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题目]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像,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相似文献   

2.
[试题回放]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请以"精彩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精彩一幕"、"精彩瞬间"、"精彩人生"等),再下笔作文。  相似文献   

3.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误区一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剖析:"发声停止"和"声音消失"是两回事,"发生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音,但原来被传出去的声波在介质中仍  相似文献   

4.
声学在物理中考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很难的题目,在考题中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和"控制噪音的途径"这四个方面出题.一、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综合利用例1.(2013年哈尔滨)下列有关声  相似文献   

5.
正"声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中考也不乏相关知识的考查。现结合江西省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对声现象中考考点进行梳理,并在文后附有中考相关真题,供同学们学习之用。考点一、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中考说明里面对本考点的阐述。结合教材,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6.
【题目阐述】"听听____的声音"这道半命题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听觉感官,用心聆听身边的一切声音,用心感悟,深入体验,动情抒写。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他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会做得最认真,也做得最好。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幼儿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本次活动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试图通过创设蕴涵问题、疑惑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静电"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在干燥的日子小朋友之间拉手时的"触电"感,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大班的孩子对此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相似文献   

9.
看到"钟声"这道题目,首先要想一想:我们平时听到的钟声是什么样的?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佛寺里的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一种是家里的挂钟、闹钟等计时器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同学少年》2008,(10):18-21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2.不得抄袭;3.书写规范,工整。  相似文献   

11.
【题目】花开花落,风霜雨雪,是科学;日月星辰,宇宙奥秘,是科学;技术发明,劳动生产,是科学;生活万象,社会变迁,是科学……科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的吃、穿、住、用、行,没有哪一样能离得开科学,没有哪一样不是科学的产物。请以"身边的科学"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试题〕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像,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否则扣分。〔试题解说〕广东省2004年中考作文试题一改往年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首次采用了话题作文。这道作文题,无论内容上还是体裁上,都具有极大的选择空间,给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13.
一场考试过后有这样的两种声音:学生的声音——考试的题目都没见(做)过;老师的声音——这份试卷的大部分(所有)题目都讲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是不是有人在推卸责任?剖析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对我们的教学会有所帮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认为这两种声音都是实事求是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学生的出发点是题目的表象(式子结构、已知条件、问题结论等),老师的出发点是题目的考点(考查的知识点、解题的方法、题目的类型等).这两种实事求是却背道而驰的声音的客观存在,就是我们学生学不好数学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4.
小梅是一位"高四"生,她有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失眠。每天中午,她都在焦虑与煎熬中度过。她感觉心跳加速,脑子混乱,仿佛有一个声音不断在告诉自己:"你还有很多英语单词没背,还有数学题目没弄明白……"另一个声音又告诉自己:"你现在还不休息,下午就没有精力,晚自习就更  相似文献   

15.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你可能会疑惑这么细小的声音怎么能听见。其实,声音是无处不在的,现在,请唤醒你心灵的耳朵,随作者一起去聆听金丝雀在窗沿唱歌的声音,聆听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聆听在口中嚼碎几片脆脆的饼干的声音……(丹顶鹤)  相似文献   

16.
【题目】请以语文无处不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多角度观察,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充分展现语文的用途与魅力。【病文】语文无处不在我喜欢语文,因为语文无处不在,它就像空气一样和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朝夕与共。周末,闲来无事,我和姐姐去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初秋的风轻轻地拂在脸上,有种说  相似文献   

17.
【题目设计】请根据在中学所学的声音共振现象及原理,以"有趣的共振现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训练思想】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云浮市云城区邓发小学五(8)班的赖首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幸福追求"。我的幸福数不尽,我的幸福无处不在: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这些都让我无比幸福。随着一点点长大,  相似文献   

19.
"左联"成员是一群身无长物的知识分子。他们依靠手中的笔谋取生计并影响社会。为了将他们呐喊的声音传递到民众中,他们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同人刊物,并通过各种人脉关系走向公共媒体,同时利用电影、戏剧和工人夜校等形式作为传输思想的管道。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他们开拓出了无处不在的表达空间。与无处不在的表达空间相比,"左联"由于其倾覆既有社会秩序的主张和与中国共产党之间非常明显的联系,使其无法见容于国民政府,这就导致了它的成员不得不活动于地下状态。这样的活动状态使"左联"知识分子无法在上海社会构建起正常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声现象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面结合中考中出现的题目,作如下分析以便供同学们在学习时有的放矢.一、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例1 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