果,也符合西方各种理论由各自建构向相互借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笔者关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第二阶段的新发展与新命题走向,指出创新和重点是探讨新引入的各个研究方法的融合和对比,以及对新的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新叙事学研究领域、叙事学研究的历时转向、各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互融并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所讨论的后经典叙事学研究动向,不仅仅是第二阶段的发展特点,也是主要命题。  相似文献   

4.
后经典时代,叙事学以复数形态存在。中国叙事学的存在形态也应当是复数,尽管中国叙事学复数还只是一个构想,但这个构想完全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谭君强提出的审美文化叙事学和比较叙事学作为学科方向为叙事学学科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且其叙事学既可以是叙事学复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中国叙事学复数的组成部分。同时其学科方向的提出证明了除跨学科视野之外,也可在叙事学的裂缝中发现新的生机,提出新的学科方向。而且其自觉理论意识也是中国叙事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电影桥段是近年来电影研究和评论领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指的是比较经典或流行的电影叙事模式与表现手法,包括动作、表情、场景、台词,以至部分情节、片段及其衔接手段等。根据表现特点及表现意图,可将其分为叙事型、抒情型、教育型、心理型和情理型等五大类型。在影视艺术中,桥段有成为专业术语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情节在《水浒传》的叙事中占有重要位置。前代批评家们对其情节的组合已有探讨,但多限于“文法”层面。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这些组合规律还有其功能性的意义即形成线性叙事。  相似文献   

7.
语用模糊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戏剧作品中,语用模糊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以戏剧《茶馆》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人物会话中所采用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从而说明这类策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汉语戏剧具有区别于一般英语语料的特点,分析框架既基于前人提出的关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又不局限于该框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评论干预是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叙述者利用评论的方式去干预叙事作品,并且体现叙述者和隐指作者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的手段。文章从评论干预的类型和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池莉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虽然戏剧与电影同根同源,但是电影比戏剧表现人物和情节的手段更多。把戏剧改编成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在戏剧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戏剧的情节转化成电影的情节,必须对戏剧的故事情节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该文以“开心麻花”将话剧《夏洛特烦恼》改编成电影为例,从表演方式、时空与情节、视觉化表达等三个方面探析话剧改编成电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欲望叙事使苏童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电影化趋向,这正是其能有七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的根本原因。欲望叙事不仅是当代小说和电影都热衷表现的内容,而且也是它们共同仰赖的重要艺术表达手段。分析欲望叙事在苏童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苏童小说在被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其欲望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所发生的转换,以此探讨纯文学较之电影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伪君子》与《哈姆莱特》作为古典戏剧,虽然分属喜剧与悲剧,但是在三角叙事、戏剧结构以及台词信息传递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三角叙事作为戏剧叙事的基本单位,引出环环相扣的剧情,并对戏剧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而台词作为联接三角叙事与戏剧结构的桥梁,通过隐藏、暗示、显示信息引发悬念并推动戏剧发展、冲突以及高潮。  相似文献   

12.
科幻电影引入体育场景的设计与叙事,代表了体育活动的当代影响力,也代表了科幻电影独立思考和价值批判的纵深维度。以经典科幻电影《异形4》中的篮球对决场景为例,通过分析这一独立叙事单元的结构,力求呈现克隆人蕾普莉天赋的超人类身体能力,融入整个《异形》系列电影的科学预设与叙事背景中,提炼《异形4》中篮球对决场景的意义所指。研究认为,在科幻电影的整体叙事框架中,体育场景叙事承担了某种隐喻功能,丰富了科幻电影的叙事方式,深化了科幻电影的主题表达,彰显了体育活动之于人类主体性存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芳 《职大学报》2010,(1):56-58
米克·巴尔在提出视觉叙事学的基础上,将斯皮尔伯格改编影片与阿丽丝·沃尔克(Alice Walker)的原著小说《紫色》进行细致的互文性分析、文本比较,批判斯皮尔伯格消极意识形态观点的叙事表现,揭开遮蔽原著性别特质的"无视效果"这一重要原因,为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有效对接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从叙事学的基本问题出发,结合海明威的叙事理念,从叙事语言、人物关系和叙事线索几个角度分析《老人与海》"简而丰"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清代小说、戏剧的叙事理论厘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审美内容,发现该剧通过情节设计,有效地抓住观众眼球,用小说叙事放慢节奏的手法引动观众兴趣.《人民的名义》一剧设计了一系列似中有异、同中相反的人物,体现了传统叙事学理论中"避"和"犯"的辩证关系,从而实现了故事情节的"千曲百折""突起波澜",为观众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感知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6.
结合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和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发掘出隐藏在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表层叙事结构下的多组二元对立模式,如黑与白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有形与无形的对立等。由此构建了一个彼此交错的复杂文本,并赋予小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妙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以视觉为主导的方式向受众传达着信息。叙事技巧,是完成一部好的电影作品的关键所在。电影可从其内、外的双重视角,分析主客关系怎样影响电影的叙事与内涵。从而探索电影外在形式、与内在叙事之间的关联。李安的《卧虎藏龙》不仅展现了中国功夫的形式美,还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精神、山水如画之美,仗剑如侠之豪气。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卧虎藏龙》以其独有的明丽镜头、深沉地叙事风格、和突出地东方韵味深深征服了受众。也为我们树立了面叙事与内涵和谐统一的影视标杆。  相似文献   

18.
田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0):154-155,168
好莱坞著名导演蒂姆·波顿以其哥特风格独树一帜。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集中展示了波顿的个人特色。影片承袭了经典童话叙事结构,又不乏波顿对经典作品的戏仿和波顿一贯的哥特元素。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哥特与幻想充分融合,充分展现了蒂姆·波顿的导演风格。  相似文献   

19.
《刺杀小说家》不同于既往类型化的线性叙事,其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皆是在现世界与异世界互文的平行时空中展开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原著小说以文学语言构建的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使其在文学性的堡垒中获得"电影小说"的画面感,然而电影改编所依循的镜头语言促使导演路阳在电影性的多重叙事空间中落实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的真实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一部著名的反战戏剧,全剧共十二场,剧本打破了传统的剧情结构,以叙事戏剧的艺术性为视角探讨布莱希特《大胆妈妈》的陌生化戏剧理论、戏剧结构、戏剧的教化功能,可以清晰地看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在戏剧中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