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震  余索 《新闻界》2013,(11):37-40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除了传统的胶片及摄像机拍摄外,照相机等设备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纪录片制作之中。纪录片进入易拍、易编、易传的时代,但我们必须理性思考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及逐步探索纪录片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拍摄媒介的易获得性、大众参与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纪录片实现易拍的重要条件,未来中国纪录片与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纪录片的市场机制也将会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马川 《新闻传播》2015,(3):76-77
中国纪录片在近些年来逐渐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为世界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窗口,当前中国纪录片需要的是更广泛地与世界高水平纪录片创作接轨与融合。本文旨在通过中国纪录片史的回顾,对中国纪录片的未来做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林伟 《东南传播》2014,(6):108-10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注意立意与选材,拍摄方法与技巧,文稿和画面的关系,以及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电视纪录片拍摄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要有坚持不懈的拍摄精神、过硬的把控镜头能力及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张伟 《采.写.编》2020,(2):173-174
新媒体的发展兴盛,充分展现出互联性、交互性等优势特征。该环境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必须要符合新媒体环境需求,必然要开启创新之路。为了更全方位地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创新的方法与建议,本文展开针对性研究,掌握纪录片发展现状,探究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有利机遇以及具体的纪录片创作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鹏 《今传媒》2012,(10):78-79
从大的趋势来看,中国影视业已经迎来了纪录片的春天,但地方台纪录片由于重理性思辨,轻人文关怀,绝大多数纪录片栏目出现尴尬的生存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地方台纪录片必须树立全新的创作理念,关照这个时代人的基本思想,以平民的视角、平实的内容、平和的语言,让节目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彰显出来。要用最新的纪录片创作理念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节目生产的全过程,要以观众为本,与之建立起平等对话与双向交流的关系。才能在纪录片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何道明 《传媒》2023,(3):48-50
全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语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技术、内容、渠道、文化、平台等维度的交融碰撞,进一步拓展了纪录片创作的开放空间,但同样也增强了纪录片创作的可变性、复杂性。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纪录片创作者要加强现状审视与思考,精准把握新、美、微三大向度,深化创新实践,进一步拓展纪录片创作的价值边界,增强全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的适切性与长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因为业界学界商界众星拱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已有的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的探索,是时候从文艺美学的视角进行人类学纪录片创作中相关问题的学理性思考了。本文试图从文艺美学视野出发,试图通过审美层面和方法论层面的思考,探讨如何使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能够进入思辨的创作模式,得出人类学纪录片更清晰的创作规律和方法,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技术装备落后、投入资金不足、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不尽人意。然而,纪录片创作水平的高低常常被看做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重要尺度,如何按照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和观众的心理需求来制作纪录片是当前广大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莉  卫武 《新闻世界》2009,(10):164-165
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实践层面阶段性的突破为我国纪录片引入新的创作思路,但理论的匮乏、创作手法的失当、市场观念的缺乏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纪录片创作与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分析,以期为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伍国尧 《东南传播》2018,(8):141-143
本文以台山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南派纪录片创作方面的实践为事实依据,详细阐述关于南派纪录片创作的探索和应对策略,是对南派纪录片创作的一次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社宁 《今传媒》2010,18(9):114-115
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的巨大成功,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笔者认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从传播理念上坚持受众本位,从传播技巧上加强娱乐化与故事性,在节目制作中融入市场观念,实现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的创作角度来探讨纪录片的制作应如何满足受众的感官、情感、理性等三个层次的需求,以使其与受众在各方面达成一种互动和交流,从而提高纪录片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关于纪录片创作的研究已走出真实性、艺术性思考和叙事、文本结构等基础性研究的窠臼,开始进入主题性表达、栏目化生产和商业化、国际化运作等更广阔的视野范围,这既是纪录片创作发展现状的反映,也是纪录片创作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实践在发展,理论同样要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永罡 《新闻知识》2012,(10):115-116
纪录片一直是市县基层电视台创作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以新的形态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也是基层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创作难点。本文以纪录片《走出贫困》为实例,从镜头的表现对象、题材的选择、记者的角色、艺术表现手法和主题的深化五个方面,对生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思考,也许会对一些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创作生活类纪录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文化含量高,能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和哲学思考,往往代表一家电视台的最高艺术水准。在综艺节目、电视剧等泛娱乐的冲击下,能够带给观众以思考。纪录片的受众一般是社会的精英层,成熟,有思想,有一定消费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纪录片制作周期长,投入大,如果仅限于欣赏,播出后就放到库房,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使纪录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新闻理论中,由头只存在于新闻中,并未在纪录片中出现。笔者根据多年的纪录片创作实践,以自身创作实践,结合观摩纪录片的思考,认为纪录片创作中也存在着由头理论。纪录片由头的出现,与纪录片的定位、风格和性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纪录片的作用逐渐变得更大,尤其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为了加强外宣纪录片的效果,得到最终的目的,必须要强化电视外宣纪录片创作中的外宣意识。本文主要是对电视外宣纪录片创作的现状以及路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国纪录片现代化进程三大因素的理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 20世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有着起决定性作用的三大因素,而中国纪录片的理论界对此尚未作出明晰的甄别和理性的判断。本文旨在对这三大因素作理性上的思考与分析,使我们对纪录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今后中国纪录片的选材、定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