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快乐》选自钱锺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锺书创作的基调是讽刺。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①钱锺书的这种讽刺有时近于刻薄,往往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半个多世纪来作为现代文学家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国内研究的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述评,指出新时期近二十年《围城》的研究比此前三十年有长足的进展,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有新的探索,新的特点;然而,《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个尚未充分展开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副博士学位。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学所研究员。以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成绩卓著。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论文集《谈艺录》《管锥篇》(四卷)等。  相似文献   

4.
钱锺书散文将"造艺意愿与学术研究"打通,其幽默的外衣内包裹着一颗智慧的灵魂,是一位旁观者在人生边上的"眉批"。演讲稿《谈中国诗》即是其中一篇具有学术价值的文艺随笔,须将之放在钱锺书散文中考察,并与其学术思想联系起来,方可得出正解。课例《谈中国诗》谈谈钱锺书散文教学及其存在的问题。钱锺书作品教学虽然任重道远,但钱锺书不可缺席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5.
《写在人生边上》疏证汪少华《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1941年12月开明书店初版,1983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199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钱先生早年所写的这本散文集虽然不足三万字,但是,“涵盖《围城》的人生探索,贯串...  相似文献   

6.
书讯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著商务印书馆定价:16.00元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7.
据何启治撰写的《〈围城〉曾经沉寂30年》一文介绍,1946年2月25日,《围城》始刊于《文艺复兴》。在该期的"编余"中,李健吾表达了发表《围城》的欣喜之情。6月,仅看了前三章的邹琪就在《小说世界》里对《围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者钱锺书散文写得字字珠玑,这些东西搬在小说里  相似文献   

8.
《围城》是一部风靡海内外的文学名著,也是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名著阅读书目之一。课例《从宁波到溪口》节自《围城》,在理解其艺术成就和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尝试钱锺书小说阅读教学,并为探索"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钱锺书的文字一向以幽默风趣而著名,然而没有人能绝缘于时代,钱锺书在抗战时期依然面临大时代对他个人创作的影响,出版于抗战时期的《写在人生边上》在呈现钱氏一贯的风格外,同样留有战争年代特有的阴影,受到时代的渗透,在看似不经意的幽默比喻中同样保留着战争年代特有的印痕,成为特殊年代的另类记忆。  相似文献   

10.
钱锺书的《围城》,不是空前但也绝后,它那让人常看常新时看时乐的本事,恐怕很难再有人可以复制和超越了。写《管锥编》、《谈艺录》是做学问,写《围城》则是做人,想把人做好,当然要比做好学问难得多。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相似文献   

12.
大师小传钱钟书 (1910.11.21—1998.12.19) 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转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秋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大等校任教。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先生世称“文化昆仑”。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以机智诙谐,才情横溢饮誉海内外。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披沙拣金,融广博知识和精卓见解于一体。滴水见光,著从微现,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亦能窥见机智诙谐和识义卓绝两个特点。《读〈伊索寓言〉》是其中的一篇,作者以智慧之笔洞烛世相,以哲人之思观察社会,用幽默语言展人生别开生面之情趣。  相似文献   

14.
董斜川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锺书《围城》第三章叙写诗人董斜川行状 ,说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 ,内调回国 ,尚未到部 ,善做旧诗 ,是个大才子” ;又称“董斜川的父亲董沂孙是个老名士 ,虽在民国做官 ,而不忘前清。斜川才气甚好 ,跟着老子做旧诗” ;复借赵辛楣之口介绍说 :“董太太是美人 ,一笔好中国画 ,跟我们这位斜川兄真是珠联璧合。”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中承认董斜川“有真人的影子 ,作者信手拈来 ,未加融化” ,“锺书夸张了董斜川的一个方面 ,未及其他”。钱锺书《谈艺录》弁首 :“友人冒景 ,吾党言诗有癖者也 ,督余撰诗话。曰 :‘咳唾随风抛…  相似文献   

15.
最是读书滋味长。那悠长的回味,萦绕于眉间唇边,更倾注于字里行间。"《我们仨》问世四年后,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会使人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也曾这样说:"人生是一本大书。"他要把自己的灵魂嵌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中。斯人已去,而他生命的文学又从他夫人杨绛的生命中延续。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  相似文献   

16.
叶茂 《学习之友》2014,(9):15-16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里,留学生方鸿渐在回国前曾有那么一个夜晚,难以入睡。父亲和资助自己读书的未来岳父的信同时寄来,意思大概是翘首盼望海外博士功成回来,定能大展乾坤。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围城》和《天边外》普遍存在的围城现象,两部作品在围城结构模式及人与“城”的关系之间的差别,尝试对人生困境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8.
虽然已知我的老师钱钟书默存先生以是耄耄高寿而又卧病有年,但当中央电视台1月20日报道先生逝世消息时,我这个年届古稀的人仍忍不住悲从中来,泪下酸鼻。“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先生间年前所写石遗先生挽诗中的这两句,正好表达了我此时的心情。先生的逝世,不仅在我是痛失一位良师,而且对民族乃至世界是一个莫大的损失。我早在无锡读中学时,就读过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和《围城》。那是受我叔父朱南铣(1916—1970,笔名一粟,已故红学家)的影响。我叔父在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时旁听过先生的讲课,盛赞先生的才…  相似文献   

19.
<正> 文艺界老前辈夏衍对柯灵有句戏言:“你捧钱钟书,我棒杨绛!”钱钟书的《围城》引动了中外的“钱学热”,杨绛的《洗澡》也使她以耄耋之龄跻身小说界。两部小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一种超脱冷静的态度,一种机智的局外人的姿态,“写在人生边上”(钱钟收散文集名)的旁观者清的超迈。“我觉得《洗澡》好象《围城》的姊妹篇,有同样的幽默隽永,机巧犀利,同样是本学者小说,只不过更多了一些女性的细腻与宽容。”两位作者都对社会人生,民族文化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态作了细致客观而又鞭辟入里的解剖,而这种机智冷静的态度便源于他俩作为学者文人又为夫妇的相互趋近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作为蜚声中外的学者和作家,是以博学和智慧闻名的,他的为数不多的小说“每篇象一朵有刺的花,美丽、芬芳,发出无限的色香,……”无论是称誉于世界文坛的长篇杰作《围城》,还是精巧别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都以其独特的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风格。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现象。一、对病态知识分子的机智讽刺鲁迅、老舍、张天翼等现代讽刺作家笔下的讽刺形象是多种多样的。与他们不同,钱钟书小说讽刺形象的独特性在于几乎集中地描写抗战初期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