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2.
贪吃无罪     
如果非要按品质来分,我顶多算是吃货中的水货。对美食既没有过潜心钻研,也没有撑破肚皮往死里塞的经历~可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当一个吃货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小Q传记     
我叫小Q,如果按“进化论”来计算,我也算得上是阿Q的半个亲戚,当年阿Q“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决定继承他未了的心愿,也不枉为亲戚一场。既然和阿Q“沾亲带故”,那么他的“精神胜利法”自然是我要继承的一个重要方面。还真别说,这可是一件法宝,总能使我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拿考试来说吧,临近考试,用得着那么辛苦吗?考零分太阳明天不照样升起?你以为脑细胞是累不死的呀?考试试卷发下来了,人家苦思冥想或奋笔疾书,惟独我做了选择题后便无所事事了。凭我多年的经验,60分的选择题得十四五分是十拿九…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第19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4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相似文献   

5.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相似文献   

6.
弗雷达&;#183;布赖特说过:“只有在歌剧中,人们才会殉情。”这是千真万确的。的确,你不会爱一个人爱到死。我知道有人因为缺乏爱而死,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因被爱到死。我们恰好是相互之间爱也爱不够。  相似文献   

7.
滕朝阳 《教育》2009,(2):11-11
孔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反其,道而用之,来一个“未知死,焉知生”。这倒不是故意抬杠。事实上,由生论死与由死论生,部是关于生命的认知实践,所不同者在切入角度和切入方向刚好相反而已。  相似文献   

8.
战斗在抗“非典”前线的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首先,我以一名红领巾的名义在此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连日来,在电视上报道的“非典”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也震撼着我这颗稚嫩的心灵。我为那些患“非典”的人悲哀,更为那些因救治病人而被传染的白衣天使流泪。我平生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对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好像长大了许多。妈妈讲过,古代有个叫司马迁的人说过,人本来都会死,但死的意义却不同,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比鸿毛还轻。在抗“非典”战役中牺牲的白衣战士的死,就比泰山还重!人民心中的纪…  相似文献   

9.
爱无限量     
弗里达·布赖特说过:只有在歌剧中,人们才会为爱而死。这是千真万确的。的确,你不会因为爱一个人而死。我知道有人因为缺乏爱而死,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因被爱而死。我们恰好是相互之间爱也爱不够。  相似文献   

10.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相似文献   

11.
胡奕 《青少年日记》2014,(11):44-44
2014年3月4日晴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沟渠:有李白不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漫步在汨罗江畔,望着那奔涌向前的江水,我不禁想起了那个为名志而投江的三闾大夫——屈原。他因才华出众而遭嫉妒,因忠谏君主而遭放逐,因以死明志而被铭记。可我却觉得他死得不值,死得不甘。  相似文献   

12.
管饱之交 管仲夷吾①者,颍上②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④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讨论死亡问题。假若人能实现长生不老、不死的“美梦”,分析可见,这将使人失去作为人存在的一切意义,面临真正的灭顶之灾,由此反映出死亡对人生的积极意义。死亡之所以让人恐惧,是因为人对“我”死后的绝对无知,死亡的真实意义在于“我死”,而不是“他死”;死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应建立“我正在死亡”的死亡观,并将其作为我的积极人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阅读     
阅读练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相似文献   

15.
《史记·屈原列传》被选人中学课文,其中有一句为:“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座,故死而不容自疏。还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法移,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昭然泥而不滓者也。”中学课本和其他的书上都把“自疏”属下旬,成为“故死而不容,自流浪洋污泥之中”。而由我校教师雷庆翼撰写的《楚辞正解》(学林出版社199q年7月版)《(屈原列传)及总》中说:“‘其志洁,故其称物等;其行廉,故死而容自疏’都是根据《离骚肠内容来赞杨屈原的,上有‘其文约,其辞微’等语。屈原在《离任》中以苦物自喻;他本来说过‘何离心之可同兮,…  相似文献   

16.
死之随想     
那天,我想到了死。生与死是自古以来一道永恒的哲学命题。那天.我参加我的一位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到八宝山时比较早。整个八宝山里没有多少活人,我的老师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停尸间中。那一刻,仿佛死的力量很大,对活人的逼近也很深,便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死。  相似文献   

17.
[原文]鲍叔荐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18.
晨读下班辅导,一学生问我:“《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课本上的注释是:‘政’通‘征’,征税。这句话该怎么翻译?”当时我颇觉此问太易,便不假思索地说:“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学生又问:“课文中这一段的末尾有‘十年不收于国’又是什么意思?”顿时,我感到十分尴尬,仿佛落入圈套。因为按译文应该是:“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这样岂不前后自相矛盾:明明上文说只有死了“当室者”或“支子”的才可“释其政”,而此处却是普遍“十年不收于国”。不过我…  相似文献   

19.
小狗乖乖     
大舅过36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又去了一趟外婆家。回来时,我问爸爸:“乖乖怎么样?”爸爸没有回答,而转身与妈妈说话去了。当时,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后来爸爸才低声告诉我:“乖乖死了。”我心里“咚”地沉了一下,乖乖死了?机灵、可爱的乖乖怎么会死呢?春节前,大舅从本村的一户人家要来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狗。表弟给它取名为乖乖,我和表姐也觉得这名字不错,于是乖乖便成了小狗的名字。乖乖浑身鲜黄鲜黄的绒毛,小巧玲珑的身子,可爱的梯形小脸,十分机灵活泼。乖乖跟我的关系也不错,我一呼唤它的名儿,它就应声跑来了。它十分爱运动,不停地跑来跑去,…  相似文献   

20.
“八股算是死了,不过,它正如童话里的妖怪,被英雄剁成几块,它老人家整个儿是不活了,那一块一块的却活着,从那妖形妖势上看来,可以证明老妖的不死。”重温周作人的《论八股文》,我惴惴不安地发现这个老妖怪居然还活着。从教十年,我批改过的作文也不少,可是掩卷而思,为什么这些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张扬个性的好作文简直是风毛麟角。我的心好沉重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