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璐 《成才之路》2013,(10):10-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服装产业大规模调整升级,迅猛发展,致使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到目前为止,服装专业仍是职业学校的热门专业,而为了能够使得学校在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方面更进一步开拓,教师要对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左滢 《学周刊C版》2015,(6):2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不断地提高,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保障,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衣着打扮。对于我国的服装纺织产业来说,工人需求量很大,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服装专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的改善,服装专业教学随着市场对服装设计的不断提高,也进行了不断的教学完善。教学中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整个服装教学中尤为重要,服装专业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一些方面对工作室教学模式提出了规范化要求,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服装产业发展及其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装产业将而临新的发展机遇.21世纪中国服装产业要腾飞,正极力呼唤教育的大发展,怎样为服装产业培养合格的中高级艺术、技术、管理人才,给服装专业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对其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其结果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服装产业“西进”与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新的形势及我国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构建理论教学纵向相互交叉、横向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统一规划、三个层次、分类实施、开放教学”的架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彰显专业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作为服装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服装设计却一直原地踏步,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着重探讨了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九一年我院试办高职以来,我们《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全体教职工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以服装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以为服装产业培养和输送高等技术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投入到高职服装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作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下面就我们几年来在专业建设上的主要作法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提是社会产业的需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现代服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对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也不断提出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所以,在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时,在注重教学的规范性的同时,还要强调其丰富性和应变性.  相似文献   

8.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服装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工业化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探询高职服装教育教学与服装产业结合点,即建立一个同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实训场所,按产业运营机制组织实施教学;同服装产业的联合、与社会的融合,建立以预就业为目的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对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运作有更深刻的了解,接受预就业训练,完成与企业之间的接轨。从而进行示范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高职服装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服装专业人才教育方法及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江 《文教资料》2006,(19):32-33
服装教育是服装产业发展的基础,学生毕业后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位服装专业教师深思的问题。在高校服装专业人才教育中,我们以市场为基础,以专业理论研究与市场技术相结合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服装教育方法创新、师资和教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重要因素,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既完善又灵活的教育体系。我们参与到市场中去,了解市场、探索设计教学与市场的切合点,为服装教学积累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为我国服装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服饰品产业是指以服装为中心,围绕服装的包括首饰、鞋帽包袋等配饰在内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服装时尚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它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行业.文章围绕服饰品产业的结构链展开,深入研究服饰品产业各链条发展现状,针对服饰品专业市场需求情况下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适合我国国情与服饰品市场需求的现代化服饰品专业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服装专业大学生创业有两大优势。一是因服装市场潜力巨大,服装产业链条长且完整以及服装本身具有特殊性的服装行业特点所蕴含的创业优势,二是多样的专业分类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提供的创业优势。但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缺乏市场意识和管理经验以及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支撑,是成功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明确教学目标,以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后作业布置和实习要有针对性,加强服装专业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教学是当代教学理念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服装专业教育理念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形成了适应人才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共同培养的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本文结合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对服装专业信息化平台的理论构建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服装高等教育的教学条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教育适应产业发展"为宗旨,探讨了服装专业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知识经济,信息社会都在冲击着我们现行的教学体制.原有的教学模式及课程结构已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中国正在由"服装加工大国"向"产业开放"和"国际服装中心"的目标迈进,这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教育也将随着这一大趋势.重新定位,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我国服装教育的一个转型期.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先进的服装教育理念和经验.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既有民族特色又与国际运作规则接轨的服装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服装设计专业,经过20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教学,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服装专业教学不仅要有优良的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服装专业的热爱和执著.那么,在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追求呢?以下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迅猛和国际化合作办学大背景下,加快推进高职服装设计教学国际化双语教学建设势在必行。从高职服装设计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中英项目服装和服饰设计专业为实例,对我国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模式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的服装企业正值产业转型,急需服装专业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作业程序、设计观念及设计管理等各方面技能作出相应调整,因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必须进行创新思考与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服装企业现状及对人才新的需求,分别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定位与创新设计;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及参赛交流;科研促教,构建“双师型”队伍,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实现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形成专业交流群和文化生态圈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考,与服装行业同仁商榷,以求服装教学真正能为市场、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服装网店不受地域限制,货源丰富,销售灵活,且网络购物与实地购物的差别越来越小,服装电子商务领域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结合服装网店经验管理、生产用在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师生建立网络平台,根据信息回馈,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在服装实践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服饰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已成为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的转变教学模式,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和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服装教育的教学质量,适应服装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一体化的深入,使我国服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面临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作为服装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服装专业的发展现状,重新定位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使服装教育向产业转化,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快速适应市场,从而确保专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从而培养出服装设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