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1,(2):109-113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形势要求,滁州学院食品专业多措并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促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培养具备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教育理念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学生配套实施不完善等方面。本文以滁州学院经管类专业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滁州学院现阶段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度激励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改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经管类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之一,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具备相对完善的旨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创业教育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以上国家创业教育的先进模式,对于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教学评价典型相关分析,明确了传统地方院校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结合本校校情,大力开展培养模式改革,并通过多元介入,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就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专业教育体系提出,高职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找准目标定位;在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调整优化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成立创业学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工科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人才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新工科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人才教育体系的构建,最后论述了新工科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人才教育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进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在深化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存在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型师资短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从课程建设、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实现应用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三育人高职教育理论,详细分析了该校通过三育人教育理念的实施,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育人方面,通过打造创新校园文化,建立文化创意基地,构建“三化”创新教育体系等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复合育人方面,通过开设复合专业,整合复合课程与证书,培养复合能力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协同育人方面,通过协同创新战略,推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从而实现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微微  吴烨 《文教资料》2010,(33):215-218
本文以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论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钱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分析了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旨在探讨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中缓解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以及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师资严重不足、与专业脱节以及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十三五"的开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急需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呼唤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的改革与体系建设要以专业为依托,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分析了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优缺点,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对比找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一套全面、系统化、适合我国国情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参考意见,期待寻找出一条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迫切需要大批创业创新型人才,积极探索通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才培养改革的路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文章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进行了探讨,指出高职院校应抓住时机,大力开展高效的创业教育,还提出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并总结了高职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够具备“四创”能力和水平的人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众创空间平台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构建基于“四创”全流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供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小峰 《考试周刊》2011,(13):17-19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为了摆脱"低水平的高就业率"的人才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借助教学改革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本文结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践,研究了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构建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开设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调整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结合调查研究,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从观念、教育体系、教师队伍、实践平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等方面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2):115-117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滁州学院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了解滁州学院大学生对野战运动的认知情况,拟开设新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以及野战运动的开设对于滁州学院体育课程创新改革的可行性,同时为其他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芳  徐颖 《教师博览》2024,(3):20-22
课程思政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普遍存在“思专创”融合度不高、实践平台供给不足、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江西科技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中的有益经验,提出“思专创”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并从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实践平台体系构建、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明确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以培养社会和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但创新创业教育仍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文章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及"教练式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人才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和重要发展引擎。成都学院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和人才培养创新驱动下,立足本校,依托学校办学优势,坚持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要在模式、途径、机制3个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形成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整生态链。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与通识教育选修课衔接的新模式改革已在各高校实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为创新创业与通识教育选修课衔接带来契机。通过完善体系、健全制度以保障改革贯彻执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