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赵慧莹  郭玉昆 《今日科苑》2009,(11):181-181,162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第十八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这一法律的重大突破在于明文规定了公司司法解散的情形。公司司法解散是一种股东权利的救济制度,体现了司法权力对公司解散的介入。本文从法理学、民法以及公司法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司司法解散作为新公司法确立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在实际运用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对公司进行司法解散的过程中,除把握公司司法解散的适用条件外,为避免司法解散公司的负面影响,可判令公司或大股东收购小股东股权作为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玉昆 《科教文汇》2008,(29):211-211
我国新《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在肯定这一终极救济手段合理性的同时,我们应充分预见“硬币另一面”的风险和成本。为防止股东滥用解散请求权之“少数人暴政”,法院在穷尽救济措施前,应充分考虑替代性解决方案,尽量避免因“矫枉过正”给公司招致的不必要损害。在理解与适用这一制度时,要从兼顾公平和效益等价值原则出发,从程序细节上不断完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司解散,是将束缚在旧公司外壳下的各种生产要素解放出来,重新投放到资本市场,从而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司法虽然也基本确诊了公司解散的法律制度,但是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公司法》为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公司注册资本制度部分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出资形式,降低了注册资本的门槛,这必然使以《公司法》为依据的《刑法》所规定的公司资本犯罪的认定标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司法认定中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祝金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221-221,34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这两大公司法律制度的有益补充。当公司的法人人格被滥用,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将无视公司的法人人格地位,否认股东的有限责任,令不当行为人对公司的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中国公司法缺乏系统性规定,司法过程中出现滥用人格否认制度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6年新公司法颁布施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确立给我国公司法理论和实践带来了突破,在此笔者对我国的一人公司立法条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由于仓促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还颇为粗糙,笔者运用了一些浅显的法律知识给出了一些立法和司法建议,以此纪念我国新公司法的颁布施行一周年。  相似文献   

8.
2006年新公司法颁布施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确立给我国公司法理论和实践带来了突破,在此笔者对我国的一人公司立法条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由于仓促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还颇为粗糙,笔者运用了一些浅显的法律知识给出了一些立法和司法建议,以此纪念我国新公司法的颁布施行一周年.  相似文献   

9.
冯亚星 《科技广场》2010,(2):116-118
公司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的投资热情,加速了社会资本的集中。然而,公司的死亡也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若无法定事由或不经清算而擅自退出市场,则可能严重危及交易安全和社会利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司解散制度漏洞,并在参考国外立法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清算主体制度、明确清算期限、落实清算责任以及借鉴休眠公司制度和解散继续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是国家为了实现对公司实施宏观调控而制定,旨在调整公司在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他对内、对外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因此,应当结合公司法来探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本文重点从司法介入角度讨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乔维全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2):147-148
首先介绍了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违反公司法的主要犯罪行为以及在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出的几个特点,然后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刺破法人面纱制度是公司法中重要的例外原则。它肩负着衡平正义、公平与效益的基本作用。我国的公司法对于该项原则早有认定,但却迟迟缺乏合理而权威的适用标准。尝试介绍美国的刺破法人面纱制度,美国在该领域不仅具有创始性的地位,还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规则适用作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只有在减资和合并时,才能够回购部分本公司股票。回顾历史,我国于1993年进行公司立法时,公司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且不存在成熟的证券市场和交易制度,大部分证券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投机性,公司股票被不合理抽出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公司制度建立初期,必须严格限制股票回购。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秩序的逐渐完善,对股票回购的作用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修改中的《公司法》对股票回购作出了新的较之以前宽松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要建立健全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必须从公司之根本入手,重塑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外部治理的法治基础。新修订的公司法仍然没有规范在西方发达国家广为使用并行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该制度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就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和该制度的推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公司法与原公司法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有:完善公司设立制度;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减少了国家的强力性干预;强化和规范了股东权的行使以及重视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确立了公司高管人员的诚信、勤勉义务,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等。但其顺利实施需要作好如下工作: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构建和完善防范与制约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完善的司法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天俏 《科教文汇》2008,(36):222-222
经济法为公法,公司法为私法,二者作为独立的部门法具有独特的价值,但经济法的价值在公司法中的某些制度中也有所体现。本文论述了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体制的整体效率的提高,并阐明其在公司成立原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具有独立人格地位的公司如果受到董事、监事或其他人违法行为和不适行为的侵害,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侵害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如果公司怠于对侵害人提起诉讼,公司法则赋予某些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的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这种诉讼制度被英美公司法称之为派生诉讼。由于派生诉讼制度的特殊性以及为了避免投机的股东滥用公司诉权而恶意提起派生诉讼,各国都为提起派生诉讼设立了限制条件,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派生诉讼,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18.
公司是由股东投资产生,股东权是股份制存在的社会基础。但旧《公司法》中股东权益的保护所存在的缺陷问题也越来越突现出来。在现代法律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中,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既是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法律的价值取向,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在股东权益保护上有了实质性突破,从新旧公司法在股东知情权、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会会议的表决机制和召集制度等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股东权益法律保护制度之变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新公司法中有关公司担保的规定,说明公司担保的决策主体,担保对象,决策程序和担保限额等制度内容,并着重分析公司担保制度在适用中的问题,提出坚持股东会中心主义的观点。最后就该制度的适用提出一些相应措施,以期对新公司法的实践操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法人人格否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拥有独立人格和公司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是公司制度的灵魂,但是当这一制度被滥用或者已成为不可能时,应当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法理,而研究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无疑是为了更恰当的适用该法理,以发挥该法理对公司法人制度之补充的积极作用。本文拟从法人人格否认原则的起源、概念、适用要件作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